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东盟的经贸和投融资发展迅速,促进了各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但作为服务于各类贸易、投资、融资的跨境征信信息平台仍是空白,各国对信用信息的需求迫切。本文论述了中国-东盟跨境征信合作必要性、可行性,关注难点,提出跨境征信合作平台框架构想和相关建议,最终目的是促进区域跨境征信信息共享桥梁的搭建。  相似文献   

2.
骆伦良 《征信》2011,(6):13-17
中国-东盟的经贸和投融资发展迅速,促进了各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但作为服务于各类贸易、投资、融资的跨境征信信息平台仍是空白,各国对信用信息的需求迫切.分析中国-东盟跨境征信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需要面对的难点,提出跨境征信合作平台框架构想和相关建议,目的是促进区域跨境征信信息共享桥梁的搭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中国—越南征信跨境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剖析中国—越南征信跨境合作存在的主要障碍,探讨欧美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主要做法,提出中国—越南征信跨境合作的思路与路径,以期为我国与东盟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征信跨境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黎桂林  苏姗  江东阳  陆信宇 《征信》2021,39(1):78-81
随着中国与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与投资往来日益频繁,跨境征信合作成为中国与东盟企业、金融机构信息互通及共享的迫切需求,但国内对东盟的征信业鲜有研究,跨境征信合作缺乏"支点".通过梳理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十国的征信市场发展情况,总结近年来东盟征信行业动态特征,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现行的征信信息跨境...  相似文献   

5.
姚林华 《征信》2021,39(1):41-45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征信合作满足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需要.在分析大湾区跨境征信合作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征信合作面临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立法较滞后、征信业发展模式存在差异、征信产品互认较难、征信利益诉求不对等的障碍.参考欧美征信数据跨境流动主要做法提出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沟通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及沿线各国重点产业园区发展情况,分析经济走廊沿线各国园区跨境合作面临的形势,探索园区联盟、园中园、双边双园等园区跨境合作模式,并从体制机制、产业选择、金融改革、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力争以云南产业园区跨境合作为载体,加深云南与经济走廊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助力云南省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企业"走出去"以及贸易、投资发展,服务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带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  相似文献   

7.
周超 《福建金融》2013,(1):33-34
随着海峡两岸经贸往来与金融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岸征信合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立足现有的政策环境以及两岸征信业务合作的已有进展,分析目前两岸征信体系合作存在的障碍,并提出渐进式推动两岸征信体系合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十多年间,人民币国际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跨境使用进展显著,这得益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紧密的经贸联系、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未来发展,人民币仍将借助中国的区域影响力,进一步在以下方面激发使用的新动能:依托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的制度性建设,提升人民币的计价功能,发展人民币债券市场以及探索数字支付本币跨境使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将以制度和规则的开放助力人民币的国际使用。  相似文献   

9.
<正>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使用正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未来,可从强化货币合作、完善支付系统对接、加强金融领域规则对接与交流等方面入手,深化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使用。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联系日益紧密及金融合作不断深化,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使用实现较快发展,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保持稳步增长。202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达49120.3亿元,较2019年翻一番。展望未来,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实施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全面推进等助推下,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使用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支付、计价、投融资、储备等货币功能方面获得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田地  高明  王祺  杨柳 《征信》2021,39(11):1-7
2021年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正式通过,翻开了我国个人信息立法保护的新篇章,也是全球数据治理发展的重大里程碑.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数据安全治理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信息主体权益的重大问题.在开放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外资征信机构陆续进入我国展业,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我国数据跨境流动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加强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监管,以规范征信数据传输行为.通过梳理欧美等主要国家和地区数据治理模式,分析我国数据跨境流动的相关规定和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完善数据保护相关法律制度、制定征信数据跨境安全评估方案、强化对数据跨境传输的监管、分步稳妥推进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将于2010年建成,这将使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金融合作不断加深。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应紧抓CAFTA建成的契机,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框架下,发挥经济与金融的联动作用,通过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支持金融机构"引进来、走出去"等措施,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与东盟的区域金融合作,把广西打造为区域金融中心,更好地发挥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从近日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合作工作组第八次会议上获悉,云南和老挝北部十省及相关方面代表,就加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老挝"陆联国"战略对接展开研讨交流,并在12个方面达成共识,推进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云南省旅发委与老挝新闻文化旅  相似文献   

13.
丁惠强 《征信》2011,(2):17-20
征信数据的跨境流动意义重大,但需要加强监管,使之合法有序。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借鉴有关国家的数据保护立法及数据跨境流动国际协作机制,结合我国目前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国内立法、建立征信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征信体系比较与合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峡两岸经贸往来不断密切,两岸征信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湾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征信体系。相比之下,大陆征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比较台湾和大陆征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讨在两岸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推进两岸征信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徐肖冰  陈庆海 《征信》2021,39(3):52-55
征信信息安全管理是征信业务管理的重心。目前,我国征信信息安全管理面临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征信信息供需失衡、征信系统接入机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征信信息跨境流动风险日益显现等问题。借鉴日本和韩国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为加强我国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增加征信产品与服务供给,推动金融科技在征信领域的应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6.
《广东金融》2008,(2):58-60
随着海峡两岸经贸往来不断密切,两岸征信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湾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征信体系。相比之下,大陆征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比较台湾和大陆征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讨在两岸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推进两岸征信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琦生 《中国外资》2012,(21):74-7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跨境区域合作悄然兴起,正在成为传统意义上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补充形式。本文对跨境经济合作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论述,探讨了中国特色的跨境区域合作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云南自贸试验区)立足"沿边+跨境"特色,深入实施总体方案赋予的"逐步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力合作交易平台"的改革试点任务,依托昆明电力交易中心,积极建立跨境电力交易体系,推动形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  相似文献   

19.
自2022年3月18日起,除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其他12个成员国已经正式实施。无论是在人口数量上,还是在经贸规模上,RCEP协定均堪称世界第一。这项通过八年谈判最终签署的贸易协定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持续推动区域乃至全球贸易投资增长。本文重点梳理了RCEP涉及跨境投资的主要条款及特点,对RCEP协定下中国跨境投资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并详细分析了中国跨境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初步提出了中国的政策选择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带动着中国—东盟经贸金融合作的加深。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正紧紧把握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发展的机遇,在中国—东盟区域内互设金融机构、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对跨国公司经营的相关理论的归纳总结,中国—东盟金融机构互设的动因可归结为贸易引致和投资引致、规模经营、逐利与避险、东道国的金融环境吸引、东道国政府引进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