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必要补充.采用调查问卷对福建省20所高职院校进行实证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高职院校在利用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存在教学理念偏差、教学形式单一、教育环境不良、教师队伍不强等问题.为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福建省高职院校应努力构建针对性强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校内、校外、网络等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职思政课满足了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与发展要求,建立项目实训教学模式能够为高职思政课搭建一个理论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互动平台,让思政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论文就将简述项目实训教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依据。根据高职大学生思想文化、专业和职业特点,突出高职“思政课”教材的简明性、针对性、实用性,力求达到使教材简明扼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观点和思想、对学生学习专业和未来从事的工作有用,对学生思想和心理起引导作用,使“思政课”教材真正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教育教学理念发展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传统高职院校的教学思路和教育理念相比,现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要求充分融入“大思政课”的教育思想,从思想层面、心理层面、道德价值观层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和个人思想意志。将“大思政课”深刻的教育内涵应用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理念当中,提升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我价值、家国情况的思想格局。阐述了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大思政课”的重要性树立正确认知、对“大思政课”的教学融合进行创新等教育改革融合路径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获得感是评价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思政课中开展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质,提升教学效果。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着师资力量缺乏、实践教学基地数量的短缺、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获得感为核心的多元评价机制,出台思政课实践教学导师培养制度,促进思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并制定实践教学经费及激励机制,为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当前已进入新兴媒体的微时代,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新兴媒体和技术给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快捷性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丰富的内容,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交互性扩宽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途径。但思政课教学在微时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虚拟化容易混淆学生视听,影响其意识形态;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如何利用微时代的新兴媒体传递正能量,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中之重。积极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创建微课堂,以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育人模式,并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思政教师素养等路径,积极努力探索出适合"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路径,以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采用大班教学的模式,这一模式导致很多问题产生,使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普遍不高。本文在提出高职思政课大班教学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教师、学生、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栽体和依据.根据高职大学生思想文化、专业和职业特点,突出高职"思政课"教材的简明性、针对性、实用性,力求达到使教材简明扼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观点和思想、对学生学习专业和未来从事的工作有用,对学生思想和心理起引导作用,使"思政课"教材真正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高职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职教实训基地的项目实训教学模式"的建立,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能够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专业的建设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实现思政课教学、学生所学专业与学生社会实践的对接,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从分析面临的问题出发,探索教改新路。高职院校思政课可以在教学内容的趣味实效、教学方式的灵活互动、教学平台的综合构筑以及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针对新时代山西高职师范类院校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当前高职师范类院校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时代对思政教师提出的要求,探索出提升山西高职师范类院校思政教师素质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颠覆了传统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展现思政课教学亲和力、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等突出优势。在实践中,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知能结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学资源的有效供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化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强化和优化顶层设计,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百堂思政课听课及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总体良好,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满意度提高,教师师德表现与敬业精神得到学生充分肯定。从思政课之"供给侧"端看,制约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思路不清晰,重点难点不够突出,解惑说理的效果不佳。打好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需力促思政课供给侧教学改革:不仅要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增强教师理论功底的储备,从根本上解决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信真学问题,还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育态度;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材体系转化能力,解决回避难点、不善进行理论诠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推动新商科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应秉持“大思政课”理念。“大思政课”理念与新商科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紧密耦合,能够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内生发展动力。新商科高职院校应依托“大思政课”理念转变思政课教学理念,丰富思政课教学方式,更新思政课教学评测机制,构建思政课课程资源体系,以此提升思政课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方向,专业课教师应积极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责任。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所培养人才应具备素质和现状来看,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很有必要;从报关与国际事务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来看,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融合育人具有可行性。文章通过分析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思政现状,从顶层设计、教师能力提升、协同育人等方面提出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融合育人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用的教材与普通高校本科一致,都属国家教育部统编教材,但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如心理特征、知识结构、能力偏向等)却不同于本科类院校。由此,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高职思政课教师应根据高职院校实际、学生实际,重新构建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并对其妥善处理,从而提高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可结合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共关系”课程的改革实践,提出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可采用“三融、五探、三和”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遵循教学基本规律要求,加大课程思政教学多维创新,提升专业教师素质能力,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进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新工科的积极推进下,“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强化理工科“课程思政”的探索更是立德树人和“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目标的内在本质的体现。针对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之间的教学,从多个子模块的教学设计与思政实践案例两者之间进行了探索。“建筑材料与检测”的课程思政教学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进行,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节点,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改变比重高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中试、试中创,体现了思政引领、项目导向的教学过程,激发互动性和创造能力;在传授理论与实践的同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育良好的专业素质、家国情怀及社会责任感,进而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与思政教育相融相长,在育人路上同向同行,并为同类个案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每学期的高职思政课第一节课对教师而言意义重大。教师的外表形象、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学识修养等都会影响学生对他们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信任度极为关键。清晰明确地阐述教学目标及要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自觉性,而严谨有序的教学设计过程更能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有鉴于此,思政课教师应精心准备、统筹设计、合理安排,努力上好高职思政课第一节课。  相似文献   

20.
在职业技能基础课程教学中贯穿和渗透人文教育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结合经管类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从数学教育内涵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关育功能三方面探索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以及构建高职数学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对于当前提升大学生素质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