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2006年7月21日,"国际教育博览会"在北京开幕,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数以百计的海外名校、教育机构齐聚北京设摊展示,争食中国留学潮的巨大"奶酪",教育出口成为这些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
中英电信"双寡头垄断"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电信南北分拆以后,将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两个业务领域形成新一轮"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英国是率先实行"双寡头垄断"作为过度,最终走向电信全面开放竞争的典范.中国电信业在1994~1999年第一阶段改革中,曾试图仿效"英国模式",构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双寡头垄断",最终以失败告终.在中国即将形成新一轮"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之时,我们有必要通过对英国电信改革的理论背景、具体实施过程、取得的成就的回顾,探求英国"双寡头垄断"成功的奥秘,并为中国新一轮电信重组所借鉴,提升中国的电信业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应对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2012年3月15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33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中外港口运营状况与物流成本"。全球物流学会主席齐瑞安·瑞恩(Kieran F.Ring)介绍了美国物流业发展历程,认为放松管制,物流就能够不断发展进步;加强合作,就能摆脱分散的发展模式,提高物流管理的可靠性和效率,这两点对于改进中国物流业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最近公布"全球绿色财富排行榜",评出100名资产超过2亿英镑(约合2.9亿美元)以上,致力于投资"绿色"能源开发和环保公益事业的"商界巨头".这份名单中,有美国企业家55名,中国、英国和德国的企业家人数紧随其后.  相似文献   

5.
英国全力打造绿色经济以金融服务业为支柱产业的英国经济在过去两年的金融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就像互联网技术曾经让美国经济受益良多,目前的英国也希望绿色经济能成为英国经济走出泥潭、恢复发展的强大助推力。从首相布朗到多位内阁高官,半年来在不同场合都反复  相似文献   

6.
朝鲜战争促使香港在20世纪60年代从一个转口港转化为一个工业中心,香港工业化的发展,一直被奉为英国治下"自由放任"的奇迹,部分研究或舆论以香港"自由放任"的成功为依据,要求中国内地以之作为开放转型的范本,但这种论述往往忽视了冷战中美国在亚洲推行的"现代化"战略对香港工业化的影响.美国通过在香港进行高等教育改革,运用政府规划预先分流人才,定向为特定工业培养、输送人力,以实现快速工业化,因此,香港的工业化实质上从一开始就带有十分强的计划经济色彩.美国在英国治下的香港推行现代化计划,英国出于自身考量又在其中加入了维护殖民统治的因素,这就使得60年代的香港工业化成为一个美英两种新旧殖民主义影响下的复杂多义的独特案例.  相似文献   

7.
"春天栖息的城市"、"航天城"、"中国休斯顿",这所有的称号都属于同一个城市--西昌.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西昌,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驰名中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坐落于此,西昌还是国家"西电东送"最重要战略基地,是内陆辐射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区域聚集效应明显.2008年12月20日,首届全国州盟首府科学发展交流会就在这里召开.  相似文献   

8.
汤敏发现,中国经济潜伏了四只"黑天鹅"。搁在别的国家,出现一只,就可能产生危机了,而我们是"多箭齐发",中国经济抵挡得住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人形容中国经济,就像莫奈的画一样,从远处看非常漂亮。从美国看、从欧洲看,美得不得了,有人甚至提出了要中国救欧洲的想法。但是真正从近处看,就会发现像雾里看花,很不清楚,"黑天鹅"也不时地出现。近年来,"唱好"中国与"唱衰"中国的议论也总在不绝于耳。对"硬着陆""房地产崩盘""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地方债务危机"等等问题,借一句网上时髦的用语:"元芳,你怎么看"……上面两段话,出自汤敏先生即将出版的新书《中国经济:警惕"黑天鹅"》。在被称为"总理高参"的国务院参事中,有几位颇具公众影响力的著名经济学家。除了汤  相似文献   

9.
到今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就将满三年了.人世标志着中国将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政府对世贸组织承诺的逐步兑现,中国市场对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门槛亦将逐步降低.在"人世过渡期"第一阶段即将结束之时,如何看待中国建筑业面临的市场新变化和新挑战,要采取怎样的新策略、新措施加以应对?笔者采访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孙文杰.  相似文献   

10.
见过经叔平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位年届八旬的社会活动家、全国工商联主席,虽然已是满头银发,但是依然健朗清癯,思维敏捷。在今年3月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后,他接受了笔者的专访,言谈仍是那么谦虚谨慎,待人仍是那么诚恳平易。全国工商联一位中层干部对经叔平的评价是:"近于完人",她以北京人一贯简约的口吻说:"像经老这样的人不多"。全国政协委员、福建恒安集团总裁许良捷今年"两会"期间与经老比邻而住。他对笔者说:"经老是所有民营企业家的楷模。"当我们回顾经叔平的人生经历和政绩作为时,就会发现上述对他的评价并非过誉…  相似文献   

11.
冯飞 《经贸实践》2011,(12):27-28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我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低速增长,二是结构调整,三是制度重构.这轮调整对新兴产业发展来讲是个重要机遇."新兴产业"这个词并不是中国现在所独有的,美国2009年12月份出台制造业复兴政策框架,提出了六大新兴产业,包括我们现在所确定的,像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运用可计算局部均衡的COMPAS模型,就美国对华光伏产业实施"双反"措施对中国和美国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对于中国,美国"双反"措施对涉案光伏电池产品有明显的贸易抑制效应,使其在美市场份额和出口金额大幅下降。(2)对于美国,一方面,"双反"措施对其国内光伏产业有一定救济和保护效应,表现为产品市场价格上涨、行业产出和相关企业收益增加,同时也吸纳了更多的就业人数;但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光伏电池产品消费成本大幅提升,超过了生产者剩余增加额和关税收益之和,导致美国社会总福利受损。因此,美国对华实施"双反"措施是以牺牲国内消费者当前利益为代价的,能否促进美国光伏产业的长远发展尚需观察。笔者以此案为例,就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和国际化过程中如何应对"双反"措施引发的贸易摩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指出:"提高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这是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那么,什么是创新?我们应培养那创新意识?笔者试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英国《自然》杂志刊发了包括Tiffany Morrison教授在内的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三国科学家的署名评论文章,文章认为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继续以当前的速度发展,地球上的珊瑚礁到2070年可能会全部消失。珊瑚礁被誉为"海底热带雨林",是全球海洋生态系统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海洋升温是导致珊瑚大面  相似文献   

15.
陈飔  关荣荣 《经济》2011,(4):140-141
国际市场竞争的经验表明,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需要具备一项能力,就是对危及自身市场经营的环境、政策和竞争对手情况变化预先发出警告的能力,也就是竞争情报预警机制.早在2003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裁定中国彩电对美国同类工业构成"实质性损害",结果国内彩电企业手足无措,仓促应对,只能被动"挨打",这充分暴露了我国彩电企业竞争情报预警机制的缺乏.  相似文献   

16.
"三级行政区域"这部分教材是八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内容.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如何教会学生使用地图的方法,培养学生查图的习惯,就像语文老师必须教会学生查字典一样重要.本文主要核心是使学生如何用好"中国政区图",使学生如何熟记省级行政区,并形成政区分布的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17.
自从"城市化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后,中国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高潮期.中国的城市化是政府主导型的"国家城市化",那么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思考如何定位政府在城市化中的作用、角色,避免资源浪费和社会不公平,成为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笔者认为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应该注意培育市场力量,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传统产业升级难?为什么新兴产业生根艰?在转型期的中国,新经济发展何以如此彷徨正如赫拉克利特那句最具穿透力的格言——"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没错,经济的每一天也都是新的。尽管太阳还是那个太阳,经济也还是那个经济,却都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不断变换着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美国经济中的产业空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 《经济纵横》1992,(1):15-20
当代美国经济中的产业空心化,在本质上有别于产业结构软化或"非工业化",它是产业结构软化或"非工业化"进程的扭曲和畸形发展.与19世纪末英国的情况不同,当代美国经济中的产业空心化,主要是由国内非物质生产部们脱离物质生产的增长、过度膨胀发展所造成的"相对的"产业空心化.它是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为核心的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它的产生与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的经济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它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是中国理论界一个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任务。2004年,英国人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提出了与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相区别的"北京共识",以此概括中国发展道路的主要特征,至今仍有很大的国际反响,反映出国际上亦力图加深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内在特色。国际社会的各种"解读",反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