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计风险评估的几种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麒 《四川会计》2000,(5):39-40
对审计风险的评估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审计风险管理机制运用的前提与关键,本文拟以审计风险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结合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归纳、介绍几种基本的审计风险评估方法。一、风险因素分析法风险因素分析法是指对可能导致风险产生的因素(称为风险源)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或大小的风险评估方法。风险因素分析法的一般思路是: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实际操作中对预期审计风险进行评估时,企业的流动性状况是一个风险源,该风险源转化为风险损失的条件是客户持…  相似文献   

2.
风险导向型审计作为未来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渐为广大审计工作人员所接受,在风险导向型审计中,判断、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否准确判断被审计单位高风险领域关系到整个审计的成败,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重大错报风险源进行判断,可以为审计人员确定审计重点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蒋建华 《中国审计》2003,(16):50-51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受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发生背离而遭受某些损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和威胁是现实的,同时,这种可能性也是可测、可控的,它可以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度量风险、测定风险,将可能存在的不确定的审计风险转化为现实的可控的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虚拟企业审计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虚拟企业审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是在分析影响虚拟企业审计风险评估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将模糊综合评判法引入到虚拟企业审计风险评估工作中,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虚拟企业审计风险评估体系中各因素的权重,通过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最终确定虚拟企业审计风险水平.该方法全面衡量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可以更好地为虚拟企业审计风险的评估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为了降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为了能更客观、更全面地对风险进行评估,在评估时使用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了起来。该评估方法首先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专家法对风险因素的权重进行设置,建立评价矩阵;最后进行模糊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构建了新的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内部依存的循环结构的审计风险评估模型,并给出审计风险影响因素权重排序的实现方法。实例应用结果验证了网络分析法能有效解决层次分析法所不能解决的复杂系统各层次内部元素的依存关系及层次间元素的反馈关系,同时表明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是可操作、实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审计风险管理是我国2006年新审计准则的核心,重大错报风险是核心风险因素,其高低直接决定了审计检查风险的高低、风险应对措施的选择和测试实施的范围大小。重大错报风险的确定需要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3个步骤来进行,最关键、最基本的是识别和评估。本文在对重大错报风险存在的重点领域或范围识别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量化模型进一步确定其发生概率的问题,即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沈凌 《企业研究》2012,(4):155-156
审计师在独立审计中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依据审计准则取得足够有力的审计证据和事实,从而在合理客观的基础上形成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审计师在制定独立审计方案,确定审计内容、时间和范围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条件和因素,其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功能与内部控制风险评价就是极其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进行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风险诊断研究。  相似文献   

9.
吕国兵 《基建优化》2007,28(5):188-190
概率预测是评估建筑工程事故风险的基本手段,基于对建筑工程风险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建筑工程风险源因素FTA(Fault Tree Analysis)分析方法,目的在于为建筑工程概率预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尝试,故为采取合理的防治技术措施在理论上、方法上提供有益的指导,并最终减少和控制建筑工程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魏利伟  王峰  张强 《价值工程》2019,38(16):42-45
针对高海拔寒区带来的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对隧道施工的不利影响,提出对青藏高原典型隧道施工进行安全风险评价。采用模糊网络分析法构建青藏高原典型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通过风险因素辨识、走访调查等方式构建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巴玉隧道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巴玉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等级为高风险隧道,与实地调查情况相符,对较高风险源提出了应对措施。并为同类别的高海拔寒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提供理论参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及产生基础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全球经济更加复杂化,再加上不断发生的公司舞弊案等一系列因素,促使审计界深刻反思以往审计模式的有效性。在这种背景下,审计实务界率先联合学术界开始探索新的审计模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对被审计单位可能引起重大错报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  相似文献   

12.
雷电灾害的风险分析、风险识别和风险程度评估三个方面组成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风险识别就是认别风险源,确定来自风险源的各种危险性,对某储罐区雷电风险识别的实践来认识它。  相似文献   

13.
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以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对可能引起重大错报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以此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的一种审计模式。它以审计风险为出发点,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的程度、状况,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使审计资源向高审计风险领域倾斜。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风险的评估最为重要。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中,不仅有利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而且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4.
重大错报风险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如何评价风险可能存在的业务领域、风险相对高低以及被审单位整体重大错报风险大小是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三大核心和难点。首先构建重大错报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引入灰色关联分析评估模型,以更加客观准确地确定各错报风险因素的权重及排序,最终得出各业务领域评估值及综合评估值大小,这样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单项及不同审计业务之间的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和结果。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审计工作从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审计抽样是现代审计的基石,而审计抽样显然离不开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和评价,更离不开对审计风险的评估。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对审计风险的评估,不仅直接关系到审计抽样的范围,而且关系到CPA如何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它既是CPA科学、合理地制定审计计划的客观要求,也是CPA评估审计风险,制订和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6.
风险基础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的。风险基础审计是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就我国审计实践中如何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提出了四点具体思路,即: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评估固有风险;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降低审计风险;合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和抽样方法,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审计风险的评估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涉及的因素很多,面临的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又各不相同,因此很难考虑周全。对于风险的识别需要运用审计师的智慧和经验,因此审计风险的评估离不开审计师的职业判断,需要审计师进行定性的分析。同时,审计风险评估最终需要有一个量化值,否则新的审计模型就失去了意义。对此,提出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审计风险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构建了国家审计机关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某国家审计机关的绩效进行了科学的评估,以期为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绩效评估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审计机关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荣 《会计之友》2008,(10):66-67
风险基础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的.风险基础审计是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就我国审计实践中如何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提出了四点具体思路,即: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评估固有风险;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降低审计风险;合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和抽样方法,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20.
一、战略系统审计方法概述。战略系统审计方法(SSA)是一种强调通过全面分析评价企业的战略系统风险,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业绩审计的模式,是对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的革新,也称风险战略系统审计。战略系统审计模式并不局限于对被审计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而是通过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从源头上通过被审计企业的动态系统,以及可能威胁到企业的战略及其选择的策略实现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行审视。在SSA下,控制被分为管理控制(战略控制、高层控制)和过程控制(一般控制、员工控制),其审计风险模式上也发生变革,没有单独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而变成战略风险和过程风险,战略风险和过程风险的评估是非常难的,很多涉及到非财务方面,因为它的观点的“财务与非财务是紧密相关的”或者是“非财务决定财务”,这对会计师的专业判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师必须是行业专家,而且是市场专家、技术专家、管理专家,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将财务报表审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但是对历史信息的鉴证,而且是前景信息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