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陈琪 《北方经济》2006,(2):20-22
如何认识草原.特别是科学地认识草原是科学合理治理草原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我国牧区改革的成效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单线进化论的理念占主导地位.自觉不自觉的以单线进化论来作为认识和治理草原的理论依据。认为游牧是落后的.农耕是先进的。用农耕思维方式认识和治理草原.而忽视草原的生态系统和分类系统以及草原上的游牧民千年传承的地方性知识和民间智慧的运用.从而导致了不是科学地认识草原和治理草原.不把草原和草原学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管理部门.而是把草原和草原学置于农业大学、农委的管理体系当中,不把草原和游牧文化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和文化多元性的结构和类型.从而导致了在纯牧区采用纯农区的管理经验和理论模式。这就势必导致治理草原的非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文明系统应当包括制度文明 文化,也称为社会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全部成果(积极的和消极的)"①.社会文化有着器物层、制度层、观念层之分,分别称之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而文明是标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进步状态和先进成果的基本范畴,因而文明比文化的层次要高.文明"一般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②.文明时代(区别于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中,文明与文化的三个基本方面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3.
我们把现代化研究范式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结合起来,在世界现代化框架下,分析辛亥革命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肯定了辛亥革命推翻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历史意义,分析了其局限性产生的原因。认为只有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实现社会形态的转变,才能实现工业化,从而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民族理论一直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典,斯大林被确认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家,他制定的民族政策,被奉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典范。可是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思想的认真研究和对苏联社会政治生活的深刻思考,不难发现,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存在着原则错误和严重的问题,他把民族理论概念作了极端化和片面性的解释,否认民族是以种族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否认民族精神的存在,认为民族只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这就导致了他在建立苏联和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矛盾时滑到了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立场上,混淆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给苏联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损害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争鸣之窗     
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具有 普遍性吗? 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依次经过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各民族的发展固然有各自的特性,但又有鲜明的共性,研究中国奴隶社会问题,应当以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6.
汪国富 《发展》2012,(8):51-53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很难想象,没有文字的先民是怎样艰难地生活。那无疑是蒙昧的时代,就好像人类在黑暗中寻找出路一样。文字的产生,在人类面前展现了文明的曙光,人类社会也正是“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而过渡到文明时代。”(恩格斯语)原始时期并没有书写的文字,但在荒远的古代就已经出现了最初的利用图画以表达思想或记载事实的方法,这就是图画文字,或描画的象形文字。因此,图画文字与图画有着极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把某些形式的图画文字理解为“符号语言”的个别类型。图画文字曾在许多部落和部落中间,特别是在美拉尼西亚人、北美印第安人和西伯利亚诸部落中间发展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尧舜时代距今以有几千年的历史,从那个时代起,剩余产品的出现,在部落内部就产生了以物易物的交换.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在北宋时代产生纸币,人类社会慢慢从简单的交易迈向了流通,拓宽了交易的渠道、领域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从总体上讲,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发展和变化的有机整体,要科学地揭示这个有机体的发展规律,必须制定能够反映社会有机体的范畴。这个范畴就是“社会形态”。当前,在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全面协调发展的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特别是研究在整体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中,民族地区社会形态的特殊性,对加快落后的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 一、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9.
尧舜时代距今以有几千年的历史,从那个时代起,剩余产品的出现,在部落内部就产生了以物易物的交换.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在北宋时代产生纸币,人类社会慢慢从简单的交易迈向了流通,拓宽了交易的渠道、领域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庞志明 《魅力中国》2008,(2):190-192
人类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又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而现在正面临着社会发展模式、经济型制的大变革,即工业文明向一种新的文明的转变,这种新文明我们称之为生态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促进了社会大发展、大进步,同时引起人类住区(城乡)结构和本质的深刻改变。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昭示着人类住区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而导向新的人类聚居模式——生态城市。面向未来的生态城市研究因此成为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研究的世界前沿与热点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舒孙 《宁波经济》2004,(5):32-34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看,人类经历了蒙昧、野蛮而逐步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再发展到现在的工业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进步。目前的工业文明虽取得很大成就,但因其固有问题的严重化,已经开始走向衰退。当前一种新的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替代力量正在兴起,这就是说现在面临着工业文明向一种新的文明的过渡,这种新文明即为生态文明。人类社会也将从工业社会转向生态社会,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经济模式发展史概述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根据考古学证明,中国已有一万年的悠久历史.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就开始了经济模式的不断创新.概括起来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即原始经济模式--传统经济模式--工业与现代经济模式--石油化学经济模式--持续与生态经济模式--绿色生产与绿色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3.
徐璐 《改革与开放》2014,(16):28-29
"三形态说"与"五形态说"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两大经典表述,它们相辅相成,都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找准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方位,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地定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历史阶段,并认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然的和优于资本主义的这一现实,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列宁为开创东方社会主义革命进程所作的理论贡献 列宁在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进程问题上所作的突出贡献是,一方面他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强调只有在资本主义强有力的冲击下,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反动的专制统治才可能崩溃瓦解;另一方面,他又没有完全照搬马克思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条件下所得出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原则,没有把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理论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机械地理解为历史发展的固定模式,而是深刻地认识到"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和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①.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俄国国情的历史的、辩证的把握,列宁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东方社会超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而率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这些成果对于东方社会主义革命进程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历史上,交换活动很早就产生了。氏族部落时代,部落与部落之间就有交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制的产生,产品的一部分就是通过交换到达消费者手里。随着交换的发展,商人出现了,商业也出现了。在人类历史上,商人和商业在两个时期表现的最活跃:一是原始社会末期到古代社会,一是封建社会末期到资本主义社会。关于商人,商业在氏族社会末和古代社会里所起的作用,恩格斯曾作过很好的分析和评论。他指出:人类走近文明(阶级社会)的门槛,是由分工方面的一个新的进步开始的,这个新的分工,创造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商品交换的阶级——商人。“  相似文献   

16.
创新活动是一个日趋复杂化的过程,从大的时间尺度--不同经济形态的考察是如此,从小的时间尺度--本世纪下半叶以来产业革命的考察也是如此.对象本身复杂化了,理论描述的框架也随之精致复杂了.而且,随着创新理论自身的进步,也会发现对象未曾发现的性质与规律.罗斯韦尔(ROY ROthwell)的研究认为,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创新模式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经历了五代.①从认识论的角度考察这五代模式的变化,可以对创新模式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日益紧密起来,而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世界资源的日益枯竭等全球性问题也需要不同国家、地区通力合作。这些都增进了全世界“人类共同体”的意识。90年代之后的历史学界的史学视野由先前的民族国家转向整个世界,日益把全球史作为研究对象,以总结人类整体历史的发展规律--这是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一次重大转向。  相似文献   

18.
一、循环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循环经济,是从资源环境作为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经济社会是生态环境的子系统这一根本认识出发,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相容为目标,依据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代谢循环模式而创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体系与形态.循环经济是当今时代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的产品工业向以生态规律为准则的绿色工业转变的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19.
二战结束,冷战继续。世界动荡不安,人类走向何方?直到A十年代,不少国家的人民和明智领导人,开始认识,全人类应该永远告别战争和残杀,告别贫困和愚昧,走向和平,走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一个人类历史最伟大的转折,一个人类最崭新的历史时代,正在向全世界人民走来。面临着这个新的历史巨潮,一些国家都在重新研究新的世界战略和各自国家的战略重点。日为什么经济发达国家仍然困难重重?为什么一个庞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突然解体?为什么一些落后国家以及一些民族、宗教纠纷严重的地区,政权不断更迭,局部战…  相似文献   

20.
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五形态”理论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合规律性,存在逻辑困境.其实,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理论,本质上属于抽象共性的归纳,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仅限于“两对”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下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一般性逻辑规定,并不否定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独特的发展道路,而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才是对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具体发展道路的理论关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吸收资本主义的积极发展成果,另一方面创新发展,开辟了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具有中国品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其自信恰恰源于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