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数字化是时代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将金融体系与数字科技融合,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机制。本文通过采用中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碳排放量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国各省的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及更换控制变量后结论依然成立;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普惠金融抑制碳排放的重要中介机制,通过推动各省产业结构升级来减少碳排放;对中国各省以经济发展区域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东、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碳排放量关系显著,中部地区系数为负但不显著;通过对空间面板模型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碳排放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其中对碳排放表现为负自相关性、正空间溢出性;对产业结构升级则表现为正自相关性、负空间溢出性。  相似文献   

2.
马丹  王丹  申琳 《海南金融》2021,(4):67-78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内在影响机理,其次运用固定效应和空间静态面板模型,以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异质性.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但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的结果显示,金融服务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都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但空间上使用深度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他两个维度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加强区域之间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扭转"虹吸效应"局面,促进各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3.
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包容性增长。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本地区乡村振兴,但对周边地区的乡村振兴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村电商发展、赋能增长极和缓解农户融资约束促进乡村振兴;(3)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的地理距离范围、区域和省份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优化路径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郑洁  王小娟 《时代金融》2023,(6):39-41+46
<正>数字普惠金融是近年来金融领域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道路之一。数字普惠金融引领着全球普惠金融走向新道路,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政策不完善、环境不成熟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结合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具体影响,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新举措,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模式,从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瑶  王宇 《西南金融》2023,(4):17-31
近年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影响金融环境的重要变量。数字金融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提高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会对经济增长的风险程度产生影响。本文首先介绍数字金融的内涵,并重点讨论了数字金融的普惠性特征及风险性特征;其次,详细梳理了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而,使用“在险增长”研究方法对我国数字金融与经济增长及风险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的平均预期,还能降低经济意外失速的风险,从整体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戴震敏 《时代金融》2023,(2):26-30+33
<正>疏通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不断提高我国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有利于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在概述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相关概念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普惠金融现状和实体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利用DEA—BBc模型对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进行测算,得到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的结论,表明我国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在逐年提高。最后,从建立健全制度框架、优化完善现有金融结构、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等3方面提出提高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经济发展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双循环”分析视角出发,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子维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2)产业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与进出口贸易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都发挥着中介效应。(3)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传统金融超过门槛值后会显著增强,但一级数字鸿沟与二级数字鸿沟则会分别对中部、东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6年9月《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公布,明确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方向,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快速推进,创新型金融产品与服务手段日益涌现。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碍于政策环境、金融服务供给、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各种制约,其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面临着较城市地区更加艰巨的挑战。通过分析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生态框架和运行逻辑,剖析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农村地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7~2016年我国31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人口老龄化影响普惠金融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由于"数字鸿沟"制约着老年人获取互联网金融服务,人口老龄化加剧抑制普惠金融发展;适宜的政策制度、经济发达地区、较高的金融知识水平以及便捷的交通对发展普惠金融具有促进作用;由于普惠金融受众群体金融知识储备较低,短时间内难以接受信息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信息化水平未能有效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从分地区的结果看,老龄化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抑制作用具有区域差异性。本文进而提出加快培育服务老年人的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差异性普惠金融政策、加强互联网金融创新、构建终身金融教育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就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渠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所发挥的作用还鲜有学者关注.本文基于2012—2018年29省际的面板数据,引入数字普惠金融这一变量,构建具有调节变量的非线性模型来实证检验金融集聚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当前金融集聚效应并未指向实体经济,前者对后者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此外,金融集聚与数字普惠金融的交互效应显著为正,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抑制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产业兴则乡村兴。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利用科技优势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完善服务网络、降低服务成本。近年来,我国围绕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探索,但当前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仍面临一些挑战,未来应推动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数字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已基本形成政府和业界“双轮强驱动的中国发展模式”,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仍然较低,区域间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本文利用网商银行的业务数据和县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服务广度、深度与质量三大维度,建构了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测度了2017—2021年全国1 766个县(县级市、旗)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并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五年间我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总体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回归常态化增长。不同区域和各省间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但差距有所缩小。总体而言,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和法规政策,并增强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县域人口数字普惠金融素养,加强金融教育和金融健康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之后,相对贫困成为我国当前乃至未来较长时间内需要解决的重点议题。本文基于北京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数据、中山大学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及中国城市统计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流动人口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家庭相对贫困的概率,这一影响是通过减少流动人口家庭在本地的社会参与实现的。家庭人力资本水平低、社会保险缺乏加深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流动人口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户籍、流入东部地区、金融监管较弱地区流动人口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较大。为缓解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流动人口家庭相对贫困,应加强金融市场监管,营造健康安全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环境;努力缩小数字鸿沟,提升流动人口的知识技能水平;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参与度。  相似文献   

14.
金融创新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准则。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形成的新的金融业态,能否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备受关注。本文基于中国境内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居民消费显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分位数回归检验发现,在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助推作用更强。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传统金融发展程度、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更强,对实体经济整体、主体和核心部分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金融监管和规范性措施有助于更好发挥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金融科技推动金融变革,支持了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的发展,为解决"数字鸿沟"等社会问题提供了可选方案.本文以曲靖市发展应用金融科技为例,梳理了金融科技支持实体经济和服务民生的典型案例,总结了欠发达地区金融科技发展应用的困难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018年上线的金融科技指数作为研究基础,基于文本挖掘法构建金融科技创新指数,并从金融服务的效率、质量、数量3条路径探究金融科技创新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文章结合我国共31个省级行政区的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指标数据,参考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从3个基本维度构建出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通过影响机制研究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金融科技创新有助于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具体路径与效用。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创新能够通过影响金融服务效率、质量和数量3条路径的指标来共同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1—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应用自然断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地理加权回归(GWR)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域数字普惠金融存在显著空间集聚性和空间分布非平衡性;省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呈正相关趋势,与第二产业占比呈负相关趋势,传统金融与教育水平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李晓芳 《银行家》2023,(5):36-38
数字与普惠的有机结合,改变了普惠金融的行业面貌和经营模式,促进金融服务更广泛、更深入、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高各类群体的金融可得性,不仅能从整体上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还可通过增加高质量产品供应、激发内需活力,促进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解析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依据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个方面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并利用空间溢出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空间上的差异,空间溢出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中部、东部和西部;一个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与本省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邻近省的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开放程度和城镇化水平相关。据此本文提出发挥数字金融作用、加强省份间的交流与合作是进一步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主要有基于传统金融机构、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商和金融科技企业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供给方等模式。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农村及偏远地区提高了互联基础设施水平、手机设备使用率和金融终端设备安放比例,这些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设备基础。同时在各地政府支持推动下,农村地区电子支付得到较广泛使用,而线上理财、线上贷款和线上保险却面临着农村居民不够了解、不会操作、相关金融意识不足的问题,限制了相关金融服务使用深度。研究提出目前中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不足;二是,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自身排斥”现象;三是,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安全隐患大。应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促进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