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价,以期全面把握长三角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方法]文章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要求,创立一个由9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指数加权汇总和产业变异系数测度方法,对长三角农业高质量及一体化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通过对长三角与京津冀等相关区域定量评价与对比分析发现,长三角农业具备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但在经营者素质、生产效率等方面质量不高,在市场开放、产业融合等方面一体化程度较低。[结论] 3省1市应按照问题导向,着力在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开放等方面加强协作,补齐短板,协同推进农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既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实现乡村振兴以及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方法]文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基础,构建了包含5项维度、12个分项指标、32个基础指标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结果] 5项维度指标中农业创新发展权重高达0.502,其次是农业共享发展(权重0.242)、农业绿色发展(权重0.141),再次是农业协调发展(权重0.083)和农业开放发展(权重0.032)。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绿色发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较高,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次之。[结论]该研究认为应从新发展理念的5个维度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深入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共享机制,深入贯彻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理念,进一步增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水平,全面提升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3.
农业工业化进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起多层次农业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以阀值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建立了农业工业化指数计算公式,并以湖南省的数据对这一指标体系进行检验,科学评价了湖南农业工业化的程度,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的山西农业发展进行定量研究和评价,为该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文章构建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熵权法确定权重,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2010—2020年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同时,对比粮食产销平衡区省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性和空间格局。[结果]2010—2020年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按照变化趋势将其分为2010—2013年的稳定不变期、2013—2016年的快速发展期以及2016—2020年的缓慢增长期3个阶段。内部5个子系统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趋势差异大,表现为此起彼伏的发展态势。2010—2020年我国粮食产销平衡区各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或较低水平,区域差异性呈现缩小趋势,其中山西省处于较低水平。[结论]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较慢,农业新业态发展不稳定,尚处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阶段,结合山西省整体发展水平和区位优势,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农业转型仍需要时间去深化。  相似文献   

5.
中部地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中部6省休闲农业发展情况,对各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围绕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评价,根据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确定休闲农业发展中的核心指标,从系统内部结构着手构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专家对各指标的打分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中部地区农业、社会、经济和旅游等方面数据,对中部6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比较和分析,采用综合评价法,得出中部6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的综合排名。[结果]最终确定中部6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的综合评价指数,得到的河南省、山西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和江西省的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 60、0. 24、0. 59、0. 43、0. 64、0. 46,并根据各省综合评价指数得出中部6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排名。其中,湖南省的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最高,湖北省、河南省发展态势次之,江西省和安徽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较低,山西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最弱。[结论]中部地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差异明显,未来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空间很大,中部地区发展休闲农业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发挥互补优势,提高旅游行业服务与管理水平,共建旅游发展大格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复合型休闲农业要素配置的空间布局展开,并探讨复合型休闲农业产生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以期为复合型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和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复合型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为总目标,根据专家问卷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3个系统、8个要素、34个指标的复合型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系统、各要素和各指标的权重,分析各配置要素的重要性。[结果]在系统层中,空间结构的权重值达到0.539 6,远高于基本功能系统和附加功能系统的权重。在要素层中,各要素的权重排序为:斑块休闲体验廊道基质教育认知农业生产生态安全观光旅游,前5项指标的权重之和达到78.38%。从指标层来看,景观聚集度、多样性指数、斑块总面积、结构连通性、农产品种类、农事体验丰富度的权重超过0.05。居民休闲体验需求、空间布局合理性和社会认知需求是复合型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结论]根据对复合型休闲农业空间布局各指标的综合评价,整体空间的斑块结构是园区规划和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今后对复合型休闲农业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园区的整体空间布局和景观协调度方面,研究如何促使园区更好地利用农业景观资源打造和谐的农业景观和布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农业科技园区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是其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农业科技园区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法对相关研究内容进行整理分析,为研究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奠定理论基础,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政府管理、园区发展、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带动能力及人才资源6个方面共20个指标对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的生态环境(0.7314)和社会效益(0.7321)的权重值较大;且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中得分较高的依次包括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0.694)、园区建设与当地规划(0.658)、示范区高产稳产农业比例(0.623),得分较低的为项目平均盈利指数(0.089)和投资项目净现值(0.123)。[结论]综合来看,目前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良好,具有较好地生态环境及社会价值,但在经济价值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今后政府应在大力引进人才,严格控制废弃物排放标准,明确投资目标等方面加强管理,实现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期通过相关发展数据研究,准确把握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合理引导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方法]遵循全面性、科学使用性、可操作性原则进行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苏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融合进程是评价农业产业融合的主要一级指标;(2)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是评价农业产业融合的主要二级指标;(3)农产品加工相关企业数量是评价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最主要三级指标,其次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结论]以苏州市为例对文章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目前苏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与苏州实际情况相符,体现了该文构建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苏州市政府应加强政策引领及资金支持力度,着力促进农业与加工企业、旅游产业、服务产业及农村电子商务的连结,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绿色农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因此,通过测度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可以为四川省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基于农业发展水平等级划分标准,对四川省各市(州)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水平较高,其权重值为0. 493 4,产品品牌的绿色化水平权重值较低,为0. 195 8。二级指标的权重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农药化肥使用量偏高,森林覆盖率较低。通过对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的区域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成都市发展水平指数最高为0. 610 4,巴中市指数最低为0. 197 2,四川省整体发展水平指数为0. 454 2,与成都市发展水平指数相差两个级别。此外,区域发展的集聚效应较明显,以成都市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结论]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性较大,各地区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整体上来看,中部和东部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文章通过对海南省品牌农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提出海南品牌农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从而构建符合海南实际情况的品牌农产品评价指标体系,以便有效规范海南省农产品市场竞争行为,找出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农产品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方法]研究从海南实际出发,通过问卷调研,确定了海南省品牌农产品的价值来源与影响因素,对海南农产品的品牌经济价值、品牌社会价值和品牌生态价值3个评价维度进行分层设计,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行测算。[结果]最终构建出由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海南省品牌农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各生产企业充分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有利于政府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布局,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并拟定符合海南实际情况的发展政策、明确海南品牌农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有效地提升海南农产品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AHP的甘肃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甘肃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甘肃农业发展水平和现状,旨在为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考路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生态和资源利用水平构成评价综合层,向下分21个可量化的具体指标,并计算各指标权重。对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计算2010~2016年甘肃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结果]在综合评价层中,生态效应的权重最大,为0.515 2,其次为资源利用效率,最低为经济效益,为0.155 8,指标层权重前3位分别为人均水资源量、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权重值分别为0.104 4、0.096 1和0.066 6;2010~2015年,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2016年又出现滑落。[结论]水资源对甘肃省农业的发展制约性较大,解决水资源有效利用与保护成为当务之急,而有效灌溉是解决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甘肃农业发展受负向指标影响较大,加强农业现代化和资源利用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浙江省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状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指标权重,以期为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3个子系统19个指标的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结果计算指标权重值和重要值,据此筛选重要指标。[结果]在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子系统层中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自身价值的权重要远高于生态环境条件及其旅游开发条件。在指标层中,农事体验参与性、生态环境适宜性、生态稳定性、田园观赏美感度、民俗文化价值、田园景观奇特度、污染治理状况、交通状况、农事活动娱乐性、自然灾害防范能力和区位条件的权重之和超过80%,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农事体验参与性和生态环境适宜性的重要性最高,而与之相对应的重要值排序也表现出相同的规律。[结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应侧重于对其自身价值的评价和研究,该研究根据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结果筛选出对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较为重要的指标,借助对这些重要指标的测度,可以对浙江省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各指标虽有侧重,但共同协调发挥作用才能保证评价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低碳农业经济指标体系构建及对江苏省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低碳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的背景下,低碳农业成为新的探究热点。科学构建低碳农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为科学评判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质量提供重要依据,江苏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和经济发达的重叠区,以其为例进行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评价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和模式具有先导意义。[方法]基于对低碳农业经济概念和内涵的系统分析,构建由农业发展水平、化学品投入强度、能源利用效率、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等5个准则层的18个指标构成的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应用线性加权和综合评价模型对江苏省的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江苏省低碳农业从2005年开始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化学品投入强度是制约江苏省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能源利用效率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结论]降低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及农膜等化学投入品的强度,可以使江苏省低碳农业的发展水平有效提升,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推动苏北平原现代农业的发展,针对苏北平原农业资源进行调查,评价苏北平原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苏北平原农业资源为出发点,利用行政区的划分对各市农业资源展开调查,构建资源丰度指数模型对农业资源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苏北平原农业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指标权重,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型对农业资源作出评价。[结果]苏北平原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各市的土地资源都较充足,水资源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市水资源最充足,而连云港市和宿迁市的水资源较为缺乏,其丰度指数分别为0.410 6和0.601 2。此外,各市水资源情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现象,而农村生活水平也有待提高。[结论]苏北平原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整体上都较充足,但存在水资源污染、明显的城市分配不均的现象,农村发展整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对此,应该立足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加大农村建设力度,促进苏北农业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评价体系,评价新疆休闲农业发展程度。[方法]以新疆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法确定反映新疆休闲农业发展状况的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并建立模型加以改进;以层次分析法验证该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与全面性。[结果]一级指标权重值由大到小排序为:资源类型资源功能区位条件传统农业关联;二级指标权重值由大到小排序为:自然资源经济和社会资源可进入性休闲性观赏性对农业生产影响体验性可比性对农业文化影响对农业专业化影响;三级指标权重值由大到小排序为:生物土地与客源地距离气候水体民风民俗农耕文化农业科技交通条件文化艺术基础设施农副产品美食购物差异化程度农村人力民居民宅与周边资源距离。得到了交通状况和客流量,特别是新疆资源占据着当地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地位的结论。并通过对该研究结论进行等级评价,得到等级为A,即具有全面性的结论。并对新疆地区提出发展建议。[结论]新疆休闲农业发展依托的是当地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探讨当前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包括产业体系建设、生产体系建设、经营体系建设、支持保护水平、质量效益水平、绿色发展水平6个方面23项具体指标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揭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异特征。[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基本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对权重系数的影响,可以相对客观、真实地评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结果]整体来看,全国的农业现代化处于转型跨越阶段;分区域来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类别来看,各省份内部不同指标间呈现差异化发展的现象。[结论]提出了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政策建议:(1)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强化设施装备科技支撑,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3)创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立体农业与休闲农业的结合体——立体休闲农业展开研究,以期为立体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见。[方法]文章以多元主体的立体休闲农业体系构建为总目标,在提取专家建议并兼顾立体休闲农业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5个系统25个指标的立体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计算分析各系统和各指标的权重。[结果]系统层5大系统权重大小分别为:旅游系统循环系统养殖系统种植系统能源系统。能源系统内,能源回收率能源传输率太阳能发电量生物能发电量;种植系统内,资金投入与产出比肥料节约量种植方式牧草种植面积农作物种植面积农副产品产量;养殖系统内,饲料成本节约量资金投入与产出比养殖方式家畜家禽养殖量水产品养殖量;循环系统内,饲料传递率节水措施使用率水资源二次使用率雨水收集量污水处理率;旅游系统内,社会效应贡献率游客体验满意度参观内容丰富度参观路线设计合理程度服务保障(餐饮、住宿)。[结论]立体休闲农业体系的多元主体主要体现在各层次侧重的发展方向上,该体系系统层中旅游系统和循环系统所占比重较大,说明立体休闲农业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其旅游效益,其次要充分保证其循环系统的运转,指标层中,每一系统包含的各指标权重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区域经济发展反映经济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规划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构建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层析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线性加权和函数计算生态农业评价指数,通过相关分析法分析生态农业各个指标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最终确定生态农业对成渝经济区经济的影响程度。[结果]生态农业指标中评价指数大于0.9是森林覆盖率,介于0.8~0.7的包括投入产出比、土地生产率、农业科技贡献率、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劳动生产率、化肥施用量。且生态农业中各个指标与GDP都正相关,其中森林覆盖率、人均收入增长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和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与GDP显著相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最大。[结论]成渝经济区经济受生态农业的影响,进一步选取更多生态农业相关因素,对于全面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花海旅游的多元影响效应,比较北方7省花海旅游的区域差异,以期实现花海旅游区域发展的均衡性与可持续性。[方法]以北方7省典型花海旅游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区域差异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花海旅游区域差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级计算权重值及聚类分析法对7省区花海景观进行综合排序。[结果]聚类分析表明, 5个系统指标23个影响指标中经济、社会、生态与文化等综合指标影响效果依次递减,表现为区域旅游收入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文化资源总量等方面,将7个省区划分为3类地区,其优劣排序为一类地区二类地区三类地区。[结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占GDP比重、人均GDP水平、政府经济投入力度及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是影响花海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北方7省花海旅游区域差异较大,基本态势为偏东部地区花海旅游综合实力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乡村旅游是繁荣乡村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探究其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对促进乡村旅游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黑龙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质量发展概念的辨析,将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分为资源环境子系统、产业经济子系统、社会文化子系统。在阐述各个子系统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结果]通过计算得出资源环境子系统>产业经济子系统>社会文化子系统的结论。结合黑龙江具体指标数据得出黑龙江乡村旅游的动力系统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起步发展阶段。[结论]黑龙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从系统观的角度对其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在发展中要在尊重省情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最优、三方兼顾、多方参与的原则,以实现整个乡村旅游系统的协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