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焕宁 《经营者》2005,(9):109-111
<正>白沙集团5年高速稳健成长的背后,是企业品牌气质、品质、企业公民责任执着的沉淀与积累。白沙的成功因素很多,但她的核心价值却是白沙文化。白沙对文化有入木三分的理解,白沙集团总裁卢平阐述白沙理念:用科技、智慧和文化的力量,使白沙集团在这个备受争议的行业成长为一家令人尊敬的“四满意”企业。(四满意:消费者满意、员工满意、合作伙伴满意、政府满意)。  相似文献   

2.
IT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微软老板比尔·盖茨曾开玩笑说,谁挖走了微软最重要的几十名员工,微软可能就完了。其实,盖茨在告诫我们:能否留住核心员工,是一个企业持续成长的前提。核心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正因如此,核心员工也是人才市场上主要的争夺对象“,跳槽”的机会最多、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和深化,企业的竞争已经逐步进入“充分化”、“同质化”竞争阶段,企业的任何成本、技术、业务、服务优势都将不再持久。在这一形势下,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每一家企业、每一个组织,甚至是每一级政府都须认真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4.
黄鸣 《企业文化》2008,(3):43-44
我借用人们曾说过的“成长与长成”来延伸我对“企业成人礼”的观点,成长是在创业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特征是快速。长成是可持续的成长,就是成熟。无论是成长还是长成,突破性创新是唯一不变的基因。成长的起点是从一无所有开始,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突破一个个市场,最后突破出来一个发展型企业。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企业再一门心思突破,最后发觉力不从心、体力不支慢慢衰老,很多的企业就是这么消亡的。所以,我们特别要关注中间成长、成熟的过程,为使这个过程持续得好,我总结了五点为其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企业成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实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被动到主动,自我积累,自我更新的变革过程。有些企业一直存在,但并不表明其一直在成长;有些企业创立后扩张迅速,但很快由于战略失误或经营不善而销声匿迹。前一种企业被称为“有持续,无成长”,后一种被称为“有成长,无持续”。显然,这两类企业都没有做到持续成长。全球化背景下,企业  相似文献   

6.
胡雁飞 《活力》2006,(4):26-28
在以顾客为中心的时代,一个企业顾客占有率越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如果把服务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从长远上看企业能够保持并持续吸引和实现顾客增量购买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持续增长的能力,这样更有利于防止企业产生“营销近视症”和“竞争近视症”,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三届成长百强榜上的300家企业进行了分析发现;能够连续两年停留在百强榜上的企业数量只剩下37家。对这些稀有“动物”,我们——寄发了名为“中国成长企业100强持续高速成长”的调查问卷。“对您的企业来说过去保持持续高速成长,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每一家企业都接受了这样的拷问。我们想知道,为什么大部分名噪一时的“快速成长型”公司放慢了节奏,而还有一部分仍然能够保持一种长跑的持久力呢?我们选取其中28家样本公司作了个粗线条的分析。我们只是提取了维持这些公司持续成长的第一动力的元素。当然,这里并不排除其它因素在同时起作用,事实上也是如此。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分析,我们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它对中国成长百强企业的发展路径留下大致的轮廓。并购的因素拉动公司发展的有6家,其中正泰已经过百亿元大关,而雨润、人民电器、德力西都已经拉近百亿量级。如果没有并购的因素,光靠公司市场的发展,是很难支持这种量级“快”公司的成长的。品牌因素给4家公司制造了持续成长的动力。苏宁电器、重庆小天鹅都是在品牌的旗帜下进行了连锁扩张,而美特斯·邦威则进行了虚拟扩张,修正药业则靠品牌拉动市场销售。产品因素的作用也对4家公司的成长产生了影响,分别是汇仁集团、广汇  相似文献   

8.
“大不是美,小也不是美,从小到大才是美的”,高速成长的企业对成长津津乐道,增长停滞的企业对成长孜孜以求。然而,能够实现持续成长的企业却寥寥可数。在全球高成长企业调查研究方面颇具权威的德勤公司发现“,要一家公司保持10年的高成长真的非常非常难”。数年开展“中国成长企业百强”评选的《当代经理人》对三届300家上榜企业分析发现,能够连续两年上榜的企业只有37家。从持续的层面分析,企业成长呈现出由资源而运营、由运营而模式的三重境界。极少创新乃至创造了成长模式的企业处于金字塔之塔尖,更多培养以至培育起运营优势的企业处于金…  相似文献   

9.
成长型企业应当重视营运资金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成长型企业中。管理人员往往更加关心如何扩大产量和销售,但却常常忽视现金流量问题:处于快速成长中的企业如果单纯追求规模的持续扩张和销售额的增长,而忽视不断扩大的资金缺口和债务规模,一旦遇到波折将会破坏现金流的正常运行,进而会遭受沉重打击,甚至是毁灭性灾难。“三株”集团和“秦池”酒厂等众多企业的兴衰也验证了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不仅有助于企业健康成长,而且能够增加利润。通过“资金缺口”这个概念可以清楚的说明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成长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核心员工是企业的稀缺资源,核心员工的流失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诸如岗位缺失、再招聘以及再培训等额外的附加成本,甚至会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在一家国际咨询公司对全球200家成长最快的公司进行的跟踪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题目:让雇主和总裁们夜不成眠的事情是什么?排在第一和第二位的分别是:“如何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如何留住主要雇员”。但事与愿违的是,核心员工的流失率却比较高。研究表明,导致核心员工流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能不能持续做大、做强?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成长?怎样提升企业经营理念、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意识?本文通过对企业成长过程中通常遇到的两个战略困境问题的分析,提供一些参考思路。一、“做事”与“做成事” 我国企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12.
《中外企业文化》2008,(7):51-53
平安在短短20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专业·价值“为内在的品牌定位,在机制创新、经营管理、人才战略、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为中国保险业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在企业文化打造上,创意地提出“企业公民行为模型”,将企业行为升华到单纯的经营管理范畴之外。从1988年到2008的20年间,平安从一家总资产5312万元、13个员工的中小保险企业,发展成为一家总资产达6,511.04亿元的综合金融集团,这巨大的成长,离不开平安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3.
“让雇主和总裁们夜不成眠的事情是什么?”在一家国际咨询公司对全球200家成长最快的公司进行的跟踪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题目。调查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如何吸引高素质的人才?”,紧随其后的就是“如何留住主要雇员?”春节前后,是企业招聘和员工跳槽的集中季节。企业应该如何有效反击“猎头”和竞争对手的侵扰,在这个敏感的季节保住自己现有的关键性人才,同肘又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为后期员工忠诚度的管理和团队的稳定,发挥好“过滤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代经理人》:为什么留住核心员工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贝弗利·凯:不管你浏览世界各国任何一家知名的招聘网站,随时都会有上万个空缺职位等待着应聘者;不管翻阅国内外任何一份报纸,都少不了“招聘”广告。即便是现在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失业率可以持续半年以上维持降低状态,“招聘”工作仍然如火如荼。足见这个世界的人才还是非常短缺的,更加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需要的永远是“适合某个位子最恰当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什么阻碍了企业持续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持续成长,成就百年老店,是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但“短命企业”比比皆是。企业不能持续成长的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6.
孙振耀 《经营者》2003,(10):30-30
<正> 一个企业能够受到尊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至少有一点就是它能够持续发展。一个企业在成长过程里要受到很多挑战,企业的经营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企业跟人不太一样,一个企业如果经营得法,可以永续经营,不像人的生命有一定时间跟空间的限制。惠普从1939年成立,到今天64年的时间里,为什么能够持续不断地保持它成长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点和论断众多,在究竞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问题上还存在分歧。有人认为是“一种积累性学识”;有人认为是“一种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规则的结合”;有人认为是“一种核心创新能力”;有人认为是“一种知识体系”;有人认为是“一种企业的素质或资源”;有人认为是“一种动态平衡系统”等等。我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人才竞争力、制度竞争力、文化竞争力、信誉竞争力和学习竞争力等五部分组成的,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相对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动力的整体综合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8.
李军 《企业活力》2005,(5):12-13
<正>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没有初始资本的创业者和风险资本的结合并创业成功凸现了“知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甚至有许多经济学家提出“知识经济”的到来!那么,在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公司治理理论是不是应该从以资本为核心转为以知识为核心呢?本文通过分析已有企业理论和企业家的内涵指出: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现代企业中的企业家是一个团队,公司治理理论需要研究如何组建优秀的企业家团队和如何安排契约使得这个团队发挥更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高晓红 《上海企业》2013,(11):10-13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力量,文化也是一个企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当今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因,这个规律,再一次被舜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实践所印证。舜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快速成长的建筑企业,具有国家住建部核准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前作过精辟的论断:“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兼并而成长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大成长的。”美国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在他的《管理的前沿》书中表示:“企业并购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只有在整合上取得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并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