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的初始动因是为了资金使用的结构性调整,这与西方国家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为解决银行系统的流动性不足问题有很大不同。为发挥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建议改革存款准备金的结构;建立两级准备金制度;降低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利率水平;赋予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幅度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都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媒介,法定准备金具有强制性质,超额准备金具有数量越少,对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的反应则越灵敏,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则越强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和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原则,各国中央银行都以法定制度的形式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不予付息,使之成为商业银行的一种机会成本,故又被称为"准备金税".  相似文献   

3.
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我国已经成为经常性的一般性操作工具,金融危机后中央银行22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其操作效果如何有待检验。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协整检验等方法,实证研究2008—2012年间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供应量、利率、物价指数以及汇率都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在金融危机后的有效性并不显著。为提高存款准备金制度及货币政策的操作效果,应认识到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时滞,并积极推进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等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4.
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我国已经成为经常性的一般性操作工具,金融危机后中央银行22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其操作效果如何有待检验。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协整检验等方法,实证研究2008—2012年间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供应量、利率、物价指数以及汇率都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在金融危机后的有效性并不显著。为提高存款准备金制度及货币政策的操作效果,应认识到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时滞,并积极推进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等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5.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变的货币政策视角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包含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需要缴存准备金的金融机构、不同类型存款(资产)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作为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类型、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式、存款准备金付息及其(付息时)利率以及相关罚则等内容的确定和调整的一个整体。本文从这七个方面简要回顾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变的历史,认为我国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货币政策体系中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并从货币政策角度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作用分别进行论述。最后是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而言,原有货币政策操作范式存在较为明显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而在对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征收法定准备金的货币政策调控新范式下,通过对不同地区发放的贷款中央银行分别征收不同的贷款准备金率,就具有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的功效,纾解甚至消除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差异。并且,在存款准备金政策软化的国际背景下,这种货币政策调控新范式可以重塑准备金政策,强化货币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1998年4月1日,我国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做出了重大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下调法定准备率,将法定准备金帐户与备付金帐户合并,降低准备金帐户利率。1999年11月,央行再次下调法定准备金率。根据一般货币理论,调整准备金比率是众多货币政策工具中效力较大的一种,它的变化会对一国金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产生较大震荡。本文将从广义货币乘数入手,分析这两次改革对我国金融和经济已产生的总体效应。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变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券市场深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但不同的货币政策措施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程度、影响时间不同。该文在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与债券行情走势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和短期利率变动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有其独特的特征。中央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比率,目的是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笔者认为我国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但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上升的趋势,应该引起有关方面足够的重视。中央银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必须配合使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才能实现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有其独特的特征。中央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比率,目的是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笔者认为我国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但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上升的趋势,应该引起有关方面足够的重视。中央银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必须配合使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才能实现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站在基层货币政策执行者的角度,指出农村信用社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同时阐示了对准备金货币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杨阳 《中国外资》2011,(6):31+33-31,33
在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在三大货币政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多次调整,其中仅2007年就进行了10次调整。可以看出央行已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控制流动性的最重要工具之一。为了更进一步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时滞,本文利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的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在三大货币政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多次调整,其中仅2007年就进行了10次调整.可以看出央行已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控制流动性的最重要工具之一.为了更进一步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时滞,本文利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的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14.
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存款准备金作为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在实现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目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基层人民银行在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管理、监测、考核与分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法人机构保障支付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防范风险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目前在存款准备金管理工作方面存在一些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传统的货币政策调控手段有法定存款准备金、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种。中国经常使用的除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公开市场业务外,则以存贷款基准利率替代贴现率。这是因为我国票据流通规模相对较小,对票据贴现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必须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的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1)规定和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2)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范围;(3)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缴存办法;(4)存款准备金的批准动用等。  相似文献   

17.
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并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其中,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的广泛使用需要有发达的货币市场作为依托,而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滞后制约了这两项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长期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上,而存款准备金政策通常被视为一项作用效果比较猛烈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8.
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将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拉动内需。但是,在利率非市场化条件下,这也带来新的货币政策调控问题:中央银行如何对消费金融公司调控来实现政策目标。存款准备金政策对不吸收公众存款而发放无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的消费金融公司将无用武之地,而以贷款准备金政策(对贷款征收法定准备金)为工具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将会大展身手。文章构建了贷款准备金政策调控框架并用以分析其对需求结构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9.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在人民银行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中处于重要地位。存款准备金监控管理是基层人民履行、贯彻、执行货币政策职能方面的重要工作,同时加强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对保障金融机构支付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基层央行要做好存款准备金特别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监督管理与分析,及时掌握与反馈存款准备金缴存和变动情况,为国家与上级行决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自中国人民银行1980年代中期引入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这一中央银行对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以来,我们对它的使用一直非常简单,即长期规定一个单一的、标准的法定准备金比率来调控所有的商业银行和其它存贷款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如果说这种简单的调控方式尚能基本适应金融新开放前的金融宏观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