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为目的的金融创新产品和资本运营模式,它对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财政收支结构、提高资金利用和资源配置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文章基于杭州湾新区实际,实证分析BT+产业投资基金模式对拓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疏导民间资本、强化工程监管等方面所发挥的功用,并对该模式的发展方向和相关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应用PPP融资模式促进城市基础建设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在基础设施领域应用PPP融资模式,可以加大对私人投资的吸引力度,减轻公共财政的压力。本文在介绍PPP融资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归纳了基础设施领域项目PPP融资模式的特点,提出了在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应用PPP融资模式的对策,旨在拓宽城市基础建设融资渠道,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7,(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变得越大。为了推动我国城市的大力发展,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国家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出PPP项目融资模式的作用,加强政府、民间投资者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不断提高项目工作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效减轻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压力。然而,基于PPP项目融资模式下,基础设施与公共事业的建设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周期长以及参与方众多,项目运行将会面临更多的融资风险。文章对PPP项目融资的风险防范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为参与方提供融资风险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港口建设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完善物流链,促进经济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将物流产业作为主要的振兴产业之一,而港口是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国家需要加强港口建设以促进物流发展和经济发展。但是港口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对港口建设的融资探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此为探讨对象,希望能对相关领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陈希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0):114-118
在分析国外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和国内产业园区转型阵痛的基础上,将产业园区智慧化要素归纳为基础设施、园区管理服务、政策环境和产业促进四大要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产业园区智慧化进行逐步分解,提炼出智慧化要素并设置各要素权重,构建产业园区智慧化评价模型,同时提出产业园区智慧化转型发展路径,可为产业园区管理部门的智慧化建设和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加强生态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方面,白山市按照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融合、强化产业聚集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以"352"产业为重点的生态型接续替代产业.为了加强生态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白山市统筹规划,强化投资,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石阡县工业园区发展的现状、基础和优势,总结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难度大、自主发展能力缺乏、融资渠道狭窄、资金运作困难、产业集中度不高、入驻企业关联度不高、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缺乏、行政管理功能不健全等问题。针对问题和现状,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园区应明确自身定位,强化产业导向,培育园区特色产业,创新园区开发、融资机制,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努力推进生产、生活、服务等紧密联系的产城一体化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也在不断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民对于生活的标准在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一大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成了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全依靠政府是不可能的,政府压力过大会导致经济崩溃,针对这一现状很多政府都在研究PPP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是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可以缓解政府建设基础设施资金不足的情况.本文针对现阶段PPP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政府在PPP项目中的现状,确定研究政府的责任以及要承担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政府如何做出回应,来规避这些风险.  相似文献   

9.
军民融合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对于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通过促进新知识涌现、推进新产业集聚发展,最终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驱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在提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驱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组织框架基础上,将发展模式归纳为以分享经济为背景的资源共享模式、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的第三方模式、以产业联盟为核心的产业链拓展模式和以交易平台为核心的“PPP”模式,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确定合适的主导产业对于贵州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建立包含10个变量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贵州省17个大工业产业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了不同于官方的关于贵州工业中10大主导产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物流园区产业集群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应该在物流理念与产业集群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制定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土地储备,强化服务功能,以人才支撑园区发展,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铜文化创意产业园是铜文化与铜产业结合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和载体,它同时带动了多种产业的升级,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形态。以安徽“铜都”铜陵为例,借鉴一些经济学者关于产业组织结构、产业集群选择如何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文化产业园区融合的相关理论,尝试构建一个有关铜文化产业的全球性的需求与供给曲线,解释铜文化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以及与现实情况如何结合。提出发展循环经济、走国内竞争、世界拓展路线、建立健全的产业园区交流平台以及混合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为现实的实际操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如何实现区域经济之间的平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典型的地区——粤、苏、浙三省根据各自要素分布的特点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资本密集型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人力资源与外资密集型的工业园模式、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模式。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东北部、中部、西部等各经济区域实现经济发展与赶超战略的关键在于根据自身要素分布的特点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建立起相应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两型"社会必须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基础设施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仅靠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创新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进行多元化融资、市场化融资是必然选择。但目前湖南省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存在投融资主体实力较弱、投融资方式较为单一、投融资配套措施不完善、资金偿还机制缺失等问题。通过构建纵向分层"三位一体"的投融资平台、引进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完善投融资配套政策、建立有效的资金偿还机制等措施可有效地破解这些障碍。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旭  尹建中 《技术经济》2006,25(11):47-50,67
湖南省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但规划水平低,产业缺乏特色,基础设施落后,土地资源浪费等因素严重制约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小城镇建设不仅要科学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创新投融资机制,深化各项制度的改革,而且要理顺管理体制,注重文化内涵,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工业园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工业园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文章通过对生态工业园发展中功能定位、产业培育、规模发展与空间布局四个宏观方面的分析,认为这四个方面存在密切联系,工业性质是影响生态工业园发展的根本因素,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建设应从工业性质和工业发展的要求出发,充分考虑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目标和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7.
生态产业链的培育和发展对提高磷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首先对磷化工工业园区等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贵州磷化工工业园区培育和发展生态产业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提出了政府应提高磷化工企业的集合度、严格控制磷矿石的出口和按照生态产业链条招商,园区管委会应建立废物交换信息平台、清洁生产和废物集中处理机制,企业应大力发展精细磷化工产品、构建跨区域生态产业链、厘清产品间的共生耦合关系、加大磷矿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曹休宁 《经济地理》2004,24(4):440-443
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的相关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工业园区的发展有赖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文章以苏南地区为例分析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所产生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产业集群导向加快我国工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贵州省10县(市)的实地问卷调查,结合2002年贵州省出生缺陷专题调查数据和医院监测数据,分析了贵州省出生人口素质偏低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工业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中存在规划设计理论依据不足,深度不够,缺乏科学理念等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提出运用产业链理论通过研究产业价值链、供需链、企业链和空间链的方法把握工业区的内生机制,构筑工业区产业规划框架,在产业支撑的骨架下进行合理的工业区产业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