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日元的国际地位是随着日本对外债权债务的连年扩大及日本企业与银行海外净资产的高速累积而日益增强。70年代,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着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配角”,80年代初地位虽有提高,但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中的表现依旧黯淡。80年代中期以后,在日本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以及日元国际化等内外因素的推动下,日元的国际地位开始出现了转机。  相似文献   

2.
日元国际化的发展及其政策课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元国际化曾出现过迅速发展的局面。90年代以来,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及长期经济停滞的影响,在日本经济国际化和金融国际化遭受挫折的情况下,日元国际化也出现了停滞和倒退的局面。世纪之交,由于日本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日元国际化再次成了日本政府的政策课题。为此,围绕重建日本经济、确保日元汇率的稳定、提高贸易和金融、资本交易中运用日元的比重、创造有利于外国保有和运用日元的政策环境、推进亚洲的金融合作和金融联合、官民一体共同推进日元国际化等,日本政府正在采取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关于日元国际地位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便开始了其日元的国际化进程.但是经过30多年的努力,日元却旱早地退出了国际货币的第一阵容.实证结果表明,在日元的国际化进程中,日元国际地位的变化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日本的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结构、日元的稳定性、美元的粘滞作用以及日本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等,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日本本国国内的经济和金融基础.在当今美元霸权主导的国际货币格局下,日本在其国内经济和金融基础尚不够坚实的条件下,企图依靠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张来直接实现日元国际化的下场注定是可悲的.分析日元国际地位的影响因素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自从日本1968年成为西方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继之又成为世界头号债权国以来,日本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中的地位迅速提高。日本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便成了国际金融界关注的两个问题。近年,日元在国际结算、国际储备和国际信贷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元国际化业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是,日元能否取代美元,成为主要储备货币?这一点将标志着日元国际化的程度,也关系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日元国际化”的困境及其战略调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之后,“日元国际化”问题便提上了议事日程,但迄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为止,“日元国际化”始终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在美国掌握着“金融霸权”的情况下,日本作为一个典型的“贸易国家”,企图通过直接的货币国际化挑战美元霸权的结果是悲剧性的,“日元国际化”进程自然陷入了困境。1997年之后,日本开始调整其以往的“日元国际化”战略,积极谋求提升日元在亚洲地区国际货币的地位,试图通过“日元亚洲化”来实现“日元国际化”的战略目标。这对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货币合作的开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何加强日元与人民币的协调与合作,将成为东亚地区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日本利率自由化的原因,影响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及利率管制逐步暴露出来的问题,迫合日本政府于70年代未放弃战后实行了30余年的利率管制,推行利率自由化。这一方面促进了日本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和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另一方面则加剧了日本经济波动与金融风险。我国当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从中得到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战后,以美元荒、美元过剩和美元危机为标志,展示了美国经济由繁盛到衰落的历史。1968年,日本一跃成为翼第二经济大国,接着又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债权大国。美国、西欧和日本形成了西方的三个经济中心。到70年代到,在国际货币领域出现了美元、欧洲货币体系和日元三个贷币中心。美元作为老的货币中心,虽见衰落,但仍发挥着老大的作用;欧洲货币体系自1979年3月创立,随着1992年欧洲统一大市场的逼近和欧共体各国的努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而日本随着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中地位的迅速提高,日元在国际结算、国际储备和国际信贷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元国际化业已取得很大进展。此时,对日元国际化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其得失,借鉴其成败,的确是一件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木下智夫 《发展》2010,(2):39-41
放松金融管制(包括债券市场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都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形成泡沫的重要的基本原因。为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也可能会在中期实施类似的措施。这将推动资产价格通胀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探究日元国际化衰退对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大有裨益,遵循重要性逻辑思维,本文构建了日元国际化指数(JPYII),详细解析了日元衰退。日元衰退成因众多,其中美元霸权与经济停滞是两大核心影响因素。具体而言,1971—1991年,日本经济增长和日元升值共使JPYII提升了6.65个百分点;1992—2015年,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美元霸权一定程度上使日本经济陷入停滞并促使日元汇率剧烈波动,由此将JPYII拉低了1.69个百分点,日元国际化陷入衰退困境。日元衰退原因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降低对美元的货币依赖,构建良好的亚洲货币关系,使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所谓离岸金融市场,系指专门从事非居民资金筹措和资金运用,并且几乎不受所在国金融政策管制的金融自由交易市场。它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它利用非居民吸收来的大量资金,向另外的非居民放款,其主要业务是国际金融业务;第二,它按国际惯例进行管理和营运,离岸金融市场萌芽于50年代初。当时。由于东西方关系恶化,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就将它们持有的美元结余存入欧洲国家银行,以防止美国冻结或没收,这是离岸金融市场的萌芽。60年代,美国倡导对金融业实施监管、开征利息税等,这增加了金融业的经营成本,而离岸金融市场却提供一个避风港,这导致美元大量流出,流到金融发达、市场开放的伦敦。于是,伦敦便形成了最早的离岸金融市场。印年代中后期,特别是70年代后,金融创新浪潮迫使各国政府放松管制,全球性的金融自由化趋势迅速发展。离岸国际金融市场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创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种主要形式。从80年代开始,离岸国际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逐步开始从自然形成型转向政策推动型,促进了全球离岸金融市场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经济摩擦问题,日美双方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商品的进出口上,美国压日本开放市场,限制出口,日本则顽强抵抗。自1983年年底以来,双方的争执逐渐集中到日元对美元汇率以及金融资本市场上来。《日本经济新闻》为此发表社论指出;日本与美国的经济摩擦发生了“质变”,已由贸易领域发展到了货币金融领域,1984年春有可能成为日美“金融战”的起点。近两年来,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步步坚挺,而一度被人称为“硬货币”的日元却疲软不振。日元同美元的汇率从1982年年初的1美元兑219日元下降到1983年10月末的1美元兑232日元。美元的坚挺对美国国内经济回升固然有一定的好处,但使它在外贸上吃亏不少。美元对日元汇率的上升,使美国  相似文献   

12.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及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金融业在国际的地位不断提高,向海外扩张的步伐迅猛加大,由此使日本成为新崛起的国际金融大国。然而,尽管日本金融自由化程度日益提高,但其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体制仍阻碍着外国资本自由跨入日本国门。本文就驻日外国银行与日本在海外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特征及市场的渗透程度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日本国债的大量发行,企业与个人对利率选择要求的提高,先进技术的采用和国际化趋势的发展,日本国内的金融自由化一直在悄悄地缓慢进行,其目标是创设境外市场,使东京成为远东地区的一大金融中心。1984年,为缓和日美金融摩擦,根据日美两国日元与美元委员会的协议,日本采取了一些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措施。如取消了对银行兑换日元的限制,允许金融机构经营短期欧洲日元业务等,给日本国内金融市场造成一定影响,这年获得了“金融自由化之年”的称号。至此,日本金融自由化已进入具体实施和稳定发展的阶段。进入1985年后,这方面的进程正在加速,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一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的金融扩张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增长。主要表现在: 1.海外金融机构增多,地位不断提高。目前日本银行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已达939家,银行的海外资产到1989年9月底已达8300亿美元,超过美国。通过积极开展对非日本公司客户的贷款,日本的银行已于1984年成为国际资金市场的最大债权人。1987年日资银行已占有世界银行业务市场的35%,大大超过美资银行的15.8%。2.日元作为国际货币,其作用不断增强。在日本债券市场上,1983~1987年外国人在日本发行的日本债券达231亿美元,从1986  相似文献   

15.
一、从“第一次消费革命”到“第三次消费革命”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日本的个人消费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曾发生过三次重大变化。日本人称之为三次消费革命”。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末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就业扩大,国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个人消费水平也随之迅速提高。1955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08.9美元(7.5万日元),人均消费支出为6.19万日元,占人均国民总支出的61.7%。1965年,人均国民收入为722.4美元(26万日元),消费支出为18.2万日元,占总支出的56.2%。1970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288美元(55.3万日元),消费支出达34.2万  相似文献   

16.
目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践似乎违背了政策的初衷。一则,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发展,中国对美元风险的暴露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二则,滞缓的香港离岸市场发展正在引发一个潜在、但愈发强烈的呼吁:迅速放开中国的资本项目。本文以日元国际化的教训为例,说明了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资本项目开放的日元国际化模式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其一,除了政治、军事因素以及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之外,日本非金融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匮乏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是日元贸易结算不能顺利推行的根本原因;其二,国内金融改革尚未展开就急忙放开资本项目,这在当时造成了一个横跨在岸和离岸市场的再贷款游戏,并成为1990年日本泡沫危机和长期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以史为镜,本文建议,在国内金融改革实质推动并基本完成前,人民币国际化应该从激进、危险的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资本项目开放模式转向渐进、稳定的资本输出+跨国企业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 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各国金融当局纷纷放松管制,市场主导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衍生工具也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这无疑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但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各国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的广泛关注。特别是1995年的"巴  相似文献   

18.
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实行金融自由化变革以来,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使国际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日益频繁,金融风险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企业、个人投资者不断增长的风险管理需要以及金融业激烈的竞争压力和逐利的动力使金融创新的浪潮几乎席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并直接促进了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工具等风险管理技术的巨大发展。在金融自由化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作为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9.
<正> 80年代,日本继续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登上了金融大国和债权大国的台阶,在国际资本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1985年9月纽约广场旅馆举行的五国财长会议后,日元对美元汇率直线上升,日本金融实力迅速膨胀,日资潮水般地涌出,源源不断地“供应”给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20.
货币国际化在给发行国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对该国的宏观经济产生影响。文章以日元为研究对象,利用1960~2011年季度数据,运用扣除本地需求法估算出1986~2011年日元境外流通规模,并以此作为衡量日元国际化的指标,基于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日元国际化对日本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表明,日元国际化促进了日元升值;日元国际化使日本市场利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且使日本被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日元国际化初始阶段有促进物价上升的趋势,但之后物价又迅速下降。在日元国际化进程中,日元升值传递的一系列经济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日本的经济泡沫,泡沫的破灭使日本经济走入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