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强化区域经济联系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共同富裕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基于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和产业互补水平建立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24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并构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在城市协调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产业互补水平较高,有良好的产业合作基础;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联系显著加强,但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差异增大;城市经济联系网络整体中心性明显,山西省大多数城市处于网络边缘位置,北京市和天津市在网络内影响力最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石家庄市和太原市等中心城市的带动与辐射作用,最后从合作发展、产业对接、交通建设等方面提出提升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联系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协调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分析了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出产业互动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是促进京津冀实现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效战略安排。对京津冀经济圈实施这两大产业协调发展战略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统一劳动力市场是京津冀区域聚合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区域聚合与经济协调发展,又可以看作是大都市经济圈的发展模式、大都市经济的集聚和扩散效应。这种区域聚合与大都市经济圈发展,是当今世界上最活跃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区域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产业竞争,京津冀经济圈区域产业发展与升级,不仅关系到区域总体竞争力的提升,更是关乎到国家区域战略布局的效应实现结果。基于此,本文在对区域产业升级内涵和局限性厘清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着力分析,并从区域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产业创新和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剖析了制约京津冀产业升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转型和创新为坐标,推进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经济圈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丽姝 《经济论坛》2005,(17):13-16
京津冀经济圈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协调发展特别是产业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制造业不但是创造国民经济财富的重要力量,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在区域产业系统的整合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成为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首要研究对象。京、津、冀三地将自身制造业的发展置于经济圈背景中,会取得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略论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推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升 《现代财经》2007,27(10):80-83
随着我国新时期区域经济战略的重大规划和调整,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龙头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已经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对于京津冀来说是推动经济新一轮腾飞的关键时刻,亟需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构建我国北方强大的经济核心体系。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经济圈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虽然有北京中关村、清河羊绒、辛集皮革等一些产业集群优势,但是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其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无论是从范围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显得十分微弱。研究京津冀经济圈的产业集聚现象,通过发展集聚产业和优势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对于京津冀地区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首都经济圈这一概念首次是在2011年“十二五”规划中被提出的,首次从中央政府角度出发将重点发展地区间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提上日程,力图改变城市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区域差距日益拉大的现实。但在推进首都经济圈的建设过程中困难却较多:例如“环渤海经济圈”范围过大,而“京津冀经济圈”则过于强调经济圈各地区之间的平等化发展,没有突出重点发展的目标,因此首都经济圈的范围界定及发展方向成为了首都经济圈最难解决的问题。首都经济圈对引导和协调国家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因为首都经济圈:①有利于促进北京市周边区域快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②有利于缓解北京市扩张压力的提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市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为进一步拓展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加速推进,区域合作将不断加强。服务业合作作为促进产业合理分工、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的重要领域,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纽带,日益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立足我省实际,发挥独特优势,对接京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服务业合作,势在必行,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制定合理的战略思路和空间构想是加强京津冀经济合作的基础。本文就加强京津冀经济合作的基本思路、京津冀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设想、京津冀城市群的合作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京津冀虽在行政区划上分为一省两市,但在经济、文化、地理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空间布局的优化要淡化行政区划,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园区向轴带靠拢,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功能应向外扩散,培育更多的二级城市和三级城市,形成城市规模、空间布局都比较合理的城市体系和功能区。从总体上看,未来京津冀区域的空间布局为:以培育京津冀城市群,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以"京津石"三城为主骨架,重点打造京津塘发展轴、滨海经济带和京广北段经济带"Z"形产业集中发展区,形成"一轴两带三城四区五群"区域发展总格局。在此基础上,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相结合,网络型、多层次、开放性城市体系。文章最后提出促进京津冀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和措施:(1)建立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一是建立国务院京津冀区域合作领导小组,二是促进京津冀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三是制订区域经济合作政策。(2)实现交通设施的网络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3)建立统一市场,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4)建立区域性中介机构和相关组织。一是设立京津冀区域行业协会联合会,二是建立技术指导和管理咨询中心,三是建立产业协作信息中心。(5)促进银企合作,支持企业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为研究目标,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上从合作机制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互动机制建立的途径.认为三大经济群应该紧密合作,加强产业集聚发展,从产业的分工入手,谋求在产业价值链环节上的功能定位与合作.主要合作方式采用地缘结合模式与飞地经济模式.最终认为在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的相互作用,各个区域问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最终会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促进旅游经济的增长,探讨三大都市经济圈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对明确旅游发展战略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三大都市经济圈旅游经济增长的因素,发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和2003年的非典疫情是影响其旅游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促进三大都市圈旅游经济增长的战略构想,即确定旅游为新经济增长点,推进旅游业技术进步,开展区域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3.
“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委、省政府依托福建独特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提出的发展福建地方经济的新战略构想。从服务于全国对台战略需要的角度看,这一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闽台区域经济合作,意在为将来与台湾共同构建“环海峡经济圈”创造条件;同时提升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的水平与层次,缩小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两岸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最终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为促进祖国和平的统一大业服务。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是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有效切人点。近年来,新丝绸之路沿线区域旅游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正从相关的旅游部门、旅游研究者的话题发展为各级政府关注的工作议题,沿线相关城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认同旅游业、支持旅游业。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旅游产业具有支撑作用。河北省应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开发旅游项目、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建立旅游文献数据库等,进而促进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永国 《经济与管理》2007,21(10):26-29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技术转移与产业分工协作的关系日益密切,彼此互动。影响着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下,北京和天津的新定位为京津冀避免恶性竞争。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奠定了宏观规划基础。京津冀经济圈以技术转移促进产业分工应在技术创新水平、技术要素融合和技术能力转移中提升产业分工协作的层次。  相似文献   

17.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北部湾经济圈的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环北部湾地区的发展现状及优劣势说明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并提出北部湾合作的领域范畴.如:共同构建交通大网络.发展临海型工业,开发海洋资源和热带亚热带资源.发展滨海旅游业等。同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北部湾经济圈崛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区域产业分工角度出发,明确河北省的产业承接优势是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当务之急。文章运用区位熵方法对区域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行衡量,并在系统分析产业比较优势基础上,运用区域分工理论探索了产业分布新格局,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环首都经济圈内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规划提出重点打造环首都经济圈,为首都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对经济圈形成的必然趋势以及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的重大意义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增强城市互动、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和加强生态环境、旅游业发展建议,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如何构建创新型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政策互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重视和研究形成互动机制的各种因素。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讲,最关键的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创新型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政策互动机制,根据产业经济和技术结构变化和发展来选择区域主导产业,适时调整外商投资产业发展政策,处理好外资产业与民族区域产业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互动机制,才能落实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整体战略,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