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新一轮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上海将把城市建设重点扩展到广阔的6340平方公里上,而不单单是几百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由此,市郊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将大大加快。然而与上海农村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形势需要相比,郊区城镇的发展现状差距还不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城镇规模过小,布局过密。 首先是规模过小。据1997年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上海郊区平均每个城镇的总人口只有2万人左右,规模过小,产生不了比较效益。因为每建设  相似文献   

2.
清前中期是黑龙江地区城镇发展的重要时期.顺康时期是气候相对寒冷期,城镇均为军事政治类型城镇;顺康以后气候逐渐转暖,进入相对温暖期,在军事政治职能发展的基础上,屯垦为主的经济型城镇突现.气候变迁是清前中期黑龙江地区城镇兴起、发展与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观光农业与上海农场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光农业是第一产业的农业与第三产业的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在上海,观光农业正逐渐成为市民新的旅游热点。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相对薄弱而科技兴农力量雄厚的上海来说,观光农业是一项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上海市郊的国营农场正具备发展观光农业的巨大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4.
郊区建设已经成为上海的主力。上海“十五”期间就提出中心转移,上海发展的潜力在郊区,五年来,郊区发展非常快,新的经济增长点基本上都在郊区。2001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上海市促进城镇发展的试点意见”,这个意见促进了上海郊区能够非常好地进行规划,按照规划实施,这对城镇  相似文献   

5.
风格不同、式样各异的建筑是城市的外在形态.不同时期的典型建筑总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工业社会以来,建筑风格与城市形象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生活的不同时期,服装随着建筑审美风格的变化也发生着变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面貌,二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默契。本文分析了建筑风格对服装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在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国建筑风格及西方建筑风格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探讨现代风格与室内装饰设计。  相似文献   

8.
风格不同、式样各异的建筑是城市的外在形态。不同时期的典型建筑总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工业社会以来,建筑风格与城市形象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经济转型、技术革新,新的思想理念、文化价值观在  相似文献   

9.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独特价值 上海开埠150年来,现存的优秀历史建筑几乎囊括了截至20世纪40年代世界主要的建筑流派和建筑风格,单从外白渡桥到延安中路仅2公里的外滩一带,就荟萃了文艺复兴式、陶立克柱式、哥特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新古典主义式等不下十余种西方优秀建筑样式,更不用说散布在全市各处的“老房子”系列了。  相似文献   

10.
在1999年末,江苏省宜兴市郊出土一批南北朝时期铸的钱币--"太清丰乐".据<简明钱币辞典>157页:"太清丰乐是南北朝时期铸钱.一说为南朝梁武帝太清年间(公元547-549年)铸,一说为西凉张天锡称太清时铸.  相似文献   

11.
推行城镇土地金融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创新城镇土地资本化路径的重要内容。在对城镇土地金融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将城镇土地金融划分为政策性土地金融和商业性土地金融,主张以政策性土地金融参与宏观调控,并有效引导商业性土地金融,实现城镇土地资本化增值“涨价归公”,促进城镇房地产市场有序、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改革与调整为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空间,增加了就业机会,同时也使城镇就业与失业的结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文章全面分析了近年我国城镇就业与失业的结构特征,并据此提出完善城镇就业及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在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进一步优化郊区服务业发展布局已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优化上海新郊区、新农村的服务业布局,既要与现实的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相协调,又要与上海城镇规划体系“1966”相配套,同时还要与郊区的先进制造业布局相融合。因此,上海新郊  相似文献   

14.
“海派”,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之意,也有创新、求变之意,并不是贬义词。“海派”文化在近代上海体现在“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形态上,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在上海几乎样样齐备。而今,又在诸多新建筑中,体现了汇集世界各种的建筑流派,如现代派、高技派、后现代派,以及“KPF”等等。当今的上海,已成为世界建设的热点,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师及事务所,都看准上海,要来“露一手”。 把上海建成世界性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初步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地位”——这些宏伟的跨世纪目标,正通过上海的新建筑一步一步物化出来。建筑,可以说是一部最真实而生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上每城市群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区域。城市群根据区域的地理空间、发展规模和布局结构可以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城市群。国家“十一五”纲要提出,要发挥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作用。同时,要规划和发展新的城市群。新的城市群既包括我国三大城市群以外的城市群,比如西南的成渝城市群等,也包括我国三大城市群以内的次一级城市群。上海城市群是长三角城市群中次一级城市群,它的发展关系到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研究上海城市群,应当审视上海城镇体系规划和它的历史沿革,并对上海城镇体系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失业问题日益凸显,城镇失业的结构特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对我国城镇失业人口产生的基本根源、存在的表现形式、呈现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全面剖析,并据此从发展经济、教育培训、人力资本投资、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保障等方面提出缓解城镇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郊区进入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为形成上海市域范围内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布局,2002年4月上海郊区工作会议布置了新一轮郊区规划编制工作。在充分进行各项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日前各区正全面开展小城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去年春天,根据相关网站上的信息,我风尘仆仆地赶到上海市郊,与一家工厂洽谈装出口毛毯的塑料袋,但结果让人大失所望。虽然产品质量尚可.但工厂把价格咬得很死,还要预收制版费.这与我的期待值相距甚远。第二天,我去长途车站买票准备打道回府。  相似文献   

19.
上海要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它既包括市区的现代化,也包括郊区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城乡发展必须同步推进.随着90年代以来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改造的大规模推进,市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设施的显著改善,上海城市建设的重点将从中心城区向郊区转移.上海高起点推进郊区城镇建设的工作已经启动,改造老城同建设新城并进的格局正在形成.郊区城镇建设管理的课题,必将日益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最大的危险不是失业问题我国的就业问题是跨世纪的问题,是21世纪前半叶长期困扰我们国家而无法摆脱的问题。从数据分析表明,“九五”时期比“八五”时期严竣,“十五”时期又比“九五”时期严峻,这是一个基本态势。另外,随着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建立和失业保险特别是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我们国家和社会对失业的承受能力也会逐步增强。到2000年,我认为中国能够承受的失业率为5%,这种失业率为综合失业率,也可称为真实失业率。即是把现在真正登记失业者和真正下岗无业人员加在一起,除以城镇从业人员和真正失业者得出。如此,到2005年承受6%的失业率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一方面,我国的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