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翠环  王兴邦 《时代经贸》2007,(5X):154-155,157
绿色营销的出现说明企业营销正步入集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为一体的理性化发展阶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企业界的体现。然而.绿色营销的实施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外部化”,文章以绿色营销导入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的不同策略选择为切入点.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的构建,分析两者在博弈中产生的“囚徒困境”,借鉴埃奇渥斯盒状图工具实现帕累托改进的方法,分析如何解决这种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绿色营销是指房地产企业为谋求自身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而把绿色生态观念引入其营销活动以指导其策划与实施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绿色营销理论在房地产行业的实践运用.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企业、政府、消费者三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有抗争也有合作.本文借助博弈论工具,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探求参与绿色营销的博弈各方追求的福利效用,理清博弈各方关系,提出在实施绿色营销过程中的各方的有效对策.房地产企业应以"绿色房产"为先导,牢固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在建筑产品的规划,设计、建造、施工、销售、物业等过程中引入房地产绿色营销,从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房地产建设和销售全过程中,引导和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实现企业营销目标,追求企业利润、消费者欲望和社会利益三方面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价格战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本文从"囚徒困境"出发,通过分析两个寡头企业在价格大战中的博弈,提出了应对价格战的策略,探究了企业如何从价格战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4.
绿色营销传播的"生态化"包括两个层面,其"浅生态化"层面由绿色企业形象、绿色商标品名、绿色广告、绿色公关、绿色促销宣传等要素构成,其"深生态化"层面的内涵由"中和适切"与"多样和谐"这两大生态文化要素融会而成.本文提出企业要"深、浅"并重,由"浅"入"深",形成绿色营销传播的"生态化"长效机制,以优化绿色营销效益.  相似文献   

5.
环境变量的加入是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的主要区别。在绿色营销的实现过程中,应以企业为主导。"环境变量"的外部性、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限制了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动力。新的博弈方竞争者的加入和绿色营销有利可图是绿色营销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6.
绿色营销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绿色营销是21世纪企业提升可持续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绿色营销的实施是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三方博弈的过程,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对绿色营销过程中相关的博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以产品质量、商誉、信任、伦理和文化为核心要素的"软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关乎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笔者在分析"潜规则"、社会责任、企业"软安全"的内涵以及三者之闻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潜规则"与社会责任价值博弈的企业"软安全"管理模型,提出社会责任与"潜规则"价值博弈时的四项检验,并提出了加强企业"软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戴春山 《时代经贸》2010,(6):173-177
房地产绿色营销是指房地产企业为谋求自身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而把绿色生态观念引入其营销活动以指导其策划与实施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绿色营销理论在房地产行业的实践运用。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企业、政府、消费者三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有抗争也有合作。本文借助博弈论工具,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探求参与绿色营销的博弈各方追求的福利效用,理清博弈各方关系,提出在实施绿色营销过程中的各方的有效对策。房地产企业应以“绿色房产”为先导,牢固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在建筑产品的规划、设计、建造、施工、销售、物业等过程中引入房地产绿色营销,从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房地产建设和销售全过程中,引导和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实现企业营销目标,追求企业利润、消费者欲望和社会利益三方面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嵌套式金融恐慌模型"对"公地悲剧"现象发生和演变过程的博弈分析,构建了"激励约束博弈模型",并将"线性激励契约函数"引入模型中,以契约函数中的调控参数为工具,分析了"公共知识"的形成和"补偿准则"对助防金融恐慌的作用.通过激励相容有效均衡机制将银行经营的非合作博弈转化为实际上的一种合作博弈,从而使银行经营中自愿性社会责任行为的激励均衡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营销策略的选择是影响电商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产品质量的视角出发,将传统的Hotelling模型创新性地扩展到电商市场上,构建了一个"口碑—价格"博弈模型,以分析产品质量不同的异质性电商企业在营销方式上的最优策略选择.结果显示,在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下,产品质量较高的电商企业倾向于选择口碑营销,产品质量较低的电商企业倾向于选择价格营销;从均衡结果来看,产品质量较高的电商企业的经营利润要大于产品质量较低的电商企业的经营利润.由此可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的长久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