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关于金融的解析包括了商品与货币、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货币的基本性质与职能、货币的历史演进与发展、信用与货币理论、虚拟资本理论、银行资本等等的内容。本文将货币基本形式和发展与银行及其信用制度相结合形成更为系统的分析,指明其对当代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银行的基本职能是信用中介,搞资金余缺调剂.马克思分析信用实质时指出:“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资本论》第三卷,第390页).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信用是一种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贷就是要讲求信用,履行信用条件,按期偿还.银行信贷货币是银行信用的物质承担者,银行借助于货币职能而实现信用调节功能,而运用银行信用,可以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价值运动进行调节.发放贷款是转移对价值的索取权,作用于生产、分配和交换.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要正确发挥银行的作用,这是很对的,它包含了对近几年在运用银行作用方面的经验教训。在“七五”期间,金融方面的经验教训,应当加以重视,认真总结。货币、银行与信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时指出:货币起源于商品。但货币同商品分离后,整个商品世界就分成了两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货币金融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南财经大学财金系周骏教授在其对货币银行专业硕士研究生讲课的基础上,编纂了《马克思的货币金融理论与四化建设》一书,最近,将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理论书籍,它的问世对于推进金融理论研究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货币金融理论。我们知道,马克思并没有写一部专门论述货币金融理论的著  相似文献   

5.
货币幻觉论     
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辟《西方货币信用理论通俗介绍》专栏,作者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员虞关涛同志用自己的语言,通俗地介绍近代和现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有关货币信用的理论和观点,尽可能地适合我国银行基层的同志们阅读。开辟这个专栏的目的是帮助银行基层工作同志了解西方经济学说,开阔眼界,提高理论水平,结合中国实际研究货币信用问题。所登文章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90年《金融研究》第8期刊登了林志远同志《再论货币乘数》(以下简称《乘数》)一文,颇有见地,然有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一、基础货币的界定基础货币是货币乘数理论的基础,其范畴的确定是基础货币问题争议的焦点。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一种高能货币,它经过银行体系(指不包括人民银行的所有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或紧缩能产生或减少几倍于基础货币的信用。  相似文献   

7.
《金融研究》1984年第10期发表了孔晖同志《信用起源以及与货币关系的探讨》一文,读来使入耳目一新。文章认为,“信用是伴随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而出现的”这种“传统观点”不符合马克思的货币信用学说,信用的产生要比货币早得多。我同意孔晖同志关于信用产生在货币之前的观点。但文章对“传统观点”的质疑以及提出的四点理由是值得商榷的,原因在于孔晖同志所讲的信用与马克思所讲的信用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写了经典著作《资本论》。《资本论》所阐述的科学真理,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继续闪耀着伟大的科学思想光辉。马克思在这部“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文献”中,阐述的货币理论不仅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和金融理论的指导方针。一、马克思货币理论的伟大贡献十九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中即全面、系统地完成了自己的货币理论。马克思用“全新”的观点全面系统地阐明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及其职能等一般货币理论问题,创立了完整的、科学的“第一个详尽无遗的货币理论”。马克思第一个在政治经济学上揭示了货币  相似文献   

9.
一、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银行业务的基础;货币理论是银行理论的基础。没有无货币理论基础的银行理论,也没有无货币理论知识的银行家,发达的信用水平是不能建立在落后的货币理论基础之上的,货币理论无疑是银行这门学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学习货币理论 做好金融工作韩雷一、金融工作者必须下大力气学习货币理论银行是买卖货币、受援信用的特殊企业,从事银行工作如果不了解货币这个特殊商品的发展变化、职能作用、运动规律、形态转变,就如同“盲人瞎马”,难免碰壁和失误。货币流通研究会当然要研究全国、...  相似文献   

11.
一、商品货币经济是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信用是从属于商品货币经济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当商品通过赊销而让渡,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随之产生。只要存在着商品货币经济的社会,就存在着信用。马克思曾指出:信用“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资本论》第3卷第390页)  相似文献   

12.
银行存款的组织银行存款是银行通过信用方式吸收企业单位的间歇资金和城乡居民的闲散货币而形成的。它是发挥信贷杠杆作用的主要资金来源。马克思指出:“对银行  相似文献   

13.
银行要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筹集更多的资金,大力开展人民储蓄事业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现在结合甘肃的实际情况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看法。储蓄是积聚闲散资金的重要手段储蓄是货币信用的一种形式。马克思曾经指出:“……随着银行制度的发展,特别是自从银行对存款支付利息以来,一切阶级的货币积蓄和暂时不用的货币,都会存入银行。小的金额  相似文献   

14.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列宁诞生八十五周年。列宁关於信用和货币问题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人民民主国家银行工作的指南针。在我国银行制度正处於社会主义改造的今天,加紧学习马克思列宁关於信用和货币的学说,加紧学习苏联货币银行理论和先进经验,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苏联‘货币与信用’这篇社论,简要地介绍了列宁关於信用和货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本理论,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5.
作为《资本论》这一无产阶级"圣经"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是同他的商品价值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商品价值理论是货币理论的基础,货币理论是商品价值理论的直接发展。《资本论》中的货币理论是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完成阶段。在西方,尽管资产阶级的货币理论多种多样,但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还是货币数量论。无论是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还是现代货币数量论,均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有所不同。本文主要比较分析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与西方货币理论,比较两种理论在货币流通规律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决定货币信用,货币信用反作用于经济,二者在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现代信用货币即不兑换信用货币条件下,信用货币只是一张体现授与者与受让者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货币信用供应是与银行资产相对应的银行对其持有者的  相似文献   

17.
黄雄 《金融博览》2013,(17):32-33
罗斯巴德在一篇题为《奥地利学派的货币理论》的论文中,将货币扩张导致经济周期的过程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用扩张带来虚假的繁荣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货币发行者信用扩张的内在动机.导致物价暂时性的上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出发分析了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现代经济条件下正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各类信用契约相互交换造就了网络金融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从网络票据托收和清算到网络信用货币的发行,是网络银行业发展演变的过程,以马克思的货币学说为框架,以货币发展历史为思路,分析网络信用货币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它对现存银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世界各国陆续脱离了金、银本位,而以信用货币制度取代之。信用货币是本身无内在价值,又不能兑换成金属货币的现代货币形式。马克思指出,信用货币“……直接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而由出售商品得到的债券本身又因债权的转移而流通。”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更多的信用货币被创造出来,并取得了它特有的各种存在形式。目前,许多国家的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支票及各种大额存单,商业票据和其他债券等金融资产。由于信用制度发展的不平衡,各国信用货币的种类、流通的方式及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