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欺诈信贷问题是指借款人通过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在商业银行骗取贷款资金的行为,按风险程度可以区分为一般性、严重性欺诈和恶意骗贷式欺诈。欺诈信贷在商业银行内部流程上表现为贷款调查多从管理决策审批层次发起或授意发起、贷款审议经历复议和相关职能部门及岗位未尽职等特点,在欺诈者自身表现为财务信息虚假、规避监管,多地、多行开户,关联交易、虚假支付,以及贷款申请用途与实际用途不符等特点。欺诈信贷的本质是财务欺诈,具有传染性特征,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加强对欺诈信贷的审计策略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不足之处是只考虑了商业银行的短期最优定价行为。本文针对信贷市场的动态性和商业银行的长期最优贷款定价行为,应用最优控制理论对商业银行的长期最优贷款定价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将银行贷款定价的长期最优化决策描述成一个标准的最优控制问题,并采用Matlab11.0对上述最优控制问题进行求解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信贷市场不仅会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而且银行之间的贷款定价不存在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3.
王琦  杨敏  王晓红 《新金融》1996,(12):23-23
一、资产重构是当前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目前,商业银行只靠或主要靠信贷资产获取利润是不够的,是难以获取利润最大化的。从近几年商业银行盈利情况看,信贷资产的获利水平呈下降趋势,而且下降速度较快,一方而是贷款余额不断攀升,一方而是贷款利息收入连续下滑,信贷资产收入占银行收入总额的比重也在逐渐缩小。从目前看,信贷资产的盈利性已成为影响商业银行资产利润最大化的最大问题,也是风险性最大的资产。信贷资产风险除了经营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外,目前主要还有政策性风险,国家对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对贷款收息实行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切换等;行政干预风险。  相似文献   

4.
陶以平 《福建金融》2010,(11):27-28
为指导商业银行在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中防风险、调结构和谋发展,中国银监会自2009年末以来陆续出"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系列贷款新规,促进商业银行增强合规意识,规范信贷流程,落实资金用途,强化风险管控。本通过解读"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政策内涵,提出商业银行应关注"两个重点",把握"三个节点",并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从3个方面促进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培训干部,转变观念。商业银行要加 强信贷人员的培训,采用多种形式组织信贷人 员学习国内外现代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知识和 有关法律、法规,使其熟悉贷款分类知识和技 巧,提高信贷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分析能力及 识别假报表、假信息的能力。信贷人员还应该全 面掌握并熟悉借款人和贷款的情况,有责任把 借款人和贷款的真是情况报告给部门经理或主 管行长。保证贷款五级分类的准确性,使商业银 行在提高自身信贷管理水平的同时,全面提高 竞争能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二)强化对贷款五级分类的日常管理。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为抢占房产信贷市场,相继对房地产开发商发放了大量的房地产开发贷款,这对繁荣我国城乡住房产业,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各行却屡屡遭遇房地产开发商将房地产开发贷款,从甲项目挪用到乙项目,或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经营的资金“走穴”现象,造成基层行一些项目贷款不能按期收回,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高,贷款业务市场拓展困难,严重地制约着商业银行的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有利于资金市场化,而且可以促进商业银行资金流通加快,风险减小,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8.
个人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对个人客户提供资金支持的信贷产品,它包括消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和生产领域的个人投资贷款。作为我国金融领域新兴的资产业务,个人信贷业务特别是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备受各家商业银行的青睐,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同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房地产住房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地产住房信贷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利润来源,由于房地产住房信贷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银行信贷资金在房地产资金结构中的天然风险,加强房地产住房信贷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日益重视的内容。本文从房地产住房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两个方面分析了房地产住房信贷存在的潜在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具体的技术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银行经营方式也将逐步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在此,笔者拟结合钟祥实际对信贷资产集约经营的难点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一、难点1、思想观念转变难。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思想,必然产生什么样的信贷行为。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银行是政府的附属物,承担着相当程度的行政管理职能,集中表现为贷款计划实行指标管理和规模控制而基层信贷执行者往往受制于地方政府机关,很少讲究资金效益,发放违背自身意愿的"奉命贷款"  相似文献   

11.
对金融部门在组织资金中不正当竞争引起的思索刘强存款是银行的基础,没有存款就没有贷款,没有贷款银行就谈不上收益,银行就难以生存和发展。无论国家专业银行或地方银行,以"存款立行"为经营指导思想是众所周知的。国家专业银行逐步向商业银行转变以后,都把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加强,贷款权限上收,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本原因。为防范金融风险,提高贷款质量,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调整经营策略,实施“抓大放小”、“抓大选优”的集约化经营,对贷款企业的要求条件相对较高,对新增贷款普遍采取了“资金上存,贷款上收”的做法,县支行基本无放款权,信贷投向的重点为大城市、  相似文献   

13.
贷款二级市场是国际银行业金融创新的重要成果 商业银行传统的贷款业务主要是对工商业发放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贷款形式则是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票据贴现。这个狭窄的业务范围,保证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有利于防范银行经营风险。但是,这又导致其他的社会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制约商业银行的发展。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商业银行突破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范围,大规模地介入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贷款领域。特别是6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市场的崛起,商业银行进行了大幅度的信贷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为商业银行开发信贷业务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但也为其带来了挑战和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切实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加强商业银行内部贷款管理,提高贷款质量;加强负债业务的管理,力求资金的自我平衡;加强商业银行间的合作,积极发放银团贷款;建立信贷经营独立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一、设立民间贷款组织的现实背景 (一)现行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造成经济欠发达县域正规金融供给不足.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陆续推动商业化改革,出于资金安全性和效益性的综合考虑,对其县级及县级以下机构进行大量撤并、降格,县支行仅发放少量上级行授信贷款及存单质押、住房按揭等贷款,很少享有实质性的贷款审批权.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制度与流程的无差异化,决定了信贷支持对象趋同和集中,而不合理的制度则从客观上造成了信贷人员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歧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同时,各商业银行责权不对称的信贷管理制度使信贷人员放贷极为审慎,造成县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功能日益萎缩,县域金融主体严重缺位.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并非不可控制,贷款从出现问题到最终演变成不良,这期间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包括安全区、大傻瓜区、过渡区、车费区及泰坦尼克区等数个阶段的过渡期,若能设计出有效地调动信贷人员及时发现、报告并解决问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则减少问题贷款所带来的损失,甚至使问题贷款逆转为正常贷款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本从上述观点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待不良贷款所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其实正是一种阻止信贷人员发现、报告并解决贷款所存在问题的负激励机制。最后,从理论角度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的大致思路及发现问题贷款后的妥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基层商业银行重点以吸收存款为主,贷款业务受到了限制,形成大量的资金上存,导致本来并不宽裕的本地资金更为紧张,削弱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能力,致使基层商业银行在地方经济中的作用受到限制。本文试通过对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深人的分析,并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建议,加大县域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商业银行的贷款功能,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贷款提供合法、有效、真实的担保,是《商业银行法》和《担保法》规定的切实维护商业银行合法权益、规范商业银行借贷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保障商业银行稳健运行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银行信贷人员对贷款互保的风险和危害认识不足,借款人互保的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不良贷款即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中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的总称,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大小、所占比例多少,将直接影响着信贷资产质量和商业银行的运营,因此各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都在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控制和压缩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这对消除风险隐患,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资金营运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与央行货币政策出现背离的现象比比皆是,本文拟以商业银行自身为视角,在利润最大化条件下,构建商业银行应对央行存、贷款利率调整而采取相应信贷行为的利润模型,揭示该背离原因所在,并进一步剖析隐藏在商业银行"钱荒"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