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入资源深度整合时期,各经济体亟需谋求全球价值链分工新地位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GMRIO),构建全球价值链地位—技术进步、环境规制、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绩效的逻辑框架,探讨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内在机制。基于最新的TiVA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地位与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和结构优化的中介作用揭示了全球价值链地位与行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关系中的和谐机制;全球价值链地位对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体现为全球价值链地位对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在高耗能行业和低技术水平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在低耗能行业和高技术水平行业表现得并不明显。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步入深度调整与结构再平衡的"新平庸"状态,以大规模跨国投资驱动、高增长中间品贸易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步入结构深度调整期。从未来重振全球贸易发展看,要扭转世界经济持续性放缓甚至衰退的根本在于提高全球经济体生产力,提高资本和技术的配置效率,加大全球创新基础设施投资,深化全球价值链分工效率与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的发展,中国经济体量逐渐扩大,我国的纺织业长期保持着贸易顺差,但在价值链分工的背景下,面临着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价格竞争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大的处境。本文通过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等分析我国纺织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下游、国际分工的影响以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引领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力资本升级视角检验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东中部地区表现更明显。渠道识别显示:机器人应用会引致生产技术升级,通过催生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并挤出部分低技能劳动力来促进人力资本升级,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还发现:机器人应用能够通过产业链传导对制造业上下游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应当分流培养企业内高、低技能人才,合理规划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进程,提高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链使用率和研发支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数字金融发展来推动价值链地位攀升已成为多数中小企业的共识。本文通过构建包含2008—202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以分析数字金融、中小企业发展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三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模型下,数字金融和中小企业发展能够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且存在异质性影响。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数字金融改善通过提高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产生正向影响。门槛模型检验进一步揭示:在不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下,中小企业发展对区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非线性影响,且随着数字金融进步,中小企业发展对区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增强效应被逐步放大。由此,本文提出强化数据要素主体地位,增强数字经济的普惠性和做好新技术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全球价值链数字化重构的研究视角测度与比较分析中德制造业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德制造业已深度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且分别以后向和前向的方式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中德制造业通过简单生产活动参与数字全球价值链分工,分别加强与RCEP及欧盟之间的区域价值链数字化联系;中德两国制造业在数字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存在较强的双边数字关系,中国是德国重要的数字价值输出目的地;中国制造业参与数字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行业优势分布更加全面,德国制造业数字化分工行业优势分布更加集中,行业数字化转型质量更高。鉴于此,中国应多维度提升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扩大领先行业数字化分工优势,加强国际数字化分工合作,积极推动区域价值链数字化分工体系构建,助力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标:检验了产品内国际贸易分工模式下产业内相对工资差距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研究方法:基于2002~2013年中国21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FGLS回归。研究发现:在不同产品内贸易路径下,整体产业的相对收入差距与劳动生产率成倒“U”形关系,表征在不同技术产业上回归结果不同。研究创新:通过深入探讨相对工资差距对不同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从劳动力配置视角丰富和拓展了产业升级理论研究。研究价值:研究了中国工业行业收入差距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为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优化劳动力要素禀赋,发挥其效用潜力,促进产业升级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7,(33):69-71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研究我国制造业安全风险问题,从价值链分工和不同行业安全风险分布分析我国制造业整体安全风险高的原因,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给我国制造业带来的安全风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制造业的安全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融入至关重要;而其在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也直接影响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及产业政策的制定。文章对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进行阐述,同时系统分析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策略,以期有利于加强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数据库(UIBE GVC Index),本文首先从前向与后向联系的角度对2000—2014年中国整体及不同类型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的程度、生产长度和位置进行测算,关注金融危机尤其是2011年后中国参与GVC分工的新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行业研究参与GVC分工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GVC分工方面:中国整体行业后向参与度远高于前向参与度,两者均呈现“M”型演变趋势并于2012年之后下降;整体行业参与GVC分工的位置居于下游,呈“N”型变动趋势并在2012年后回升;制造业GVC参与度更深,而服务业GVC分工位置更高;高技术行业的GVC参与度和位置都高于中低技术行业,光电设备等高技术行业前向参与度有所提高。对就业的影响方面:不同行业参与GVC分工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行业位置指数尤其是后向参与度的提高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一次跨境的简单GVC对就业的正向拉动作用最大,其次是前向参与度;与整体行业不同,相对于服务业与中低技术行业,制造业与高技术行业位置的提高将促进就业;服务业前向GVC复杂生产长度以及整体与细分行业的简单GVC都与就业正相关。根据研究结论,本文进一步提出实现中国GVC升级与同步促进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服务化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重要特征之一。根据1997年、2002年、2007年江苏投入产出表,通过对各行业垂直专业程度的分析,发现金融危机前江苏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程度整体不高,但其后随着江苏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反映江苏制造业服务化正逐步深化。实证研究表明,江苏制造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促进了其服务化进程,但制造业服务化尚未构成价值链跃迁的有力支撑。故江苏制造业须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致力于构建国内价值链,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以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指标,并据此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与方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主要是以后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2)中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位置,主要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生产环节;(3)伴随着跨国生产分工的深化,中国制造业正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4)中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某一个生产环节,且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和发展相对薄弱;(5)在四类技术类别制造业中,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高技术制造业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技术;(6)相对于中国主要以后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美国主要是以前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  相似文献   

13.
在发达国家依靠技术垄断优势长期占据全球价值链分工高端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中低端锁定风险加剧,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垂直分工是否有助于跨越“功能分工陷阱”?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将垂直专业化、研发效率和垄断势力纳入统一框架,分析垂直专业化影响研发效率和垄断势力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制造业行业的整体垂直专业化水平和研发效率有明显提升,但只有少部分行业的垄断势力获得明显提高;(2)垂直专业化能够提高研发效率和垄断势力,但对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时滞效应;(3)将研发效率分解成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发现垂直专业化仅对技术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发效率正向调节垂直专业化对垄断势力的影响,且这种正向调节作用的发挥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3—2014年国泰安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测算了微观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和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通过设置企业要素密集度作为门限变量,实证检验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要素密集度是决定上市公司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率效应”作用机制的关键因素,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更易从参与全球价值链中获得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而劳动密集型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并未显著改善自身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中国上市公司参与全球价值链而获取的开放红利更显著地体现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借助技术外溢和学习效应机制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观点。因此,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特别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企业深度融入全球化,大力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对于从企业微观层面落实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标:通过对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测定,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其对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03~2011年行业层面数据,采用两步系统动态GMM方法。研究发现: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呈现显著的促进效应;但是在分行业视角下,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密集型行业,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促进效应并不显著;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行业贸易规模扩大均对行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研究创新:本文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程度和地位进行了全面实证分析。研究价值: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完善企业走出去相关政策机制,着重推动技术密集型企业参与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与“参与度指数”与WIOD数据库发布的贸易增加值数据,对我国服务业参与GVC的分工地位和参与度主要从细分行业角度进行了测算,更加准确地反映出了我国服务业参与GVC分工的情况。研究表明,我国服务业参与GVC分工的地位不断攀升,但各细分行业的参与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从细分行业角度提出我国参与GVC分工的经济地位与参与度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机器换人"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对中国制造业地区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工业机器人与低技能劳动的替代关系,其应用对地区劳动力比较优势带来一定的冲击,促进了非技术密集制造业的分散化发展,因而对非技术密集行业存在后发优势;但由于工业机器人与高技能劳动的互补关系,其应用巩固了先发地区的技术、人才优势,促进了技术密集制造业的集聚发展,因而对技术密集行业存在先发优势.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工业机器人对非技术密集制造业的分散作用更多存在于华东和西北地区,而对技术密集制造业的集聚作用更多集中在华北、中南和西北地区;在机器人的作用下,非技术密集制造业的分散趋势主要由其行业自东向中、西部转移所致,而技术密集制造业的集聚趋势主要与其行业重心向东部地区收缩有关.  相似文献   

18.
运用全局DEA模型测算中国36个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将其分解成技术进步效应、纯技术效率变化效应和规模效率变化效应,从多个行业异质性视角对效率增进、技术进步及能源相对价格对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效率增进、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影响,效率增进比技术进步对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促进效应更强,能源相对价格提高显著促进高能耗行业能源强度下降,显著推动传统采矿行业能源强度上升,对劳动密集型的轻工行业能源强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外直接投资和全球价值链是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本文运用对外直接投资和世界投入产出表等数据深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升级效应”,结果显示:首先,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分工地位”,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其次,多分支机构和研发加工型对外直接投资更有利于企业价值链升级,投资于发达国家有利于企业产品升级,而投资于发展中国家更有利于企业功能升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在新新贸易理论框架基础之上,利用中国31个省份的39个工业行业在2003年至2011年的行业面板数据,分析资本配置效率、金融发展对工业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影响。探究发现,金融发展可以提高工业行业的资本配置效率,提升行业出口增长及其贸易量,其中金融发展效率相比金融发展规模,前者对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提升效果远大于后者。工业行业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在很大程度上都受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通过促进一国资本向更高效率的出口行业流动,使得工业行业出口的可能性和贸易量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