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国人民对"三农"工作的关注,我国农业保险缺失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从而引发了国内各学术界对农业保险模式的研究和探讨.鉴于农业保险的准公共性品属性、农业风险的特殊性以及国际经验农业保险应走政策性之路.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与其政策性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急需在立法、财政直补、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强建设,从而推动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分析与路径选择:一个新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现行的大多数农业保险模式实际上只能对具有一定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的专业户、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提供风险服务,一般农户在事实上被排除在农业保险对象之外,这与我国现阶段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相悖。为此,本文在农业保险政策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路径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想——基于农商合作的“联合体”模式。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各国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但农业生产经常受台风、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农业保险具有分散农业风险的作用,并对农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因此对农业保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农业保险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特点,为进一步提出发展农业保险的意义、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借鉴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政策性农业保险不属于一般商业保险的范畴,作为一种农业风险治理制度,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发挥了保障经济、减灾防损和经济补偿的重要作用.但从其与农业发展有效对接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许多问题已成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瓶颈”制约,亟待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分散风险的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时代背景下,检视乡村振兴战略新需求下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法律瓶颈。根据农业保险的现实情况、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保险的要求以及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部署,对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加入WTO后,“三农”问题极为突出,为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黑龙江垦区农业互助保险应运而生。农业互助保险是垦区为规避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而建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农业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农业风险控制的重要方式是农业保险,政策的指导与引领农业保险良好发展的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从2004年到2013年,我国为支持农业保险的稳健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农业保险政策执行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面对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的新形势,完善和发展农业保险政策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农业保险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原因,提出我国农业保险政策长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保险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配套措施,利用我国从2018年起在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实施的玉米收入保险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来评估玉米收入保险试点对我国玉米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玉米收入保险试点的实施显著增加了玉米收入和农民收入,而且这一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玉米收入保险试点的实施是通过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价格等途径促进各地区玉米收入和农民收入的。以上分析为我国继续扩大农业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也对更好地完善农业收入保险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羽 《山西农经》2020,(2):29-30
发展农业保险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应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有效利用市场机制节约农业保险成本,促进农业增收,提高农民投保意识,建立健全农业保险风险分散体系,以解决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农业现代化,整个农业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布局,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不断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怎样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有计划地逐步实行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这是在今后规划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实践中需要认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的一项迫切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而农业生产又时刻面临着风险。要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将保险机制引入农业生产之中。但目前的情况是:农业需要保险,而农民却抵制、不愿参加保险。笔者多年来从事保险业,深深感触到这一矛盾的存在。究其原因,一是农民的保险意识很差,保险知识贫乏,不懂保险,即使参加了保险,也只知道交保费和赔款,认为交了保费就要给他们赔款,如果不赔或者没有“赔够”,就认为保险公司“骗人”。二是保障能力很低。现行农业保险条款比较老化,每亩作物的最高保险金额连亩成本的一半都达不到,补偿能力很弱…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当前 ,在对农业保险的研究中 ,几乎很少有对农业保险行为主体的行为进行互动分析的 ,而只是一味地通过论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对策等来强调政府要支持农业保险 ,农民要参与农业保险 ,保险公司要经营农业保险。而在现实中 ,农业保险各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和渗透日益增强。面对这样的现实 ,孤立地对某一行为主体提出要求 ,不能全面地满足经济分析的需要。采用博弈理论分析行为主体的行为 ,将会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应用博弈理论 ,对在风险出现的情况下 ①,农业保险主体———农民、政府、保险公司三者的行为进行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保险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制度约束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农业保险列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为农业保险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在制度层面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更高发展要求还存在差距,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管理体系还不健全;政策目标还不明确;财政补贴制度有待优化;农业保险产品不合需求;市场竞争规则尚未建立;风险保障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大灾风险分散制度仍不健全。基于此,本文提出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农业保险制度改革建议,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健全农业保险管理体系;明确农业保险政策目标;优化农业保险补贴制度;设计多元化农险产品体系;制定农业保险市场竞争规则;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相似文献   

14.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编织农业安全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整体发展迅速,但农业保险发展严重滞后,农业风险保障严重缺乏,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对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学术界多归于政府行为的缺失。本文认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既有外在因素,如缺乏必要的法律、财税、行政等政策的有效长期支持;更有内在因素,农业保险特殊的技术障碍,农业保险供求结构失衡,农民购买力较低等。认真总结农业保险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市场,编织农业安全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内农业保险公司层出不穷。农业保险运行模式体现出经营主体多元化、保险方式灵活化、保险品种多样化特征,同时也存在着法律制度缺失、不良选择和道德失信、补贴资金见底、巨灾风险规避式微等问题。必须尽快制定农业保险的法律规章制度,做好农业保险行业的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农业巨灾风险应对体系;提高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科学化管理水平,以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完善确保实现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互助合作保险问题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经营农业保险具有制度优势.发展我国农业互助合作保险面临着立法滞后、财税支持薄弱、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农民认知接受程度低组织成本高等问题.应该尽快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建立健全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组织体系,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持措施体系,提高农民保险意识和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险作为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散制度,在补偿农业经济损失、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现有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基础上,从法规建设、大灾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基本构想,以期达到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借鉴与创新:构建新型农业保险制度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保险的特有属性表现为农业风险的高度关联性;农业保险中存在严重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农业保险的交易成本比较高。立足于农业保险的特有属性,并借鉴美、日、法三国农业保险的制度安排,构建和完善中国农业保险的制度体系应着重于下列几个方面大力发展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社,构建中国农业保险制度体系的基层组织;组建国家农业保险公司,是推动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所在;政府实施优惠政策,鼓励专业性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其它商业保险公司和外资农业保险公司积极参与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开发;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将是我国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大,尽管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下,农业经营早已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但我国处于世界最大季风区,这一自然限制成为农业稳定发展的障碍。“保险+期货”模式在传统农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农业产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提高了农业经营个体的收入保障程度,是资本市场服务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文章分析了我国“保险+期货”的运作模式,梳理了各方参与主体所承担的责任,结合这一模式落地实施后的试点效果及结构创新,明确了农业发展新形势下“保险+期货”模式的重要作用和现阶段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三农”问题的升温,农业保险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要求,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上海、新疆、四川、江苏等地区都开展了试点,并采取了财政扶持政策,2006年财政部支农支出重点也包括农业保险,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财政部门如何支持农业保险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政策性农业保险需要财政给予扶持农业保险是对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