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论网络信用货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用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职能和支付职能,它仍然遵循着信用货币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保持着信用货币的一般性质-可兑换性,即兑换成价值物的能力,而信用等级越强的货币,社会兑现的可能性越大,网络信用货币的产生对于纸币,银行信用和银行监管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网络银行对传统货币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网络银行的出现是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于传统银行业的产物,是银行业的一场革命。货币的演变及网络货币的出现,证明货币的本质就是从一切商品价值体中提炼出来的纯价值体,人类同质量劳动的结晶体。伴随着货币发生的根本变化,一些与货币有关的诸如货币理论,货币政府以及诸如通货膨胀之类的传统经济概念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货币演进:货币替代与货币合作的综合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货币发展也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当前普遍的信用本位货币制度下,货币单一化表现为国际货币一体化,其实质是世界货币信用化。世界货币信用化和货币一体化是人类经济活动中货币发展的内在规律,其实现的途径是当前多样化国际货币的归一。以货币替代与再替代表现的国际货币竞争将贯穿货币一体化进程。世界货币信用化需要超国家权威的国际货币管理机构,国际货币的融合需要国际合作。铸币利差的归属与分配,将成为货币一体化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国际货币一体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世界货币信用本位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出发分析了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现代经济条件下正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各类信用契约相互交换造就了网络金融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电子货币作为信息技术革命应用于支付领域的创新产品,不仅代表着货币形式革命性的变革,而且还会对货币供求机制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电子货币发展较为落后,还没出现纯粹以网络为媒介的电子货币,储值卡类电子货币也主要限于单一用途,所以电子货币的信用扩张机制及其引发的货币供给失控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假定的模型出发,揭示出货币的演变是市场交易效率和货币信用互动发展的结果,这一过程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并收敛于共同市场化币。但是,如果按照EMU范式来创立共同市场货币,则共同市场货币的信用可置信度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共同市场货币能否成功地替代主权信用货币关键取决于成员国能否解决好共同市场货币的信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论网络货币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种新的基于网络的支付结算工具——网络货币应运而生,它是继中世纪法币取代铸币以来,货币形式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革。网络货币从不同层面上影响到现有金融理论体系。本文从阐述网络货币的特点、职能出发,分析网络货币对货币需求、货币政策以及货币计量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货币比信用货币更有信用,用白条堆砌起来的所谓金融资产、信用货币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以房地产抵押背书发行的货币,至少为国民积累了实物资产,而以信用背书发行的货币,剩下的只是一堆永远无法清偿的白条.  相似文献   

9.
网络货币是网络服务商为解决网上小额支付而推出的一种具有准货币性质的电子支付工具。网络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对现行金融体系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为此,应加大对网络货币的监管,防范和消除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何谓网络信用货币首先让我们建立这样一个互联网世界的支付模型。模型中共有三方:从事结算的网络公司、银行、顾客。支付体系是国际互联网,支付工具是以数字存在的支付指令。模型一:顾客向网络公司发出以银行为付款人的支付指令。网络公司利用自己的技术设备将支付指令发给银行。银行经确认按顾客的要求进行支付。  相似文献   

11.
从货币本位看,货币发展经历了一个商品本位、商品与信用共同本位、信用本位的过程。在信用本位的货币体系中,货币供给过快难以保持货币价值稳定,而货币价值不稳定是经济混乱的根本原因之一。虽然货币本位不可能再简单回归到商品本位,但商品本位中价值稳定的思想应该得到传承,并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的爆发,加剧了人们对无接触支付的需求。后疫情时代,央行数字货币以国家信用为担保,既能够有效消解私人数字货币对国家货币金融的不稳定性因素,又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无接触支付的底层逻辑需求。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区块链以及分布式记账技术为技术支撑,相较于私人数字货币与第三方支付工具,其是数字信用与国家信用的结合体。所具有的数字化特性,能够使央行数字货币实现数字化货币管理模式,货币政策的垂直精准化,惠普金融发展的可行性,跨境支付高效性,同时又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端,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当前,美国依靠信用发行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方式应该受到约束,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本质需求看,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方向应由主权信用货币进化为“锚本位”,其变革过程将是“独霸”一“一主多元”“多元/统一”的三阶段演变;建议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必然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应主动、战略性地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相似文献   

14.
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关于货币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激烈讨论。本文在梳理货币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提出货币的本质是由形式与功能组合形成的一般信用,并且通过货币体系实现信用的制度化。在此基础上,针对数字货币是否会改变货币本质的问题,本文从货币形式、主权信用、中心化、金融稳定、普惠金融和货币管理等六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数字货币并未脱离货币发展的一般规律,其在本质上依然需要依托稳固的信用制度作为基础,但是其在信用实现方式的创新也对货币发行、支付结算、金融稳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货币和金融管理部门应当在掌握数字货币技术创新的前提下,完善货币制度和金融管理体系,建立激励相容的机制,积极引导数字货币推动的良性货币竞争。  相似文献   

15.
货币形态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商品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及电子货币。这一演变过程同时是货币的商品性逐渐减弱直到消失,信用性逐渐显现且不断增强的过程,货币的本质不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是充当交易媒介的信用工具。明确货币的定义或本质对于货币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货币政策操作也不无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为了指导网络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从理论上认识网络虚拟货币产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本文主要讨论网络虚拟货币在货币供给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金融格局发生了新变化.本文试图从全球货币信用问题、金融一体化和银行业国际化、金融力量新变化及世界经济包容性发展四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金融格局发生了新变化。本文试图从全球货币信用问题、金融一体化和银行业国际化、金融力量新变化及世界经济包容性发展四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Q币现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货币在互联网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以Q币为主的网络货币是否会冲击人民币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为此,笔者对Q币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国际货币契约视角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发展.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最根本属性在于无约束的纯信用本位货币特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正是这种信用货币本位下的储备国道德风险作用的集中表现.本文对关于国际货币地位形成的"抵押资产契约"说进行评析,并认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通过货币竞争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来克服无约束的信用本位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