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实施“彭水县野生牛肝菌人工驯化关键技术研究”和“武陵山区林下食用菌良种高效栽培试验示范”项目.开展野生牛肝菌菌种分离、人工促繁和菌根合成等系列研究工作及探讨。牛肝菌菌丝从组织块边缘长出,生长较慢,易老化,老化过程中菌丝减少,最后变为固体状物,并且分泌褐色水珠;液体培养菌丝需要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2个月,菌丝球经过鉴定,确定为美味牛肝菌,放入-80℃超低温冰箱中进行保藏;人工促繁和菌根合成需要继续试验和长时间观测。  相似文献   

2.
所谓菌根菌技术指的是一项以有效菌根真菌为基础组成的活性生物菌剂或开发菌根真菌资生的微生物技术。着手两方面大有可为:(一)菌根菌剂广泛应用于农业(作物)、林业(树木),特别是在育林造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项微生物技术的显著特点是,该菌根真菌不论是内生菌或是外生菌,与植物宿主建立互为有利、互为条件的生理整体的共生关系,菌根则是其形态的突出表现,菌根及菌系体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植物“根毛”的作用,十分有利于植物对水  相似文献   

3.
植物细胞培养生产珍稀名贵药用植物替代资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中草药生产大国和应用大国。可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用植物有11146种,其中有280种可以通过人工栽培获得原料,其余种类全部来源于野生资源。目前,在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当中,只有700种左右中药植物用于临床治疗,还有一万多种的药用植物没有被作为中药材或者药源开发利用。其主要原因是这些野生资源分布范围狭窄、零散以及药材产量有限而形不成市场。即使有一些被用于临床治疗的名贵中药材,由于其野生资源短缺,人工栽培困难,生长速度缓慢,药材产量极低,一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影响了这些珍稀名贵药材的深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龙胆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的干燥根和根茎,别名龙胆草、粗糙龙胆、关龙胆,是著名中药”关龙胆”的主要来源植物之一。具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及健胃等功效。主产东北三省,华东、华南等部分省区也有分布,原为野生,近些年因野生资源紧缺,东北地区已开始大量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5.
1、技术背景在果树主干、侧枝出现病害、机械损伤或大树移栽时,导致营养供应不足,影响果树生长或移栽成活率。2、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菌根进行果树栽培生产的方法,通过将菌根与桥接技术结合,促使砧木或萌蘖大量快速萌发根系,提供  相似文献   

6.
金针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白色金针菇尤以其鲜嫩柔软,色泽极佳而鲜销海外。随着其种植面积的扩大,了解其生长特点,掌握其栽培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将其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云南楚雄野生食用菌资源考察情况总结,学习了美味牛肝菌科研基地建设、人工保育技术及经营管理等方面作法,并对云南楚雄与重庆彭水两地区域特点及经营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野生食用菌资源经营管理和人工繁育技术方面的收获,总结了重庆彭水发展食用菌产业要建立好机制、选好模式、加快科研进程、合力推进四个要点,促进彭水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尚红梅  马玲 《发展》2012,(6):81-81
甘南州农科所是甘南州唯一的一家农业科研机构,主要承担国家及省州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主攻青稞、油菜、春小麦等具有甘南特色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开展冬虫夏草、野生藏药材人工驯化栽培、脱毒马铃薯组织培养、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生产等技术体系研究,在甘南州发挥着州级公益性农业科研中心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1、背景技术大红菇(Russula rubra)为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红菇属的外生菌根菌,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药用外生菌根菌。相关资料表明:食用菌菌丝体的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与其子实体相近,有的甚至高于其子实体。另外,大红菇菌丝体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正> 北方种蔗成功的关键是采用人工育苗技术。人工育苗不仅可以节约蔗种,保证苗全苗壮,而且可以提高和延长甘蔗生长期,有利于早熟转色、高产高糖。北方种蔗具有很多优势。  相似文献   

11.
<正> 猴头菌属于多孔菌科猴头属,因其形状象猴子的头故称猴头。是一种名贵的食药用菌。本人栽培猴头C9多年,现就试验成功的3组配方与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 培养基配方配方1:阔叶树木屑78%、米糠或麸皮20%、糖1%、石膏粉1%、PH值5~6;配方2:棉籽壳98%、糖1%、石膏粉1%;配方3:稻草粉75%、麦麸20%、黄豆粉2%、糖1%、石膏粉1%、过磷酸钙1%。以上3种任  相似文献   

12.
1、概述 1)、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金针菇不含叶绿素,不具有光合作用,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板栗苞壳又称为栗蓬,是板栗坚果外面球形的密被针刺的总苞。合理利用板栗苞壳栽培平菇、秀珍菇、灵芝等食(药)用菌将拓宽板栗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渠道。1、栽培配方平菇栽培配方:板栗苞壳80%、稻草10%、米糠7%、石膏2%、过磷酸钙1%;秀珍菇栽培配  相似文献   

14.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能。连翘多野生于山坡、丘陵等地,耐旱、耐寒、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山区、平原均可种植,涝洼、积水或过于干旱的地方不宜种植。主产于甘肃、河北、陕西、山西、山东等省。  相似文献   

15.
草菇是一种腐生真菌,它必须从死亡的植物体及土壤中吸收现成的养分和水分才能成活。因此,专家提醒菇农要谨防因养分、水分补充不足、不当而造成损失。1、防营养不足在营养充足的菌床或草堆中,菌丝体生长旺盛,子实体肥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菌中之王"的鸡枞菌,本是秋季七、八月份生于山野浅草中。去年7月,这一山珍却在中国十佳小康村之一的昆明福保村被成功培育出来。位于滇池湖畔的昆明福保野生菌种源繁育基地,占地20多亩。据福保野生菌种源繁育基地科技人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对土地不合理开发和掠夺式利用,导致土地资源十分紧缺,为解决这种矛盾土地工程技术应运而生,现需要创新和推广土地工程技术研究和示范实践,因地制宜地化解优质耕地被占用或污损破坏等问题。丛枝菌根真菌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丛枝菌根真菌能和植物形成互利互惠的关系,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植物养分吸收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菌根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和土地工程中有广阔的前景。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接种菌根植物和不接菌植物的地上生物量、根系侵染率、叶片SPAD值等指标,来验证了接种菌根真菌能显著促进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桑树枝条是蚕桑生产中的主要副产物,一般多用做燃料,其利用价值极低。若用其粉碎后加上其它辅料作为培育香菇的原料制成菌棒或菌袋栽培香菇,每个菌棒(袋)可获利2元左右,每亩成园桑同的枝条栽培香菇可获得收入7000余元,既提高了桑园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价值,拉长蚕桑产业链,  相似文献   

19.
牡丹适应性强,分布很广泛。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安徽、浙江以及四川、云南、西藏等高原地区都有野生牡丹的自然分布。目前,我国牡丹栽培范围,北起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尚志县,西至兰州、西宁乌鲁木齐,南到广东、广西,东到江苏、浙江及沿海各省。  相似文献   

20.
菌草技术     
由于世界各地香菇、木耳等多种食用菌的栽培主要用林木、麸皮和米糠等为培养料,加之林木原料的培植周期长,因而制约了菌业的大规模发展。“菌草技术”利用世界各地极为丰富的野生和人工栽培的菌草代替林木、麸皮和米糠栽培食用菌和药用菌,用菌草栽培食用菌、药用菌的废料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该技术在观念上打破了传统的木生菌和草生菌的区分界线,突破了菌、草、牧等学科的界限。1996年3月10日国家科委、福建省科委组织专家验收、鉴定认为“菌首栽培食用菌综合技术是食用菌栽培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对解决食用菌生产中的‘濒林矛盾’,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