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殷志红 《经济论坛》2006,(19):6-6,48
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以来是中国最为复杂的问题。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质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和利益分配关系,而财政体制决定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获取与分配,从而影响着各级政府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分配。财政分配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利益、矛盾与冲突。财政体制是经济利益转化为政治利益的“转换器”。每一次的财政制度变更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都是一次调整。  相似文献   

2.
本文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地方政府职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发现地方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根源来自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和行政集权体制之间的矛盾,在财政分权与行政集权的体制设计下,地方政府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主体,而地方官员由中央或上级任免,承受上级政府以经济增长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压力,这导致地方政府重视GDP和财政收入增长而忽视公共服务提供。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路径及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共财政的定位:一种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炜 《经济学家》2006,4(5):91-98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制度,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而成熟,这反映了公共财政的特殊性。与其它经济制度下的财政一样,公共财政的主体始终是国家(政府),伴随政府职能的转变而调整,这反映了公共财政的一般性。仅从市场失灵的角度解释公共财政的职能与定位是不全面的。将现代公共财政定义为市场与政府妥协的产物,在“市场-财政-政府”三位一体的框架中考察现代公共财政的内涵,并将这种分析框架应用于转轨经济国家。  相似文献   

4.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集权与分权关系是大国经济治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均衡化视角提出一个分析框架,认为大国财政关系的关键在于实现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权力均衡,利益冲突则会使既有的财政体制失衡,而双方的利益调整将伴随着财政体制的演变。在这个框架下考察新中国财政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演变过程发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主要经历从“统收统支”到“央地权力均衡”、从“放权让利”到“地方主义”失衡、从“分税改革”到“制度均衡”的探索,总的趋势是各级政府和区域利益关系的均衡化及相应的制度化。为此,需要通过制度化和法治化构建均衡化的长效机制:基本目标是围绕大国财政治理中的关键性问题,进一步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即在走向均衡化的过程中构建中央和地方财政利益均衡的长效机制;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完善职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即完成职责、财力和区域均衡“三位一体”的任务;基本要求是形成各级政府事权、支付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稳定制度,即遵循现代财政制度的事权、责任和财力协调的“三项原则”,构建有效的财税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历来是市场经济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时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关键,党中央明确指出,市场在今后的资源配置中必须起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对新时期的政府职能进行重新界定,对市场与政府的边界的界定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我国现阶段政府职能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改善政府职能的途径给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财政的根本问题不在财政。出路在于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央财政的强化是必要的,但不等于纯经济性集权。实行新的税制和财政体制要注意处理好与地方、企业、物价的关系问题。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权力与行为短期化、“诸侯经济”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
魏杰 《经济师》1993,(3):4-8
<正>我国的政府体制是按照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设置的。其特征是政府直接控制企业,并同时也直接控制了居民的经济行为。因此,我国按照计划经济设置的政府体制是从根本上排斥市场的,市场应有的调节作用被政府所取代。经过十余年的改革,我国按照传统计划经济设置的政府体制虽然已发生了变化,但从总体上看,还是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的。因此,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改革政府体制,形成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的政府体制。如何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改革政府体制?我们认为,改革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缩小政府规模,二是调整政府机构,三是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8.
<正> 自从我国的财政体制实行“分灶吃饭”以来,地方各级财政生财、聚财、用财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财政地方包干体制的推行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它使区域利益日益尖锐,区际磨擦加剧,地方割据的“诸侯经济”格局日益强化,农村区域市场的发育也因此面临严重的区域性障碍。消除目前农村市场的行政分割状况,培育相互开放、有序竞争的区域市场,既是促进区际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提高农业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更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面临重大的变化和调整,各类社会组织、单位的功能面临新的分化和合理定位。经济活动的权力分散化、利益多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和研究了地方政府与市场、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和现状 ,进而指出了市场经济下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转换地方政府职能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今后的经济生活中,我国微观领域的资源(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配置,不是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机构的行政指令,而是只受命于市场价格和财政税收、政府补贴等信号的指引。这一“市场导向”的新格局和优胜劣汰的严峻竞争,要求我们必须研究营销工作中的“量、度、势”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重复建设成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因而治理重复建设的方法要讲究适时、适度、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不搞急刹车。要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积极引导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处理好重复建设与经济发展、中央与地方、东部与中西部间的关系,妥善解决好地方政府推动的重复建设问题。 1.调整政府财政职能。随着市场发育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财政职能也要作相应  相似文献   

13.
刘茜 《当代经济》2016,(15):4-6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如何借鉴与吸取欧美和东亚这两种国际上具有典型意义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的经验教训,构建符合自己国情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良性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本文从西方经济学说中经济政策视角及东亚模式来考察和分析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得出结论:政府与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政府与市场既要“分离”又要“合作”,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从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对政府职能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而在政府职能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国债市场财政筹资和金融调控两大功能,为政府宏观调控模式的改变及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国债市场的功能效应,并基于内生交换经济学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发展和完善国债市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职能定位可以概括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当前,我国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1.重新界定政府与企业和社会自主治理间的关系。政府职能应尽快从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及时转向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有效率的市场。但企业行为有大量的“外部性”影响,对社会而言,有的是正面的影响,有的则是负面的。在这  相似文献   

16.
莫连营 《经济论坛》2000,(16):17-18
目前,各级财政都比较困难,摆脱财政困境的出路在于不断深化财政改革。财政改革的方向则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但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公共财政”即“吃饭财政”,使得“公共财政”的经济建设职能在人们认识中大打折扣。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过程中,财政是否具有财源建设功能,基于“公共财政”思想的财源建设思路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公共财政”仍然具有财源建设功能 1.“公共财政”与“吃饭财政”相提并论是理论误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7.
<正> 政府职能转换迟缓,行政干预难以排除。 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我国基层银行与地方政府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各地政府出于考虑本地经济利益,往往直接干预或介入基层行的经营活动和资金安排,诸如指导银行“搞点贷”,发放“安定团结贷款”、“赋税入库贷款”等等,影响了基层行业务经营和贷款自主权的正常发挥,同时也使得信贷资金财政化倾向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8.
政府职能转变与法治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长期有争议的古老而又永新的话题。政企分开,两权分离,也是我国改革初期存在激烈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讲话,对改革的理论和政策作了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职能转变问题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这些年,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此都十分重视。经过艰难的改革历程,这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和创造。但是,由于传统的体制和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政府职能转变远远没有…  相似文献   

19.
对金融与财政体制分离的思考杨景欣(邢台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虽然改革已经进行了15年,但我国的经济发展仍没有完全跳出“膨胀失调─—紧缩调整─—膨胀失调”的怪圈,其原因之一就是金融财政体制没有与市场经济接轨。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总揽财政大权,财...  相似文献   

20.
李明 《时代经贸》2007,5(9):53-54
公共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框架,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又是转变财政职能的内在需要,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