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戟 《糖烟酒周刊》2007,(14):96-97
什么样的销售政策可以激活经销商?有人一定会说:返利越多经销商越喜欢;产品越好卖、利润越多,经销商越喜欢等等。然而,市场竞争越来越无情,厂家能够给予经销商的政策越来越苛刻。企业能够给予经销商的获利空间也越来越少。但是,如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味地顾及自身利益,重心向渠道下沉,忽视经销商的积极作用,也会给渠道带来伤害。那么,厂家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既可以实现销售,又可以达到激活经销商的目的呢?也就是说,给予经销商什么样的渠道政策,可以帮助经销商冲击销售量,最大限度地完成销售目标,从而实现企业和经销商双赢的局面呢?  相似文献   

2.
许丽萍  吴华 《中国市场》2007,(9):114-115
我国中小型经销商发展到今天,其作用.成就固然是令人瞩目,但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深刻,且层出不迭。更多中小经销商快速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小型经销商们如何走出瓶颈?路如何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呢?  相似文献   

3.
谭长春 《糖烟酒周刊》2005,(15):B030-B031
经销商经过激烈市场竞争的洗礼,真正通过销售产品得到的产品价差(也就是毛利润)被同行竞争挤得一干二净。迫于市场同类产品竞相砸价的压力,价格也不得不越卖越低,利润变得异常之薄。“如何做赚钱的经销商?做最赚钱的经销商?”——讨论经销商的新赢利模式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小型经销商发展到今天,其作用、成就固然是令人瞩目,但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深刻,且层出不迭。更多中小经销商快速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小型经销商们如何走出瓶颈?路如何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呢?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服装销售有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服装品牌公司为追求业绩高速增长,对下属经销商的业绩目标越订越高;与此同时,各层级经销商的库存越来越大。库存不仅占用了资金,而且由于打折清货,也最终影响了经销商的利润。  相似文献   

6.
《糖烟酒周刊》2007,(4):12-12
要求经销商专营自己的品牌和产品是多数企业的梦想,但梦想不等于现实,越是强加的意愿越容易招致反感和抵触。许多经销商根本不适合专营,也不愿意专营,因此企业变得更实际了,不再强制要求经销商专营,而是采取一些手段,比如利用专营的优惠政策、品牌比较抢手等条件,引诱经销商心甘情愿地专营这一个品牌。在这种情况下,经销商究竟该不谊专营呢?专营在理论和现实中究竟可不可行?如果不可行,为什么会有特殊条件下的专营存在呢?专营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是什么样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卓尔 《糖烟酒周刊》2007,(26):74-75
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厂家对于渠道和网络的要求就越来越高。随着渠道精耕、重心下移的发展趋势,经销商的地盘被越划越小,厂家对经销商的要求却越来越多,资金、运力、诚意、管理、人脉一样都不能少;销量、陈列、促销、推广、分销,每件工作都要做。由此,厂商关系出现了新的危机和矛盾,众多酒类企业也陷入了渠道迷阵。  相似文献   

8.
江岩 《华糖商情》2001,(30):11-11
近日,笔者与江西某白酒经销商闲聊时,这位经销商不无得意地说,他利用淡季做某一白酒品牌的铺市工作,工作进行得出奇的顺利,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据这位经销商说,在他所处的县城的大、中、小酒店处处中都能看到他的货。但是,笔者却感到一丝忧虑,铺货面难道越广越好吗?为此,笔者咨询了具有多年酒类代理经验的徐经理,他谈到了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9.
【经销商来信】 我是一家经营快速消费品的经销商,做了6年的日化和保健品,自有资金1000万元左右,整个公司实力不是很大。从2003年开始,公司扩大经营范围,我投入50万元,引进了一款大品牌果冻产品。代理这个产品一年之后,我就开始后悔了,并且时间越长,我的心越乱,问题是这样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间商销售,要选择合作伙伴,有的企业是由总部直接在各地区挑选经销商作为合作伙伴,有的则是由派往各地区的基层组织挑选合作伙伴。选择经销商建立经销渠道是需要长期维持的经济行为,任何经济行为要想长期良好地维持下去,除了相互友好支持外,更重要的是相互约束、监督、控制,越是追求长期合作,越应加强约束、加强监督、加强控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糖烟酒周刊》2007,(3):14-14
长期以来,生产厂家都把消费者当成终极顾客,把经销商当成渠道,亦即中转站,结果将自己的营销战线越拉越长:从经销商到二批商/三批商,再到零售商,最后是消费者。从线上的广告策划、传播、沟通、广宣.到线下各种销售促进和激励,厂家也步入了越来越深的“营销陷阱”。以至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不少厂家营销人队伍中.高层顾首顾不了尾.中层以费用换销量,中下层干脆做假,而经销商转而“用心”截留费用。这一切表面上看起来.是厂家的营销管理不够全面,事实上.厂家如果不认清自己的“终极顾客”,管理提升就会失去对象。  相似文献   

12.
企业总有一个想法,把经销商的销售任务定得高高的,而经销商则希望企业定的销售任务越容易完成越好。在这一个对立中,企业盲目给经销商加压,结果经销商完不成任务,销售产品的兴趣也越来越淡,吃亏的还是企业。  相似文献   

13.
<正> 看了标题,不要以为笔者在给经销商使“歪招”,笔者的用意是让经销商确实做好区域市场,成为区域市场的不可替代者,并让厂家不敢轻易损害经销商利益。由于厂家的强势,厂家在替换经销商时经常不考虑经销商利益,经销商处于弱势一方。处于弱势的经销商如何保障自身的利益,关键在于提高厂家的替代成本。厂家替换经销商的成本越高,经销商在厂家心目中的地位越稳固,就获得了反制厂家的资格。经销商如何提高厂家的替代成本?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终端大商超的不断发展,其运作门槛越筑越高,成本增加、帐期加长,经销商叫苦连连,厂家更是不堪重负。在这种困境中,流通渠道开始重新被众人关注并重视,给新型流通渠道输血,让市场全面开花成为今年众多糖果企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商界》2010,(8):50-51
经销商的弱势与生俱来,他们永远在夹缝中挣扎。经销商的命运,永远在找品牌(厂家)做品牌然后被品牌抛弃的怪圈中循环,同时品牌也在找经销商、帮助经销商压经销商比经销商,最后换经销商的怪圈之中发展。这对“欢喜冤家”相互依赖又相互算计,为什么经销商的命运总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为什么在零售卖场面前,经销商更是被压榨得永远伸不直腰?  相似文献   

16.
肖静 《商业时代》2011,(20):31-32
随着我国饮料行业的发展,饮料企业在渠道方面的争夺越演越烈。本文通过对新疆统一食品有限公司在石河子市场的营销渠道的建立、经销商的选择、渠道激励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大型企业在二级城市分销渠道的建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现在,厂家调整经销商越来越频繁,经销商在调整中通常处于被动地位。尽管厂家调整经销商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对经销商而言,自己毕竟付出了时间。精力。人力、财力,还动用了自己积累的销售网络。厂家说换经销商就换经销商,说搞多家代理就搞多家代理,这种现象势必造成经销商在心理上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汽车降价之风一浪胜似一浪,愈演愈烈:东风标致307轿车全系列产品降价,降幅在5000元至1.9万元不等;天津一汽对其夏利品牌中的三厢主力车型实施价格调整,最大降幅高达1万元。降低20%以上,威志三厢、威乐也跟着降价5000元左左:宝来、伊兰特、雅绅特、凯越的经销商也纷纷实施促销,价格下调;速腾、思域、马自达3、轩逸、凯旋、明锐、卡罗拉的上市,又促使了各个细分市场的激烈竞争,单车的销售利润越降越低。  相似文献   

19.
传统家族型经销商的发展瓶颈 传统经销商中,有很多从个体经营摸爬滚打出来的且在区域市场具有一定强势地位的经销商,我们称之为传统家族型经销商,他们通常经销同一行业多种产品,此类经销商还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经销商场。例如经销家电产品的,这类经销商不是单纯的经销某一家电品牌,往往是黑色家电、白色家电等各类家电二、三十个产品或品牌同时经销,  相似文献   

20.
刘俊 《商》2004,(6):71-71,67
“渠道制衡”,是当今厂商关系的社会生态图。一方面,厂家埋怨经销商成长太慢.素质低下;另一方面,经销商在低层次、高迷惘状态下埋头拉车。厂家将经销商视为“第二仓库”,以折让、返点等简单手法诱使经销商进货。经销商在货物积压、销售不畅之时,就会以坏账、扣押货款等手段对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