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蓝海战略》是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热销世界的一本书,受到很多寻求创新者的追捧。在“蓝海战略”理论体系中,“蓝海”指利用自己优势所获得的市场空间,相对“蓝海”来说,“红海”则是指已经微利竞争的血腥市场。放在白酒市场上,“蓝海战略”的精髓或许可以理解成,以创新为中心。用与众不同的战略来区别于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2.
白酒进行低度化创新有几点好处:首先,低度白酒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同时在对低度白酒生产中,经过对原酒的吸附、过滤等处理。还可减少白酒中的甲醇、杂醇油等有害成分.有利于饮者身体健康:其次。从经销的角度上,一个应运而生的新品类的出现,会带来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白酒低度化创新以后,夜场的消费就增加了可能,只要是名牌响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孟跃 《糖烟酒周刊》2007,(30):68-69
所谓“垂直低度”是指单纯依靠降低酒水度数的做法,比如在西安市场甲推出45度的产品,乙立刻就能推出45度的产品.丙再相继推出更低度数的产品。有时候.企业适应白酒产品低度化趋势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降低度数,这是任何一家酒业最本能、最直接的市场反应。但是,“垂直低度”却不是企业应该采取的差异化创新。这种单纯降低度数的做法绝对不具备长效竞争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从最近30年的白酒度数演变历程来看,白酒低度化趋势是非常明显的;更重要的是,这种下降趋势仍在持续。[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低度化是白酒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高度酒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其市场机会点又在哪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白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然而现代白酒的生产技术在民国时期逐步走向成熟.新中国成立之后,白酒生产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围绕提高出酒率、改善酒质、变高度酒为低度酒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而白酒的低度化概念.似乎从现在白酒技术诞生之日起,就不断被酿酒大师们关注和提及。但是,白酒的低度化是否正在成为一种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低度化是国家倡导的发展方向,当前整体市场表现的确比较突出。但是从客观的市场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酒度的变化趋势呈现出的是多元化,有些企业近期正在研发高度酒,主要是存在这样的消费群体,而且当前白酒消费群体的细分越来越明晰,这就需要企业研发出相对应的产品;而有些企业则把重心放在中度酒上,因为这是当前多数白酒企业的主销力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可以说。白酒市场的竞争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战役。从安徽当年的沙河、焦陂。到今天的高炉家、口子窖、九酝妙品,其省会合肥市场几度易帜,中国酒业的整合已经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徽酒成为了中国白酒的主角之一。继“徽商”、“徽茶”、“徽文化”等词汇之后.“徽酒”随着皖系白酒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崛起,叫响了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     
《糖烟酒周刊》2006,(16):52-53
“泸州醇”花开深圳暗飘香;“扳倒井”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盛世佳酿”启动特许经营模式。开启白酒蓝海战略的第一步;藏秘康佑:100万爱心基金资助贫困学子;泥坑致力打造高端“冀酒”。  相似文献   

10.
对于酒业来说,价格是可以跟进的,渠道是可以替代的,终端是可以复制的,营销模式也是可以效仿的,品牌虽然不可复制,但品牌塑造已经陷入同质化危机之中。所以,只有创新和追求差异化竞争战略,才能持续创造竞争优势。 在酒类产品创新的研究和实践中,香型创新曾经成为产品差异化的主流路线。而今,在白酒低度化趋势下进行产品创新,已经成为企业低度活化的另外一种竞争选择,成为企业创新的另外一种高度。对于白酒低度化趋势下哪类产品更适合创新,以及产品如何创新,在创新时注意什么问题等,业内的资深专家和营销人,均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观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对活性炭作为清香型低度白酒生产中的吸附剂,对其最佳处理条件进行摸索.  相似文献   

12.
高永 《糖烟酒周刊》2007,(24):84-85
“向外走”乃至全国化对于中国区域白酒品牌来说是一场遥远的征途,也许有时候就是一场绮丽的梦!因为在这布满荆棘的征途上有太多的不可知。著名行业营销专家徐立先生为扩张中的白酒企业总结了三大困惑,这些困惑看起来简直令人沮丧,因为一时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但是把问题抖出来,未尝没有好处,它起码让我们更清醒,不至于在向外走的过程中发生一次次的“轮回”。  相似文献   

13.
《糖烟酒周刊》2005,(1):B051-B051
2004年12月18日是北京白酒市场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酒业龙头五粮液集团将其转型后的第一场战役在京城打响,售价超过千元的五粮新王牌“五粮神”酒大举进入北京市场,锋芒直指“国窖1573”和“水井坊”两个高端品牌。“五粮神”品牌的推出不仅是五粮液集团重回高档精品路线的标志,也是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对国内白酒企业来说是一场浩劫,噩梦一样的“非典”疫情打破了大部分白酒企业实现销售增长的美梦。但是正是在这一年,丰谷酒业以全年3.51亿的良好销售业绩为2003年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5.
很久没有听到白酒圈谈文化了,更多的是听到“盘中盘”、“直分销”、“消费者盘中盘”等—个个很形象的概念。这些工具可能也给一些白酒企业带来过生意,但是的确从中看不到白酒行业的真正源动力;简单地说,茅台、五粮液、金六福、汾酒等众多重量级企业在快速地增长,但好像没有听说他们采用这些炫耀的工具。那么,行业领先者增长的驱动力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倾听     
《糖烟酒周刊》2007,(29):24-24,26
1.从白酒的发展趋势看,低度、兼香是大趋势。在这种趋势引导下,可以是“清浓酱”,也可以是“浓清酱”,还可以是“陈香”。总之,要在突破中求融合。在“后昧”上下足功夫,让所酿之酒达到“圆润、优雅、细腻、丰满、醇厚”的要求,来接受“香、味俱佳”的“喝酒时代”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黄瑞云 《中国市场》2006,(6):47-48,49
白酒业的税改一直是一个敏感问题,近期随着国家白酒产业政策和白酒消费税的调整,白酒行业正面临着一场洗牌。面对新的竞争局势,白酒企业是几家欢喜几家忧,然而忧也好,喜也罢,规范经营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王道。  相似文献   

18.
随着白酒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变化。许多新型白酒开始出现。低度、纯净、健康正在成为潮流。在继承传统工艺与发展创新的基础上,今后白酒产业将会有哪些趋势?我想大致有七点。  相似文献   

19.
一个成功的高档白酒品牌可以看作是白酒企业在市场上的“VIP”标志。如果想看一个白酒企业的实力,那么可以看看这个企业的高档品牌在市场上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三万多家白酒生产企业.如果做个粗略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国家评定的名酒企业,比如全兴、茅台;第二类是曾经大红大紫过的地方白酒企业,比如张弓、孔府家、口子窖等,它们现在要么还在艰难复兴中,要么已经复兴成功;第三类就是以上两类以外的白酒企业。它们既没有名酒的“好出身”.又没有辉煌的“历史”,它们构成了“三万多家”的绝大多数。山东百脉泉酒业有限公司(原章丘市酒厂)就是第三类企业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