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万宇 《魅力中国》2012,(35):106-106
在当今社会.考试焦虑问题日益引起家长、学枝和社会的强烈关注。首先。本文介绍了考试焦虑分为考前焦虑和考中焦虑两大类,它产生时常伴随着一些生理和·心理反应,然后举例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指出焦虑的产生是由学生的不合理认知引起的。提出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有考前准备不足、认知偏差等七个方面。最后.分析得出中等程度的焦虑水平在考试时发挥最好。要克服考试焦虑,学生要做到考前充分准备、调节情绪、注意休息、适当运动等等。  相似文献   

2.
龚美慧 《魅力中国》2010,(17):248-249
中数学作业是初中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教师通过对数学作业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的设计,致力于影响学生对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帮助学生本质的理解数学,培养他们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这样.我们就深入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张兴鹤 《魅力中国》2013,(11):139-139
本文通过对高职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种种表现的分析,挖掘出引起高职生数学学习焦虑的根源:一是高职生的主观因素包括性格特点、能力强弱和动机大小3个方面二是数学教师的行为影响.三是数学学科本身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对高职生数学学习焦虑的预防和克服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4.
谢卫利 《魅力中国》2011,(21):338-338
焦虑(anxiety)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属情绪范畴。对课堂环境下的学习而言,常见的焦虑原因有三个方面:交际畏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付评价焦虑(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和考试焦虑(test anxiety)。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制定适合学生的课题学习内容及活动,合理的使用各种策略,使学生焦虑水平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5.
吴熙  安翠英 《发展》2009,(7):141-142
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通过有效途径降低学习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以目标为导向、学生为主体、异质小组互动为主的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强学习者在陌生语言环境的自信心,提升自主学习动力,从而缓解焦虑情绪。本文从合作学习的特征出发探讨了合作学习在降低语言学习焦虑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群 《发展》2006,(7):79-80
传统的外语教学研究过于注重语言认知能力,忽视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使得学习者的情感因素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情感因素与外语学习的关系因此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国外的语言教育家们对焦虑与学生学习成绩、表达能力、自信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关于焦虑国内外文献探讨最多的话题除了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就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焦虑的形成.然而很少文献从理论上分析焦虑产生的心理成因。本文试图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对外语学习焦虑现象的心理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外语教学是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而焦虑情绪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目前中职学校学生英语水平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焦虑状态。同时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片面重视知识和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发展,以至于出现情感空白的现象。这种情感缺失问题严重影响英语教学效果,阻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焦虑是耳聋学生学习中重要情感障碍,对数学学习会产生负影响,本文阐述了焦虑的定义分析、了解焦虑产生的原因,同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减轻和克服学生的焦虑症教学策略,提出了有利于聋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潘玲 《魅力中国》2010,(6):204-204,176
70年代以后,在语言教学的重点逐渐由以教师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这意味着人们开始重视学习者个性对学习的影响。之后,研究人员注意到,焦虑在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存在影响。因此,对于焦虑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之中,会因为很多情况产生焦虑的情绪,而本文讨论的就是学习者在进行外语阅读时产生的焦虑现象。  相似文献   

10.
张静 《魅力中国》2011,(10):229-229
焦虑是大学生最常见的情绪障碍,它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对学生心理产生很大的伤害。本文详细论述焦虑的状况,从一个案例为标本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力求心理学的角度介入,帮助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焦虑情绪与语言焦虑、英语听力教学的本质与过程的基础上,以实证分析的形式研究了焦虑情绪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关系和影响,认为焦虑情绪是影响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最大的障碍。语言焦虑和英语听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靳惠芷 《魅力中国》2014,(12):115-115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对初中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有意识地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整合,发挥信息技术在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方面的优势,使数学研究、学习的方法从原来的纸笔加思堆的模式发展到计算机加思维的模式.更有利于展示数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全面推进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中.具有很丰富的实战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晓燕 《魅力中国》2010,(28):109-109
素质教育提出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而其中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杨文化 《发展》2009,(6):103-103
小学数学学习问题更多源于教师数学评价问题,系统掌握数学评价方法是促进数学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有力举措。 一、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问题分析一是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家长评价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考试成绩、竞赛获奖等结果,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思考、数学认知实践活动、学习习惯和积极性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15.
李金波 《魅力中国》2014,(20):210-210
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所以,我们要用活用好教材,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利丽 《魅力中国》2014,(3):139-139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数学教学活动就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7.
邬矩 《魅力中国》2014,(9):217-217
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家长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考上重点高中,进而考上重点大学。致使我们大多数初中学校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到追求考上重点高中的升学率上,这样一来,数学成了选拔的工具。相当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尖子生,只能陪尖子生读书,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被动甚至厌恶学习,尤其是数学,学生片面地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就是推导、证明、记忆程式、定理和解题。他们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信心,认为自己就是学习上的失败者,.这样的初中毕业生大多都在中职学校上学,由于数学基础较差,不能适应职业高中数学学习。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职业中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如何衔接初中与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提高职业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琛 《魅力中国》2014,(16):117-117
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特别是艺术得体地启发诱导,使学生自觉地吸取知识经验形成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从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外,还应该指导学生主动自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利用现代教育工具,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经受困难的磨炼体验成功的快乐,只有这样坚持不懈,潜移默化,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与学的融合与提升.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小雪,女,19岁,高三学生,因临近高考,模拟考试失败,对考试充满焦虑前来咨询。性格内向,有鼻炎,无其他病史。SAS总分75分。精神检查:意识清楚,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情绪,躯体主诉较多。心理评估:考试焦虑情绪,应试能力差。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经过四次心理咨询后焦虑情绪缓解,应试能力恢复。SAS简易量表测评结果同常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博弈行为的调查分析。通过分析恐惧、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三种情绪以及博弈具体场景的不同设置对被试者在博弈中所表现出的利他倾向、认知层级和有限信心的影响,得出:(1)在理性的利己主义层面,决策主体并不是完全自利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利他倾向,并且利他倾向会受到决策主体自身情绪的影响;(2)在理性的反覆思维能力层面,验证了认知层级理论,并且恐惧、状态焦虑以及特质焦虑三种情绪对反覆思维能力并不具有显著影响;(3)在理性的完美预见能力层面,决策主体对对方能够做出理性选择的信心常常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信心并不受到博弈具体场景的不同设置而改变,并且恐惧、状态焦虑以及特质焦虑三种情绪对有限信心也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