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很多经销商在拓市时发现,拿名酒的品牌力这块令牌号召消费者,也并不是如想象的那样一呼百应。在有地产强势品牌的区域市场,名酒经销商的发展更是艰辛,和“地头蛇”品牌的竞争甚为惨烈,那么,名酒经销商如何能在与“地头蛇”品牌的竞争中抢得一块地盘呢?我们不妨看看下面几位同行们在对付“地头蛇”品牌时所使用的招术。  相似文献   

2.
靳林林 《糖烟酒周刊》2005,(37):A0040-A0041
甘肃高档白酒市场上,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稳坐江山。地产酒在中低档市场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地产酒名目繁多,品牌各异,占据着餐饮、商超和流通的各个销售渠道。他们有的上市一两年后,在广告失效、促销玩尽的情况下.“摘下”牌子,“脱下”包装.换上另一套“行头”重新粉墨登场,犹如在玩变脸戏法儿。外来品牌难以冲破当地严密的壁垒封锁.地产酒通过买断经营、终端肉搏等手段相互拼杀.不知此现状还能持续多久……  相似文献   

3.
杨征建 《糖烟酒周刊》2005,(7):B046-B047
传统名酒企业的市场运作,往往带有生产导向性的色彩。品牌塑造拘泥于历史、质量和包装等要素。部分新兴的地产酒企业因为历史较短。便靠“挖祖坟”、“傍名人”。穿凿附会历史典故来打造品牌。以上几种白酒品牌塑造模式在今天终端热战、文化苍白、洋酒入侵、理性消费的市场环境中,已经是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4.
挑战老格局     
挑战者说: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明: 应该了解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说现在中国白酒市场在向品牌,向名酒,向原产地集中,这是一个趋势。特别是广告传播、公关推广、文化营销等市场手段的频繁攻心,白酒市场“指名消费”的现象愈发普遍,真正掌握品牌的大企业因此也将从中赚取显著的市场优势和利润回报。泸州老窖目前已经从发展调整期进入了发展的机遇期,未来三至五年将是泸州老窖快速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全国性名酒,白酒区域品牌曾一度引起行业的重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区域品牌也在分化成两支队伍,一批经过整合资源发展成为大家熟悉的区域强势品牌,另外一批有着良好历史基础和口碑的品牌仍然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白酒的“渠道拦截品牌”营销模式?简言之,就是地方性白酒名牌(又称“二名酒”)从2004年开始的以“餐饮终端买断(包场/包促销等)”形式取得区域市场销量主导权的一场“集团性”运动。  相似文献   

7.
《糖烟酒周刊》2006,(29):22-22
近几年出现了一批活跃的区域品牌,它们有的是地方老名酒的“复苏”或升级产品,有的是新兴地方品牌。它们立足于本地市场,开始向更大的市场扩张,而且涨势凶猛,比如江苏的洋河、今世缘,湖北的枝江,河北的老白干、板城烧,河南的宋河、仰韶等等。这些区域品牌扩张的前景如何?能否成为整个白酒市场的主流品牌?它们的流行时间会有多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吴宁 《糖烟酒周刊》2005,(34):22-23
本期入市先锋调查的是广西南宁白酒市场,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市场容量最大的地区。当地白酒市场上,传统老牌名酒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地产米香型白酒受到当地政府的扶持,被列为政府招待专用酒。中低市场上,各种名酒买断品牌、贴牌产品以及部分杂牌酒竞争激烈,广告、促销的拓市活动此起彼伏,市场较为活跃。  相似文献   

9.
艳梅 《中国广告》2005,(11):152-153
中国目前有37000多家白酒企业.30000多个白酒品牌.其中区域品牌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它们在白酒行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煎熬.也分享着区域市场强势品牌的快乐。白酒需求从总体来说.中低档酒呈现萎缩的局面,中高档白酒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中高档酒又在向“茅五剑”等领先企业集中,市场份额无时无刻不在被领先企业所蚕食.区域品牌的利润一直在低谷中徘徊。  相似文献   

10.
王琪 《糖烟酒周刊》2005,(26):10-11
在西安,近来名烟名酒专卖店好像雨后春笋一般多了起来,其中酒类品牌不乏“茅五剑”和陕西一些地方性名酒,烟也是现在市场上走量颇高的如芙蓉王、中华之类。在这些只售卖高端烟酒的店铺内,一般都会在货柜的右边设立另外一个精品柜,将所摆放的白酒与传统的品牌白酒区分开。这些白酒包装精美,价格一般在100~150元之间,名字与西安热卖的白酒品牌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1.
《糖烟酒周刊》2005,(24):A006-A006
“市场正在向名酒企业集中”——这个提法正在深入中国的一批老名酒企业主的心目中。宋河、洋河和郎酒这三个名酒企业已经在区域性市场上取得成功,山西汾酒的业绩也正在“默默”地稳中有升,一定程度上为这个提法下了注脚。事实和理论都在支持着这个提法,这真是鼓舞人心的事情,于是有人乐观地认为,白酒市场开始理性回归了。  相似文献   

12.
“忍看朋辈成新鬼.城头变换酒王旗。”这是时白酒市场现状的精彩描述。这种描述是形象客观的.白酒品牌就像流行歌曲一样,总是在不停的更替。然而在这“变换更替”之间总有一些品牌始终屹立不倒,他们既不是国家评定的“名酒”品牌.也不是依靠“名酒”余荫成长起来的。他们依靠的是自己的营销力、品牌力、产品力.乃至一些小小的运气,避渐茁壮成长起来.乃至成为参天大树.他们就是“民酒”。  相似文献   

13.
方丽华  车聿土 《糖烟酒周刊》2005,(10):B032-B033
稻花香是中国知名白酒品牌,湖北稻花香集团作为湖北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在湖北白酒行业,乃至在全国白酒行业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稻花香公司曾于1999年成功举办“首届湖北省名酒节”而蜚声行业内外。2004年,该公司成功举办“中国(三峡)白酒经济技术高层研讨会”,更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相似文献   

14.
王凯胜  王晓鸿  蒋慧萍  郭静 《糖烟酒周刊》2005,(29):B0002-B0002
兰州20元~50元之间的主流白酒产品多为地产品牌,如域酒、世纪金辉酒等,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在高档白酒市场的地位非常稳固,本地酒推出的高档产品销量普遍不佳。老名酒价位处于中低档和高档之间,存在拓市空当。最近,全兴、浏阳河正准备进入兰州市场,针对当地市场的特点。以及老名酒如何开拓市场。本刊经销商版邀请兰州市场运作比较突出的几位经销商嘉宾发表了他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白酒信息     
《糖烟酒周刊》2005,(26):21-21
太白酒通过原产地域保护;皇家御酒菊花白10年后重出江湖;三杯爽积极开拓山东市场;承德经销商呼吁外地新品;河南名酒集体扩张,“豫酒板块”形成;津酒借啤酒节展示地产白酒品牌;五粮液熊猫造型酒因热销出现断货;浮来春借全国沙滩排球冠军赛扬名;一桶天下热销洛阳中高档酒店。  相似文献   

16.
于悦 《糖烟酒周刊》2005,(33):16-17
白酒行业近期出现了许多的新观点,大部分集中在名酒的发展和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新兴品牌的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17.
油城白酒油水大 众所周知,山东白酒市场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每个地方都有一到两个区域强势品牌。这种特点决定了外地品牌很难进入该市白酒主流消费行列。但是当一个地方的地产品牌势力比较弱的时候,这里的白酒市场就可能会异常热闹。东营就是这样一个城市。近两年,东营地产品牌中虽然碧海缘相对比较强势,但子品牌开发的无序却使其难掩下滑态势。  相似文献   

18.
崔旭超 《糖烟酒周刊》2005,(1):A021-A023
2004年已经成为过去,但2004年白酒市场的深刻变化却是这几年最引人关注的。无论是名酒,还是外行资本,或者区域强势品牌,没有谁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吃力、疲惫成为所有厂商向我们谈及最多的感受。2004年已经成为白酒市场的洗牌开始年,也成为白酒业乱象迭生的一年。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剑南春的处境时,提到了泸州老窖特曲。我觉得对于泸州老窖的情况应该给予更多篇幅来分析,因为这和剑南春有一定的相关性。当年,泸州老窖地位本来就不很稳固,除了各区域性品牌蚕食外,小糊涂仙、口子窖通过在终端的努力,更是让泸州老窖特曲的地位变得“若有若无”了。剑南春目前处境比泸州老窖当年的景况要好一些,只是遇到地产强势品牌的蚕食,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遇到劲敌。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剑南春面临的压力就小一些,因为地产品牌变得比以往更加强势了,各个区域强势品牌形成的合力对剑南春的蚕食更厉害。所以,文章中有些专家的评论我不以为然,因为拿单个地产品牌和剑南春这样的全国名酒来比较是没有意义的,这个现象的关键之处在于众多地产强势品牌在高端市场上所形成的合力,也就是说对剑南春形成了一种合围之势。  相似文献   

20.
《糖烟酒周刊》2006,(32):26-26
山东白酒以地产地销为特色,基本上每个县、市都有几个地产的白酒品牌,这些品牌擅长开发品牌买断产品,成为独特的鲁式买断。本刊曾经将这种现象称为“全国最大的地产品牌群落”。目前在山东德州市场,这种品牌买断的现象正在从经销商买断延伸到终端买断,一个小小的餐饮店都可以搞品牌买断,他们不做市场,产品主要用于自己消费,销量占到了当地白酒销量的一半以上,严重冲击了酒店终端的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