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调整信贷结构,是我国治理通贷膨胀、治理经济环境取得成功的重要关键。把它提到这样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和落实,我认为并不过分。通货膨胀的根源大抵出自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我国和西方国家由于国情不同,所以在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和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西方国家是供给过剩,通过紧缩信贷总量,压缩社会总需求,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我国则是供给不足,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单纯采用紧缩信贷总量的政策难以奏效;还要用很大力气来改善和增加有效供给,为稳定通货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防止出现因紧缩信贷而导致经济萎缩,形成滞胀。  相似文献   

2.
面对总需求急剧膨胀,物价迅速上涨的经济形势,中央已决定采取紧缩政策。然而,在理论界对于紧缩政策的看法却不太一致。其分歧在于:第一,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否在于信贷规模过大和总需求膨胀;第二,信贷规模过大和总需求膨胀的基本原因在宏观还是在微观;第三,当前我国紧缩政策如何实施,等等。以上这些问题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心何在。对于这些问题,我的看法是——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出现的通缩是属于货币分布与流向引起的第二种类型的通货紧缩,根源在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房地产业既是其具体成因之一,又成为治理通缩的重要选择。反思、总结上阶段所采取的房改政策,有必要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4.
结构问题与当前的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总量失衡,即总需求的迅速膨胀;其二是结构失调。当然总量方面的原因是更主要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结构失调,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因为结构失调首先在供给增长中形成瓶颈缺口,引起结构性物价上涨,接着就会限制供给的增长,从而加剧总量方面的矛盾,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1988年前三个季度的国民经济活动中,结构问题已表现得相当突出。1—10月份全国完成工业总产值99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8%,尤其是加工工业增长快,如彩电增长55.1%,家用电冰箱增长88.7%,薄钢板增长30.3%。但能源、交通、原材料生产无法与此同步增长。1—10月份我国能源生产总重量增长4.3%,铁路货运量仅增长2.8%,其中第三季度完成的货运量低于上年同期,这是多年来所没有的。这种情况,造成  相似文献   

5.
当前,认真贯彻落实“紧中有活”的货币信贷政策,对于解决目前资金需求过大的矛盾,保证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七五”计划,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紧中有活”是对立的统一.“紧”是指在宏观上和总量上要抽紧,把过于膨胀的信贷资金需要压下来,其目的是在于保持国民经济总体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活”是指在微观上搞活,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其目的是促进商品生产发展和流通的扩大.紧与活  相似文献   

6.
双紧的方针要坚持,但紧缩也要注意适度。紧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加有效供给,缩小总需求与总供给的逆差,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为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因此坚持从紧方针的同时,要力求做到紧缩适度,防止出现经济滞胀。为此,货币供应量的安排,不能以经济增长率加上物价上涨率,必须以经济合理增长率为依据。经济增长多  相似文献   

7.
<正> 在紧缩货币与信贷、控制需求,稳定经济的方针下,银行与企业如何统一认识,相互沟通,紧密合作,这是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统一对紧缩银根政策的认识 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仍然是“投资饥饿”症和“消费饥渴”症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问题,它既影响了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也影响了资金自身的平衡。同时,目前市场物价不稳定,上涨幅度较大,导致货币投放过多,又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此外,国民经济中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突出:一方面有些产品消耗了大量的原材料和  相似文献   

8.
1、总量控制,即针对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直接是宏观总量上进行调整使之平衡。其中又有:1)以需求管理为主,压缩过大的社会总需求。其政策主张是,控制货币总供给量,实行紧缩的财政金融政策,坚决压缩投资消费需求;2)以供给管理为主,努力提高总供给水平。此思路认为,压缩需求是治标,只有增加供给才是治本。据此主张实行有限的货币紧缩、财政货币政策“松紧”搭配。3)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并重、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经济结构两个层面对我国通货膨胀形势进行了剖析,表明我国当前源于总需求层面的通货膨胀压力已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锁定,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来源于经济结构层面。本文用部门间CPI的离散程度来表示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数量特征,运用部门瓶颈模型分析了其形成机制,表明其根源在于农业部门发展的相对滞后,进而从收入分配角度解释了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自我维持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就抑制通货膨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我国宏观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是国民收入超分配。社会总需求从1983年起逐年拉上,膨胀的势头连年不减,货币超量供应,工业经济效益历经较长一段时期以产品积压为主要影响因素开始转到以成本推进为主要因素,出现了新的格局。财政、信贷、物资、外汇四个方面同时出现了不平衡的态势,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6%左右,这  相似文献   

11.
张斌 《涉外税务》2012,(7):8-12
本文首先辨别了减税与减税政策之间的差别,进而分析了我国结构性减税目前应有的政策定位和作为一项中长期政策的定位,认为结构性减税政策本身更多地侧重于结构调整而不是扩大总需求,因此更适合作为结构调整而不是宏观调控的工具使用,而由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长期性,结构性减税政策也应作为中长期税制改革的目标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一、结构调整成为重点,总量控制仍不可放松 目前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既有总量上的问题,也有结构上的问题,我们认为结构性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一些。由于投资结构不合理,致使长线部门和短线部门之间越来越不协调,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作为需求方面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投资结构不合理,也使得国民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需求矛盾日益尖锐。“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复建设就是投资结构不合理的表现和产生的弊端。从行业上看,相互不匹配,投  相似文献   

13.
"九五"后期,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产品过剩和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就在于经济发展和三大产业内部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因此,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十五"时期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也将成为"十五"时期我国能否应对"入世"挑战和加快西部开发的重要一环.货币金融政策对于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十五"时期,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基础,通过加大有关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的有效运用和发展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持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我国经济处于新一轮增长的上升阶段,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点的提高可以实现高增长和低物价,新一轮重化工业的启动继续拉动投资的高增长计划轨加快转向市场轨使经济增长进一步以市场调节为主。在此背景下,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和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要素市场发育的滞后使经济增量结构存在不良变化的倾向。因此,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总量控制方面,例如适度紧缩银根和货币供给等。对于实施直接控制地方和企业行为的政策措施则应非常慎重。  相似文献   

15.
《福建金融》2004,(11):1-1
我国宏观调控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今年前三季度各项调控政策措施已见成效。当前国民经济运行平稳,货币供应量增长基本适度,各项存款增长保持平稳,货款增幅回落趋势减缓,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但经济生活中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固定资产投资过度扩张的机制仍然存在,物价上涨趋势仍需关  相似文献   

16.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结构性减税作为国家应对经济通缩的一项政策,一直是国家财税部门、企业民众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而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也是我国在实现工业信息化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梳理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这一政策对解决产业结构性矛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民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总需求过高,总需求过高又是由于货币发行过多和投资增长过快造成的。但是通过改革货币发行制度和投资管理体制,是不是就能够解决现金发行过多和投资增长过快,以至根治总需求水平过高的问题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第一,不应把现金计划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操作工具。我们知道,现金形成的购买力所对应的主要是消费  相似文献   

18.
本期关注   2006年财政政策走向   2003~2005年,投资膨胀、投资与消费结构性失衡造成宏观经济局部过热,经济增长波动性增强.在这期间,财政政策并没有采用“中性化”的取向,而是侧重结构调整,着重解决产业结构失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重大发展问题.我们认为,这将是2006年乃至“十一五”期间财政政策的主要着眼点,财政政策将继续实行稳健、松紧适度的政策规则.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当前全球及我国的宏观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全球物价上涨是供需矛盾积累和信用膨胀的体现,是经济全球化和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矛盾的必然结果。我国必须从"紧货币、稳汇率、调价格、松财政、补穷人"五个方面入手,使各项政策相互协调,从而在控制物价和保持增长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当前全球及我国的宏观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全球物价上涨是供需矛盾积累和信用膨胀的体现,是经济全球化和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矛盾的必然结果.我国必须从"紧货币、稳汇率、调价格、松财政、补穷人"五个方面入手,使各项政策相互协调,从而在控制物价和保持增长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