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作用,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城市群的发展来推动和实现的。"十二五"期间,科学发展观指导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32个城市群的构建使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从而为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开辟了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既有的关于城市群的理论研究大都分别针对城市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展开,本文在研究城市群的同时,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主要研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下,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和城市群之间的合作,最终推动整个区域经济一体化良性发展.本文选择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作为城市群问协同发展的典型代表,提出了逐步实现辽宁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路径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区域一体化尤其是城市一体化是区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当前,我国正迎来区域一体化和城市一体化的建设高潮。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都是我国东部区域经济最发达、一体化程度最高、产业分工与合作最具成效的区域。除东部地区外,中部地区城市群经济亦正加速发展,已初具规模的中部城市群主要有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以及环鄱阳湖城市群。通过分析珠三角、长三角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建设和产业分工、融合的成功经验,指出城市群产业协同的一些内在要求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十大城市群日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群的发展。通过建立多层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十大城市群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进行了非均衡差异研究,发现各大城市群之间存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非均衡性差异,并从综合集成分区的层面和经济一体化的层面给出了缩小非均衡性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面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七极的长株潭城市群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健全完善长株潭一体化的协调机制.打造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群之后在中部率先崛起的又一重要城市群.作好制度安排,是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田皓森  温雪 《宏观经济研究》2021,(11):139-148,175
本文基于两地区DSGE模型,通过引入信贷市场不完备性,探究金融一体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06-2019年全国12个重点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城市群金融一体化的推进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促进作用;(2)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认为加快经济要素空间流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在金融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过程中均起到中介效应;(3)进一步考察金融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增长影响的时空差异,发现成渝城市群等发展型城市群金融一体化的推进更能改善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同时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一体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市群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地域单元。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孤立分散发展,影响了中原城市群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进行整合已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节点分析、经济联系量分析、经济联系方向分析,对中原城市群各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进行了度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原城市群整合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毛泽东到胡锦涛——中国区域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城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绩效.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区城经济发展思想经过了从平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变过程,并在不同的时期,影响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从毛泽东到胡锦涛的中国历代领导人的区域经济思想进行述评,揭示了中国区域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集群形态,致力于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要素自由流动和融合互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本文基于中国2007—2019年19个城市群的建立与扩充,运用双重差分法估计了城市群政策的实施对城市碳效率的影响,进一步从经济一体化和交通一体化两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群对碳效率的传导路径。结果显示:城市群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碳效率的提高,能通过制度上降低城市间市场壁垒,提高市场一体化程度;物理上增加城市间车次数量、缩短通行时间,提高交通便利性,为要素自由流动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对碳效率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城市群一体化程度存在差异,处于培育发展阶段的城市群碳效率作用不显著。收敛性分析表明,一体化促进城市群内部分工网络的形成会加剧产业结构差异,在提高城市碳效率平均水平的同时不利于碳效率收敛。本文的研究不仅从碳效率视角对区域一体化和城市群的研究进行了拓展,而且为“双碳”目标下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建国以来,党和政府根据时代背景、政策环境、经济发展战略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呈现的模式是高度集权下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模式、区域“部分先富”的非均衡发展模式、新时期“统筹区域”的均衡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初步总结的基础上,就“统筹区域”的均衡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作了初步探索,以更好地协调、统筹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变化的新趋势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杰  赵浩  郭锐 《经济地理》2022,42(1):1-11
区域发展差距是经济地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把握区域发展差距新趋势和成因,是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科学依据。研究发现,近十年来,我国沿海与内陆区域经济差距有所减缓,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呈现有所扩大的趋势;城市群之间、欠发达区域之间等南北方同类型区域间差距全面拉大;城乡差距普遍缓和,经济发展越落后地区的城乡差距依然越大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边境省份和邻近国家之间,我方超前发展普遍加快。进而讨论了产生区域发展差距新趋势的原因,针对我国新时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包括:近期,把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缩小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适应南北差距扩大的规律,激发南方发展的动能,使之为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按照打持久战的部署,在我国消除绝对贫困之后,应将扶持相对贫困区域的经济发展作为区域政策的重点;面对新挑战、适应新形势,以解决新基建"嫌贫爱富"为抓手,扭转区域创新能力在我国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之间持续扩大的格局,激发创新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宋巨盛 《当代财经》2003,(2):111-113
长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之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客观上使长江三角洲区域迫切需要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尤其在区域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发展、区域统一大市场建议、区域主要城市之间的点轴开发及区域城市的网络化发展方向更要注意加强协调与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中部城市群在区域崛起战略中的目标定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部城市群的总体规模比较小,目前还没有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群,都还处在发展的雏形期,经济实力较弱,此外,还存在等级结构不健全、核心城市实力不强、产业结构层次低、创新能力不高以及范围界定主观性较大等问题。重点建设城市群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一个重要途径。应按照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的思想,确定中部城市群的等级结构和功能定位,把武汉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建设成为国家级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使其发挥组织和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龙头”作用;中部城市群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科学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城市内部一体化机制与城市群之间协调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对多边贸易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对如何协调两者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长株潭城市群要实现区域发展一体化战略,应率先突破"信息同享"这一关口,关键是要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信息化建设,先行整合区域信息,实现区域信息共建共享.信息化是长株潭城市群整合发展,建设"两型社会"的必备条件.对于能推动长株潭城市群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升级发展和完善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综合服务职能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宾 《经济学家》2004,(1):120-121
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应当是: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导向,实施空间集中化、一体化发展战略。集中发展省域内区位条件优越、空间可达性强、产业集聚程度高、城市规模较大、城市空间组织形态发育较好的区域;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体在省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增强城市要素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重点区域向城市圈、城市带、城市群的空间模式发展,培育和强化区域经济的自组织机制,推进重点区域的空间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未来十年内,四川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想是集中发展“一圈、一群、两带”,即集中发展成都都市圈、川南城市群、…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速与城市群的发展,规划、交通、环境、生态等区域公共问题正陆续出现,区域内各城市间关系面临重塑。我国现有针对这些问题的区域协调机制存在着权威性不高、制度化程度低、政策工具不足以及利益协调不力等问题,需要适时进行改进。本文在考察国内外成功的区域协调机制的基础上,提出要积极探索建立我国区域协调新机制,重点建设多层次且功能紧密黏接的区域协作组织体系、有约束力的区域合作行政规则,以及实施区域协作的有效政策工具体系和妥善平衡各方利益冲突的相关财政体制,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正进入城市群驱动经济增长、经济带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群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和经济带的辐射与连接推动区域资源与要素在更广的空间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以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空间引力模型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产业联动网络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产业联动网络和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并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和集聚趋势;产业联动网络对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效应显著为正,产业联动网络有利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产业联动网络通过改变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配置不平衡和促进区际技术溢出来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城市创新质量提升具有更强迫切性。利用1990-2017年长三角城市尺度数据,以城市群渐次扩容为基础,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多角度评估一体化区域扩容对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一体化区域扩容显著抑制了城市创新质量提升,且一体化区域扩容对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不同批次及不同区域城市的创新质量影响均存在明显差异,印证了融入一体化实现创新质量提升中政策制定、实施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一体化区域扩容通过市场规模效应、要素竞争效应、策略创新效应等影响城市创新质量,且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弱化了一体化区域扩容的创新质量负效应。因此,在以城市群一体化区域扩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应加强关注城市群一体化可能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经过两年多的协同推进,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一体化的形态和特征日益凸现.区域经济发展呼唤区域物流一体化.本文就发展城市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目前辽宁中部城市群物流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快发展城市物流建设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