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当前铁路货运营销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货运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要以创新思维全力拓展货运营销新空间.提出拓展营销思路,实现从生产型向营销型转变;深入挖掘货源,努力拓展货运营销市场;提升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货运营销环境;优化货运营销的运力支持等货运营销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阐述"集中受理、优化装车"货运组织改革的总体思路,分析了昆明铁路局在推进"集中受理、优化装车"货运组织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铁路货运服务方式的变革;实施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实现营销理念的转变;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实现计划管理的创新;通过货运营销实现市场需求与运力资源配置的有机结合,提出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系统功能,构建铁路货运客户服务中心、完善营销机制,健全配套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灵活的营销组合策略等推进"集中受理、优化装车"货运组织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推进"集中受理、优化装车"系统的实施,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抓好推进货运营销工作的关键。确立主动营销理念、健全两级货运营销机构、完善货运营销机制,实现由"坐商"向"行商"的转变;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实施战略联盟做大货源源头、关口前移增大企业成果分享份额,实现从"管理货主"向"服务客户"的转变;推进"集中受理、优化装车"系统运用、量身订做重点客户产品运输方案、开发货运新产品,实现由"因循守旧"向"产品创新"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认真总结2008年货运调度工作,按照2009年铁道部党组对铁路运输工作的战略部署,深入分析当前货运调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集中统一指挥,深入推进"一主两冀、两线三区域"战略,深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运输,加强日常货运组织,确保重点物资运输,探索货运组织方式改革,建立健全计划审批过程中的监督约束机制,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5.
根据铁道部"集中受理,优化装车"三年三步走改革方案部署,为推进货运组织改革,昆明铁路局积极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明确职责、理顺关系,确保营销工作快速有序开展;明确目标、制定改革方案,确保改革稳步推进;加大力度、全面开放,扩大网上客户的数量和规模;改善服务、提高满意度,提高货运服务的认知程度;强化机制、两手齐抓,夯实改革基础框架;适应需要、提供有力支撑,推进信息化建设;发挥优势、共享资源,支持铁路多元经营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交通投融资改革的深入,交通产业也在积极融入市场经济大潮,许多交通企业都在借助改革的契机,深入实践多元化经营战略,推进交通关联产业发展,探索打造综合交通产业新业态,拓展企业收入来源,从而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不少省级交通集团因本省整体路网通行费收入"入不敷出",为保障平台功能发挥,也纷纷实施"双轮驱动",形成以交通经营型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模式,具体做法包括:拓展服务区商业功能,积极发展新能源,放大沿路资产投资效应;逐步做强工程施工、供应链物流等产业,延伸高速公路产业链;充分发挥投融资优势,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探索交旅融合等交通关联产业,积极发展产业金融等,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也丰富了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物流服务体系中,其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作为物流服务体系中的一部分,航空货运服务集中了地面运输、货站处理、空中运输、甚至是包装等作业活动,服务的低成本,要求航空货运服务的系统化;而服务的个性化,又要求航空货运管理的模块化。这貌似对立的矛和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航空货运服务管理的发展。本文试图对航空货运服务的系统化要求与管理的模块化要求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航空货运服务的效率,实现航空货运服务价值的最大化。一、"效益背反性"与航空货运服务的系统化要求"效益背反性"是物流服务中最常见的现象。在物流服务中,由于物流服务链的"后生性",即:物流服务链中的各个要素,在按新的思想建立物流服务链之前,本身就是其他服务链的组成部分,必然会受到原服务链的制约而不能完全按新物流服务链的要求运行。也就是说,物流服务链中的各要素之间是一种连续的、有序的关系,各个要素的影响性都有其"前趋性"和"后继性",即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相似文献   

8.
武汉公司是长航集团下属最大的子公司,在经过1998年长航集团长江货运结构调整后,实现了由地区性的综合运输公司向专业化运输公司的历史牲转变。经过三年来的实践,武汉公司充分发挥长江中下游干散货运力集中营运的优势,拓展市场空间,满足货主需求,及时调整运力结构,提高货运经营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扭亏为赢的目标,为武汉公司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航空货运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航空货运区域一体化发展是时代所需。本文尝试从航空公司的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航空货运区域一体化营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货运企业必须从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运用SWOT分析铁路货运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明铁路货运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铁路增运增收;强化市场经营意识,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提升货运服务质量;加快货运技术创新,提高装备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交通仿真技术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一直是整个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过程中,在关注建筑、场站、枢纽内各种交通方式方案设计的同时,更加需  相似文献   

12.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交通响应级别及交通组织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可以看成是作用于城市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可以理解为突然发生在城市中,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亟须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对城市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分级十分必要。通过分级,可以将不同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与不同级别的应急管理部门、应急管理措施相对应。早期的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往往是事后评级,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已经对世界经济增长造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并出现衰退迹象。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7.7%,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将直接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同时,金融危机导致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缺失,以及对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悲观判断,国内基础建设因而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不振,道路运输量随之大幅下滑,道路运输企业又将面临一次困难的抉择,如何选择疲软经济环境下的经营之路,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出行乃至生活质量的重大问题,同时也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我国针对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措施很多,但很多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5.
交通需求预测工作为交通建设项目的前期规划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交通需求预测与城市交通规划关系的论述,分析交通需求预测的准确度与可信度,说明交通需求预测的重要性。指出当前交通需求预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交通需求预测的认知度、加强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开展项目后评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品牌质量是立企之本、固企之基、强企利器。2009年,海南海汽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汽集团)紧紧围绕提升品牌质量和调整优化结构两大工作主题,克服金融危机、成品油价格上涨、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2009年海汽集团完成客运量  相似文献   

17.
交通肇事作为一种常见的过失犯罪,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近年来该罪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此多次作出司法解释,但司法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实体法方面,本文从事故处理程序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区域交通网络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区域旅游需求和旅游交通需求的预测方法和模型,分析交通网络对旅游需求和对交通工具选择的影响。并基于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交通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大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客运需求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客运需求量由初始需求量、增长趋势量和假日变化量3部分构成,通过选用时间序列法中的静态方法建立了交通枢纽客运需求量数学预测模型,并以郑州铁路车站为实例,说明该方法的预测过程。  相似文献   

20.
Traffic barriers and pedestrian crossing behaviou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affic conditions and pedestrian behaviour which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barrier effects. These relationships are examined on a high-density mixed-use street in central Edinburgh. Such streets are generally important routes for both pedestrians and vehicles, where there is maximum potential for conflicts between them. Crossing strategies and pedestrian trip-making activity are shown to be modified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traffic conditions, notably to changes in traffic volumes and parking activity. Barrier effects are seen to vary markedly with the age group of pedestrians. The findings are related to pedestrian safety on such streets and to issues involved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affic management schemes. It is concluded that barrier effects on pedestrians should be a standard consideration in schem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