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村居民贫困线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居民贫困线的测定刘福成一、确定农村居民贫困线的意义使我国现有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彻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九五”时期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看,贫困问题主要是在农村,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约...  相似文献   

2.
赵春玲  赵峰 《农业经济》2006,(10):17-18
当前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远景目标的关键。造成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的成因很多,但总的来看,农村贫困群体不健康、不成熟的社会心理是造成反贫困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因此,构建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待系统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杜金向 《农业经济》2003,(9):4-5,24
一、扶贫经济合作社小额扶贫贷款的开展背景和发展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有 10亿农村人口。由于历史原因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很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评 ,到 1978年我国农村仍有 2 5亿贫困人口 ,贫困发生率为 3 0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使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为减少。到 1985年 ,贫困人口下降为 1 2 5亿 ,减少了 50 %。但是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些资源条件差 ,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地区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为此 ,1986年国务院制订了专门的扶贫政策 ,成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领导全国的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4.
西南连片特困区的农村扶贫模式创新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除贫困、促进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农村扶贫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因此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战略,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基本解决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社会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但我国西南连片特困区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多、分布广、贫困发生率较高,返贫率较高,仍是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我国西南连片特困区农村扶贫面临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扶贫开发成本较高、相对贫困问题显现、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等主要困境,分析其农村扶贫模式的现实情况,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寻求西南连片特困区的农村扶贫模式的创新发展,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1994年我国有绝对贫困人口9200万人。其中农村绝对贫困人口8000万人。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具有三大特征:一是经济结构特征,表现为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总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中国扶贫开发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贫困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发了规模巨大的全面消除贫困的行动,组织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开发资源,发展生产力。50多年来,我国消除贫困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贫困人口在生存环境、人身权利、社会地位、精神文化等方面有了显著改善。但是.目前我国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的转型、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城市社会出现了许多经济、社会矛盾,导致城市中的贫困人口也逐渐增加,这必然影响城市的安全与稳定,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如何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最终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规模依然庞大,地区分布相对集中,恩格尔系数较高,家庭和医疗教育负担较重,笔者认为,贫困农村资本短缺和贫困农民融资难的问题是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构建完善的农村扶贫性金融体系是解决贫困农民稳定脱贫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的收入也不断增加,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也随之减少。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使得经济增长对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作用变弱。本文将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对我国农村贫困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增长对减少农村贫困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相对贫困人口和绝对贫困人口,这种社会经济现象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均同样存在,不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存在。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省同样存在着相对贫困人口和绝对贫困人口。因此,广东农村的扶贫开发问题也要依据这种现实来考虑。一、扶贫的政策思维(一)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中的贫民是最困难的阶层农村中的贫困人口,是社会贫困人口中最困难的阶层。处于弱势群体中的贫困农民既不能享  相似文献   

11.
贫困是一种世所注目的社会经济现象。中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相当贫困的国家 ,贫困现象又主要集中在农村。贵州位于我国西南 ,人均收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可谓贫困中的贫困。 2 0世纪末 ,扶贫工作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特别是 1994年国家实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 ,扶贫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取得了卓越成效。至 2 0 0 0年底 ,全国贫困人口所占比例已不到总人口的 3%。但是 ,作为相对落后的贵州 ,农村贫困问题依然严重 ,贫困人口超过了全国贫困人口的 1/ 10 ,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 5 6个百分点 ,返贫率也远远高于全国水平。因此 ,…  相似文献   

12.
贫困作为一种状态,依靠贫困自身的努力是无法在短期内摆脱的生活困境。在实施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扶贫的目标定位于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发展。本文以ST-EP模式为研究理论前提,选取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从政府、企业、社区、贫困人口分析其旅游精准扶贫驱动机制,贫困是一个动态概念,笔者认为要促进贫困村落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发展,必须要结合多方扶贫主体共同驱动,以扶贫为手段,以贫困人口的脱贫为目标,才能达到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反贫困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反贫困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特别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经过7年的扶贫攻坚,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到2000年底,我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3000万左右,贫困发生率也从33%下降到3%左右。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在20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己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14.
动态与信息     
国家统计局确定最新农村贫困标准国家统计局日前确定新时期农村贫困标准为865元。根据新标准计算,1999年农村贫困人口为1223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34%,分别比上年减少1658万人和下降18%;其中极端贫困人口340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7%,分别比上年减少800万人和下降09%。如果2000年有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那么到2001年按新标准计算的农村贫困人口在1亿人左右。到2010年,就有可能基本消灭中国农村绝对贫困问题。我国的极端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1999年有501%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部,这一比重与1998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为了缓解和消除贫困,我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反贫困行动,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农村贫困现象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依据我国政府确定的农村贫困标准,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农村中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就业,减少贫困人口,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贡献突出,其作用是大企业所无法替代的。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综合国力提升甚至影响其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因此,国家必须关心重视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采取措施来使农村中小企业能够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一、农村发展是缓解贫困的基本前提 中国大陆贫困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农村。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计算的结果,1990年大陆贫困人口总计8630万人,其中8500万分布在农村。这种贫困人口高比重分布于农村的特点与发达同家迥然不同,即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较差异也是明显的。所以,有理由说,大陆的贫困问题实质是农村问题。这种特点的形成与小国长期是一个农业社会,城市和现代工业不发达,人口的绝大部分居住在农村这一历史原因有关。但更为重要和更为直接的原因还是由于自50年代起政府实行的利益分配上偏向于城市的政策造成的。借助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高额的生活补贴,使城市成为几乎没有贫困的“绿州”。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原有社会保障体系和补贴制度的改变,加之,城乡壁垒被打破,随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流动,也会使一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开发:未来农村反贫困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中国政府在消除绝对贫困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已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1998年的4200万 ,中国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得到根本的缓解。不过 ,我们必须看到 ,中国未来农村消除贫困的任务将更为艰巨。按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到2000年 ,中国要力图实现在本世纪末基本消灭绝对贫困的目标。这将意味着在未来两年中每年要至少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表明中国消除贫困所遇到的挑战将是十分严峻的 ,因为能否迅速摆脱贫困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举措:加快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慧芳 《农村经济》2005,(6):111-113
小城镇建设是解决贫困问题和“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能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目前,云南小城镇建设在布局、规模、建设质量、经济发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本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对策,旨在促进云南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及“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实施的减贫政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改善了我国的贫困状况,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2008年我国绝对贫困率已降至1%。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大规模、粗放的减贫方式的边际效益越来越小,转变扶贫方式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