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终端能力从哪来?功夫在“诗内”,也在“待外”。当终端思考着的时候,它是活的;当终端迷走着的时候,它是死的。终端应该是一个企业的“第二大脑”。  相似文献   

2.
张阳 《饭店世界》2010,(4):41-42
创造了一个个神话的亚洲飞人刘翔、叛逆张扬却才情四溢的青年作家韩寒、短短三年跻身“中国十大创业新锐”的泡泡网CEO李想,乃至中国大陆首富杨惠妍,从他们身上都透露着同一个讯息:“80后”来了!这代人正以飞快的脚步登上中国的时代舞台,如雨后春笋般活跃在各个领域。当“80后”这支大军,乘着21世纪的快车纷纷涌入企业,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时,如何管理“80后”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当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第一个声音由谁最快发出来,成了全世界衡量媒体实力的一个重要尺度。9.11事件,香港凤凰卫视在纽约的记者庞泽,以极快的新闻反映在第一时间从华尔街给总部打来电话。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人民日报》记者在黑暗中找到自己的手机向祖国报告这个讯息,赶在第一时间报道出来,伊拉克战争爆发,新华社作为国际通讯社,第一个向世界发出战争开始的讯息,比世界最大的通讯社早了10秒。战争不是媒体的梦想,但“战争利润”却一步一步使现代战争与现代传媒相互依存、纠结着深刻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4.
“媒介即讯息”是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著名论断,它曾被誉为媒介研究的“哥白尼革命”,即扭转了以往媒介研究偏重于媒介内容的局面,将注意力引向传播媒介本身。在报纸、广播、电视占据主导位置的大众传播时代,“媒介即讯息”理论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贬斥为“技术决定论”。而在互联网兴起之后。媒介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和社会构型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媒介即讯息”作为媒介研究技术取向的开创性理论,在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其进行内涵外延的廓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百事:用社交网络“众包”公益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园 《成功营销》2010,(4):26-27
要传递“百事让世界更美好”这样空洞的讯息,究竟是对一亿观众曝光30秒的电视广告有效,还是一个“你的朋友改变世界”的故事更让人信服?  相似文献   

6.
谷艺萌 《商》2014,(6):154-155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强调了媒介技术对个人及社会的决定性影响,指出了媒介本身对个人及社会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讯息;福柯的微观权力观同样肯定了媒介在权力运作中不可或缺的位置。本文试图以“媒介”的概念为中心,从“媒介即讯息”和“媒介即权力”两个方面来对媒介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7.
“由国平板电视市场高速增长的步伐明年有可能放缓”,这是目前在无锡举行的“中国彩电业发展趋势高峰会”传出的讯息。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力量有多大?它能否改变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当越来越多的财富奇迹听得我们的耳朵快生茧,这问题似乎已再不值一提。可是等等,停止放任麻木的大脑,思考一下,为何幸运之神不去眷顾聪明人甲乙丙、却偏偏把礼物交给那个不起眼的“丁”?  相似文献   

9.
康迪 《三联竞争力》2008,72(3):48-49
“我们的定位是一个网络机器人平台提供商。”“在未来,我们将是机器人的大脑。”  相似文献   

10.
谭强 《商界》2004,(7):38-41
“钢铁迷”变成了“钢铁狂”,戴国芳为了事业几近“疯魔”——一个几乎不控制大脑、不节制欲望的企业家,在方方面面的鼓励和劝进下,终于亲手酿就了一个震惊全国的产业悲剧。  相似文献   

11.
品牌“暴力”,如影随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龙 《广告大观》2007,(3S):72-73
当你因为厌烦一则电视广告而转换频道时,竟发现很多频道在该时段“异口同声”地播放着同一则广告,你一定感觉自己被“挟持”或者“强制”着接收了这一广告讯息,抑或愤怒抑或无奈,但是无疑你已经成为了广告商强势宣传的牺牲品,在信息接收上,受到了某种超越身体限度上的“暴力”威胁或者侵害。  相似文献   

12.
醒着     
余自安 《商界》2008,(7):86-88
当头顶上的大梁像骨折般“咔嚓”一声扑下来,我只觉得眼前一片黑暗,大脑轰然爆炸,我的身子飘了起来,然后眼睁睁看着那些狰狞的建筑将我压在谷底。我听到有人声嘶力竭地在喊“地震……”,有人狼嚎般地喊“救命”,几秒钟的时间,一切彻底崩溃。  相似文献   

13.
在“品牌接触点传播模式”中,我们经常强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作为消费者,在做出购买产品的过程中,他们要求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通过对他们感兴趣的产品讯息的检视,从而获得掏钱包的信心。在品牌向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时常潜藏着一些这样的讯息接触点。  相似文献   

14.
有人曾比喻到:在信息产业发展中软件是大脑,集成电路是心脏。中国在大脑和心脏的最核心的技术方面与国外相差至少两代。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大而不强。所以中国目前只是一个世界加工厂,是典型的“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这种格局的产生的原因就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空芯”所致!  相似文献   

15.
“谁敢拼上所有尊严。谁敢在巅峰从头来过,哪怕会一无所获;谁敢去闯,谁敢去跌.伟大敢。”8月7日伦敦奥运110米栏比赛刘翔摔倒之后不到15分钟,耐克官方微博Just Do It便发布了这条讯息。在随后的24小时内,这条讯息被网民自发转发近13万次,并收到26000多条评论。  相似文献   

16.
生活新知     
人的“第二大脑” 据11月号德国《地球》杂志报道,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人类除了大脑之外还有“第二大脑”,那就是肚子。 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一“第二大脑”也被称为“腹部大脑”,它拥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比骨髓里的细胞还多。有科学家认为,通  相似文献   

17.
对位营销的基本理论 “定位”营销,——缩小目标,分门别类,精准出击,在消费者大脑的商品库中建立或占据一个档位,从而大获全胜——这是它带给人们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定位必须符合消费者头脑中的观念,而不能同这种观念背道而驰。公司内部人员所认为的“改进”只会在消费者大脑中制造混乱。任定位过程中,你的品牌一旦提升到一个高度,你的口号应该是“稳步向前”。  相似文献   

19.
张小泉已经向国外市场渗透,这是一个好的讯息,尤其是在王麻子倒闭之后。  相似文献   

20.
贾东卓 《广告导报》2004,(11):145-145
每天清晨,当雄壮的国歌声从中央电视台通过电波传到千家万户,预示着崭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一天之计在于晨”,人们的大脑就像身体一样同样需要新鲜营养的注入,新鲜的资讯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早餐”。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每天清晨为起早的人们准备了丰富的资讯“早餐”,早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东方时空》与新闻频道并机播出的《新闻早8点》成为观众每天收视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