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国通过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事权和财权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了较为规范的划分,使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得到了增强,但同时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突出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责不对称,地方政府间财政级次过多,分税制改革未贯彻到基层财政等,导致省以下基层财政困难加剧。  相似文献   

2.
分税制是根据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产品理论,依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按税种划分各级财政收入,以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一、我国分税制目标模式的指导思想适应经济转轨以及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总结改革实践的经验,借鉴其...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存在的问题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通过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事权和财权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了较为规范的划分,使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得到了增强,但同时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突出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责不对称,地方政府间财政级次过多,分税制改革未贯彻到基层财政等,导致省以下基层财政困难加剧。  相似文献   

4.
财政管理体制是财政分配关系的总称。它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商业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等。其中,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 预算管理体制是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划分预算管理权责的一项重要财政制度,其目的是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从财力上保证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各项政治经济职能的实现。 确定预算管理体制,一般应体规以下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集权制下,中央政府要执行大量复杂的财政收支事务,这样反而弱化了中央政府及其财政对重大问题的决策能力和影响力。地方政府及其财政形同虚设,机动财力数量极小,大量财政资金时常处于上缴或下拨的循环过程之中。新中国刚成立时,实行的“收支两条线”模式就属于集权式的财政管理体制。前苏联是高度集权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间财政上的"分灶吃饭"始于80年代初期。1994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改革,即划分了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这一改革并没改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上"分灶吃饭"的性质。近几年,各地区省级政府与地市级政府之间、地市级政府与县级政府之间,以至于县级政府与乡镇级政府间,也都陆续实行了建立在分税制基础上的"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逐级向下实行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对于促进各级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减轻上一级政府的管理强度具有现实意义,但也带来了诸多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7.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管理多级化、利益多元化的要求张耀伦,曹耳东,王志雄[编者按]现行的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管理体制预示着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但从经济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看,从现实经济情况快速变化的要求来看,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  相似文献   

8.
试论乡镇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本刊特约记者许道连1994年我国财政体制发生了突破性变革,从长期以来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实行的分成。包干体制转为分税体制。乡镇财政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无疑受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9.
范丽琴 《北方经济》2008,(18):89-90
分税制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确立的一种分级财政管理制度,它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以此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从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运行以来的情况看,初步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钡制的基长框架,但由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现行分税制还存在一些不足,亟待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段玉宽 《发展》2010,(4):75-76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形式上是政府问围绕事权、财权和财力三个要素不同组合模式的结果,本质上是政府接受社会公众委托和授权,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承担公共受托责任的委托——代理关系。故此应以“辖区责任”——“辖区政府”——“辖区财政”的改革思路,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A fundamental restructuring of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involving decentralisation and expanded autonomy for provinci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is under way in Indonesi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governmental financial system that preceded the new General Allocation Fund (DAU),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old Inpres development grants. Like Inpres, the DAU attempts to address national development objectives, and can be seen as a logical consequence of reform efforts in intergovernmental finance that began long before the demise of the New Order government in 1998. The use of earmarked Inpres grants enable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ensure that key sectors such as roads, public health and education received adequate attention throughout Indonesia's diverse regions. Local governments' experience with Inpres should help in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U, yet Law 25/1999which restructures fis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various levels of governmentmay actually have increased local reliance o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12.
While South Africa operates a relatively decentralised governance and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country's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ons system is the gap that exists between the expenditure responsibilities of sub‐national authorities and their assigned revenue bases. The resulting vertical fiscal imbalance is mainly addressed via significant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to provinc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This factor presents strong a priori grounds for assuming that in the South African context, the heavy dependence of many local governments on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may generate fiscal illusion. Despite this, there have not been many empirical studies of fiscal illusion in South Africa's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 system. This paper extends existing literature on fiscal illusion by using the fiscal year 2005/06 financial and expenditure data from 237 local government authorities in South Africa to evaluate the flypaper variant of the fiscal illusion hypothesis.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rginal effects of municipal own‐source revenues on local expenditure exceed those of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No statistical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e flypaper hypothesis within the context of municipal expenditures in South Africa is found.  相似文献   

13.
South Africa i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 new governmental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s governing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ons are examined. The main types of government and the conditions for an efficient decentralized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assignment of expenditure functions and tax bases to the various levels of government, are discussed. The inevitable imbalance between expenditure and revenue requirements at subnational level and possible remedies are noted. General guidelines for the design of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ons in a revised governmental structure are presented in conclusion.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嘉  王鹏 《科技和产业》2010,10(4):113-116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均衡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六个方面揭示了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原则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景波  胡胜德 《特区经济》2011,(12):149-151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农村金融的财税支持体系,但现行财税支持政策与金融税制结构和财政管理体制不对称,与农村金融体系和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也与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主要约束不相符合,上述制度缺陷影响了农村金融的财税支持政策效果。本文针对上述制度缺陷从明确政府职能定位、优化财税扶持政策、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体系、提高财政支持政策的规范性和层次性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现阶段推进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讨论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通过Vensim PLE软件构建成本分担模型,分析不同情景下各地区相关主体的因果反馈关系和未来发展走向。研究发现:(1)在保持各项成本和收益增长率不变情况下,社会和政府每年至多负担4%-6%新增流动人口市民化;(2)为减轻个人、企业等社会主体压力,各项经济成本应一定程度向政府部门倾斜;中央需通过增加财政事权比例,鼓励地方政府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3)各区域因自身条件和国家政策等异质性面临不同程度财政压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可依靠自身财力实施高市民化率,财政缺口较大地区需借助中央支持推行就近城镇化,但中部地区陷入地方自身财力缺乏和中央财政支持不足的两难困境。文章建议从财政开源、财政分担、财政转移等方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并由此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7.
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所长期追求的目标之一.目前,各地公共产品提供很不均衡,这一局面亟待改变.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有助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但我国现行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在运行环境和制度本身设计都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此提出了完善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对日本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梳理基础上,对日本近年来以三位一体改革及市町村合并为代表的政府间财政制度改革的动向与展望加以分析,并对中国财政体制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升 《改革》2011,(10)
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作为政府调节各级财政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弥补纵向财力分配,矫正外部性,平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围绕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的制度本身及其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财力平衡以及地区经济增长等领域的绩效,着重从政策层面和学术研讨层面梳理现有文献,并对现阶段研究存在问题和进一步改善的空间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公共领域投资体制中的两个核心问题: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问题的分析,指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责任与财力不协调,以及政府过多进行公共领域直接投资是目前我国社会体制建设、社会转型的最大难题,并提出必须通过改革,来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公共领域的责任与财力匹配机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逐步把社会组织培育成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