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者环境负责任行为是可持续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议题。本文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案例地,尝试将地方依恋和解说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对旅游者的问卷调查,分析山地旅游者人格特质对环境负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人格特质对环境负责任行为的影响存在3条路径,分别是直接影响、通过地方依恋间接影响和通过地方依恋和解说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2)旅游体验具身理论视角下,人格特质、地方依恋、解说满意度分别通过身心主体性、情境连接性和感知深度性作用于旅游者环境负责任行为。本研究揭示了山地旅游者人格特质对环境负责任行为的驱动机制,丰富了旅游体验具身理论在环境负责任行为生成机制方面的应用,对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洪  涂红伟 《旅游学刊》2023,(9):156-168
国家公园在为生态旅游活动提供场所的同时,也承受着游客不文明行为所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文章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旁观者视角探讨他人不文明行为与游客道德认知在环境态度与亲环境行为关系间的调节机制。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的326名游客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1)他人不文明行为对游客环境态度和亲环境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当他人不文明行为较少时,环境态度对亲环境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强;(2)他人不文明行为负向影响道德认同,正向影响道德推脱;(3)道德认同和道德推脱对环境态度与亲环境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游客产生道德认同倾向时,能够增强环境态度对亲环境行为的正向影响,而当其产生道德推脱倾向时,这种正向影响被削弱;(4)道德认同和道德推脱中介了他人不文明行为对环境态度和亲环境行为关系的调节效应。文章为游客环境态度与亲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进一步拓展了游客不文明行为和道德认知的作用机制研究范畴,也可为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在游客行为管理和道德认知引导两方面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旅游者环境负责任行为对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情感凝聚理论,探讨旅游者与民宿主之间的情感凝聚对其环境负责任行为的预测效果。以晋东南地区传统村落为案例地收集数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乡村民宿情境下,旅游者环境负责任行为的维度及“情感凝聚—环境负责任行为”影响路径的存在与否,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乡村民宿情境下,旅游者环境负责任行为既包括生态环境负责任行为,亦包括社会环境负责任行为和经济环境负责任行为;(2)旅游者与民宿主之间的情感凝聚能够显著促进其环境负责任行为,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生态环境负责任行为、社会环境负责任行为和经济环境负责任行为;(3)情感凝聚的3个二阶构念对旅游者环境负责任行为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同情理解、情感亲密度和受欢迎程度。本文拓展了情感凝聚理论的应用范畴,为旅游者环境负责任行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亦为乡村旅游目的地政府和企业激发旅游者环境负责任行为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厘清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愿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动机机制是现有研究的两大焦点,但现有研究大多囿于认知动机视角,忽略了游客行为意愿产生的情绪机制.该研究从游客在目的地情绪感受的视角,应用情绪评价理论,探讨积极情绪在目的地形象和游客行为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目的地形象对积极情绪的作用边界.通过对厦门市278名游客的调查,采用阶层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地形象能显著地正向影响游客行为意愿;积极情绪是游客行为意愿的诱发动机,显著地正向影响游客的行为意愿,部分中介了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愿间的联系;新奇感能显著正向调节目的地形象对积极情绪的影响.该研究对相关营销实践者、目的地管理者在目的性形象定位及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文章以广东省乡村旅游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认知—情感—行为”理论和自我调节态度理论,构建目的地依恋与游客满意度的链式多重中介模型,研究乡村景观认知对重游意愿的影响,使用自制量表收集数据,应用SPSS 26和AMOS 24软件对研究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乡村景观认知对重游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2)乡村景观认知正向影响目的地依恋,目的地依恋正向影响重游意愿;(3)乡村景观认知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游客满意度正向影响重游意愿;(4)目的地依恋和游客满意度在乡村景观认知与重游意愿之间存在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文章深入探究游客旅游行为动机和心理机制,可以为制定乡村旅游营销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文章综合地方依恋、游客满意及环境责任行为理论,构建了地方依恋、游客满意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模型。实证研究表明:(1)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均直接影响游客满意;(2)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均直接影响游客环境责任行为;(3)游客满意直接影响游客环境责任行为;(4)游客满意在地方依恋各维度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关系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5)游客满意在地方依赖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6)游客满意在地方认同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需求的进一步多元细化,旅游志愿者的主动服务行为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而受志愿服务的组织属性和角色特征约束,一般的组织管理和激励策略往往无法适用于旅游志愿者。文章以情绪传染理论与个人和环境匹配理论为研究视角,基于468份旅游志愿者的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旅游志愿者团队成员互动共情、个人与团队匹配的角度揭示成员伙伴对旅游志愿者主动服务行为的激励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旅游志愿者认知共情对主动服务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情绪共情对主动服务行为无显著影响;(2)旅游志愿者个人与团队匹配在认知共情和主动服务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情绪共情和主动服务行为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由此提出旅游志愿者主动服务行为的形成激励机制,拓展了旅游志愿者主动服务行为和个人与团队匹配的前因研究,并对旅游志愿者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田雅琳 《旅游学刊》2016,(1):92-101
该研究从任务绩效和顾客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两个视角探讨工作生活质量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机制.采用成熟量表对旅游业一线从业员工进行了调查,利用主管-员工的622份配对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旅游业一线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对于其工作的任务绩效和顾客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在对顾客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作用过程中,敬业度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在工作生活质量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中,员工的学习目标定向起到了调节作用.高学习目标定向的员工,工作生活质量正向影响其敬业度.而低学习目标定向的员工恰恰相反,其工作生活质量负向影响敬业度.最终,结合实证分析结果,阐释了其对于旅游业管理的意义并给出了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9.
隐私关注对旅游网站个性化服务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凯  王晓文 《旅游学刊》2011,26(6):80-86
已有研究证实了个性化服务将提升旅游网站的服务质量,并极大地增加消费者满意度。然而,个性化服务会涉及网络消费者的隐私信息,这成为限制个性化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引入信任、成功经验等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消费者隐私关注与消费者使用个性化服务的行为意向之间的作用过程模型,并通过实验设计的研究方法,利用177份有效样本加以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消费者的隐私关注程度对其使用旅游网站个性化服务的行为意向具有负向作用;(2)消费者对旅游网站的信任在隐私关注和行为意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消费者是否具有使用该旅游网站的成功经验对信任和行为意向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个体亲环境行为对酒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已有研究缺乏对酒店特定空间情境的关注。绿色实践是酒店构建绿色空间情境的重要途径。文章以长沙市4家金叶级绿色饭店为研究案例,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采用质性研究与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酒店绿色实践对个体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质性研究结果表明,酒店绿色实践主要包括四大维度,分别为环境设计、绿色产品、绿色宣传和绿色管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1)无论顾客组还是员工组,环境设计、绿色产品、绿色宣传和绿色管理对个体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地方依恋在绿色实践与亲环境行为之间具有中介效应,由于绿色产品对员工地方依恋无显著影响,导致员工组在此维度上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而其他中介效应均显著;(3)在绿色管理维度,地方依恋的中介效应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该研究强调了酒店空间情境的作用,有利于丰富酒店内亲环境行为的研究,并对酒店的绿色运营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作为联结旅游体验和健康的重要环节,是游客与旅游地环境交融形成的综合性体验,是游客管理研究的新视角,但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对游后行为意向的积极效用还未得到深入理解。文章从注意恢复理论出发,应用Mehrabian-Rusell模型,探讨游客恢复性感知、满意度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及游客涉入的调节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得到547个有效样本,使用结构方程建模。研究发现:游客功能类恢复性感知(一致性、新奇)正向影响情感类恢复性感知(迷人、兼容性、逃逸);兼容性比迷人对满意度的正向影响更大;新奇比逃逸对游后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更大;兼容性与满意度在"一致性、新奇-游后行为意向"的结构中有多重链式中介作用;迷人、兼容性对满意度的影响受游客涉入的正调节。游客恢复性感知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过程表现为"环境刺激认知-情感-意向"三阶段传递机制。最后讨论了上述发现对目的地营销与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黄洋 《西部旅游》2023,(4):17-19
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基于百度指数平台收集2017—2019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旅游投诉+省份”相关数据,深入分析了负面网络关注度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此帮助相关政府机构更好地了解游客的需求,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何畅  毕玮  刘佳  王维 《旅游学刊》2023,(12):113-129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旅游+直播”为旅游业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生机。虽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缺乏从技术视角探究旅游直播对旅游者认知和消费决策影响的研究。文章基于数字可供性视角,利用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框架构建数字可供性对冲动购买行为和持续观看意图的作用机制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旅游直播情境中,数字可供性(物理可供性、信息可供性和交互可供性)对冲动购买行为和持续观看意图均具有正向影响;沉浸感在数字可供性与冲动购买行为和持续观看意图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机制。目的地熟悉度在数字可供性与沉浸感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权力感也增强了沉浸感与冲动购买行为和持续观看意图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不仅为探究旅游直播行为研究提供新视角,同时也为旅游从业者、企业以及目的地管理者如何更好地挖掘直播技术潜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合理设置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旅游业碳排放绩效对于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和熵值法分别测度旅游业碳排放绩效及环境规制强度,并进一步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绩效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呈波动变化趋势,中部地区处于较低水平但始终呈稳定上升态势,西部地区增长最快;中国环境规制整体强度同样呈增长态势,且表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空间分布格局。(2)环境规制与旅游业碳排放绩效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当前中国环境规制整体强度处于拐点之前。以技术创新为门槛变量,发现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绩效具有显著的技术创新双门槛效应。(3)东部、中部和西部均存在技术创新单一门槛效应。在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下,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对旅游业碳排放绩效的促进作用实现飞跃;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阻滞旅游业碳排放绩效提升;当科技创新跨过门槛后,环境规制有助于旅游业碳排放绩效提高;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则始终抑制旅游业碳排放绩效增长。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旅游业步入大众化阶段,穷游行为也越来越普遍。文章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从主观态度、旅游动机、冒险心理、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和行为意向等方面对大学生穷游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价值共创的研究话题已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价值共创并非总是成功的。基于价值共创的负面视角--价值共毁,探讨价值的协同破坏机制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有待深入。文章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探讨价值共毁对负面口碑传播的影响,检验顾客失望的中介作用以及价值恢复类型的调节作用。文章以定制化旅游服务为实验情境,实验结果发现:(1)价值共毁类型在负面口碑传播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顾客引发的价值共毁,企业引发的价值共毁对负面口碑传播的影响关系更强;(2)顾客失望在价值共毁类型与负面口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价值恢复措施的不同类型调节了顾客失望的中介关系强度,当企业单独恢复价值时,企业引发价值共毁(相比于顾客引发价值共毁)会产生更少的顾客失望进而降低负面口碑。当企业与顾客共同恢复价值时,顾客引发价值共毁(相比于企业引发价值共毁)会产生更少失望进而降低负面口碑。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7.
旅游者决策是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以源自社会心理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的自我一致性理论为基础,文章构建了自我形象一致影响旅游者决策行为的理论模型,把旅游者在旅游前、中、后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多种决策行为纳入一个整合性框架之中.分析了品牌/企业认同、消费情绪和感知风险等变量的中介作用,以及个人因素、情境因素和文化因素的调节作用,探讨了自我一致性效应发挥的内在机制及其情境/边界条件,并提出了一系列可供检验的研究命题.从而为深入理解旅游者决策行为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理论视角,研究结果有助于促进旅游者决策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旅行社机会主义行为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该研究依托机会主义行为理论和制度环境理论,从游客感知视角出发,重点探讨了规制性制度环境在旅行社机会主义行为治理方面的作用发挥情况.以保定、天津、北京、济南、杭州、昆明等地556名参加过包价旅游活动的游客作为样本,运用PLS路径建模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相互依赖不对称与环境不确定性都可能导致游客对旅行社机会主义行为的感知,游客会因为机会主义行为感知而降低对关系质量的评价.总体来看,规制性制度环境能够降低游客对旅行社机会主义行为的感知,但是作用相对有限.而对于游客机会主义行为感知对关系质量的负面影响,规制性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理论模型,使用双槛模型对四川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川藏区男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较强,随着年龄的增加,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将不断降低;拥有草场、牦牛或房屋较好的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较强,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较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重要他人支持度、个人胜任/控制力对其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及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从整体上来看,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629的正向中介效应;从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来看,旅游资源一般的县(市)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772的正向中介效应;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283的正向中介效应;可以看出,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参与行为的中介效应只存在于旅游资源一般和较丰富县(市)。  相似文献   

20.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旅游形式,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振兴革命老区经济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该研究以井冈山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毛泽东故居与纪念馆、中山陵和天安门广场5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为案例地,在携程、马蜂窝两大旅游网站抓取了467篇游记共计82万余字作为研究素材,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基于网络文本的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的情感特征分析;进一步通过622份问卷实证分析红色旅游情境下情感触点中的物理环境、氛围环境和社会互动,以及情感反应中的积极情感、积极的负面情感、消极情感对包括党、国家以及历史在内的游客认同感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1)在典型的红色旅游景区中,氛围环境和社会互动能对游客的情感反应产生重要的触发作用;(2)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情感反应类型可以分为3类,即积极情感(感动、惊奇、震撼、幸福)、积极的负面情感(悲伤、惋惜、愤怒、沮丧)和消极情感(淡漠、失望、疲惫、无聊);(3)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的情感反应作为中介变量对游客认同感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积极情感与积极的负面情感对政党与国家认同和历史认同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对增强红色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