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车桥镇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一批劳动密集型、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大型企业相继落户镇工业园区,建成投产企业不断增多,企业用工需求大幅增加,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也逐渐凸现“招工难”。对此,该镇创新招工方式,采取多种措施,扎实开展以工招工、外出招工,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相似文献   

2.
“招工难”,卷土重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节前后,人社部先后数次组织开展了部分地区企业用工情况和农民工外出就业情况调查,并分析了部分地区、部分企业招工难的情况及原因,发布了相关数据和正在采取的措施。为准确理解和正确看待“招工难”现象,本刊特发《“招工难”,卷土重来?》、《“用工荒”: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用工荒”:警惕农民工中年失业》等文,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就业》2012,(3):59-59
今年春节过后,不少地区“用工荒”、“招工难”的报道再度见诸各大媒体,且似乎比往年更为来势汹汹。许多工厂都遭遇了“用工荒”,即使大涨工资、海派红包也难招满人。很多企业甚至将招工阵地前移,到火车站、汽车站、劳务介绍所等一线“抢人”,但目前节后用工市场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对此,社会各界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员工薪资,究竟应该是保密还是公开?这是一个长期困扰着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工作的问题。而在企业薪酬管理的具体操作上,也形成了绝然不同的一些政策与做法。有些企业执行的是严格的薪资保密政策,员工之间严禁相互谈论薪资收入,要求新员工签订薪资保密协定,一旦出现薪资泄密,导致混乱的情况,就将被辞退。而在另外一些企业,如NEXT计算机公司,员工的工资单则被挂在公示栏中公之于众,供人查阅评议。当然,也有不少组织中的薪资状况是半公开的,也就是说,员工的薪资收入只让员工本人知道,但并不明文禁止员工之间相互谈论告知彼此的薪资信息。员…  相似文献   

5.
李晓星  钱璐 《企业导报》2014,(7):158-158,160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学教育已经成为普遍式教育,大学生也随之增加,这就导致了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大学文凭含金量相对降低,大学生就业产生一定的困难。但同时企业招工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就业难和招工难这对矛盾的根源在于大学生与企业岗位的不匹配。为了解决这对矛盾,我们就必须利用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理论及其知识,使得大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更好的去学习技能、规划未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区经济发展加速,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用工需求增加,许多企业出现了招工难问题。做好服务企业用工工作,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是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朱凌 《中国就业》2010,(8):58-59
招工难的背后 当前,随着经济复苏,无论是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招工难的问题。镇江市部分企业也存在着用工短缺和招工难的现象,尤其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招工难的背后,正体现了民工对当下劳动力市场的理性态度,针对企业招工难,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面对世界范围的太平洋经济圈城市间的竞争,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应该站在国家整体可持续发展安全的战略高度,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全球化的视角上,重新审视中国沿海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格局.首次提出了沿海城市群与内地城市的"嵌入性结构关系"格局的大沿海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了"新人文区位论"、"区域性结构空洞"等全新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打破传统沿海城市的区位观,建立广义沿海城市区位概念,推广沿海城市的"新人文区位"再造体系,建立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的制度型地域结构关系,扭转中国沿海与内地间存在的"区域性结构空洞"和"区域性产业结构空洞",寻找一种全新的中国沿海城市的发展创新道路,构建一个全新的国家安全型可持续的现代化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9.
赵宇 《中国就业》2014,(6):30-31
近年来,"招工难"从沿海逐步蔓延到内地,从技工逐步扩大到普工,过去的劳务输出发源地现在也开始为企业招工问题所困扰。比"招工难"更为严重的是"留人难",内地一些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工人刚开始熟悉岗位操作基本技能,就开始"跳槽",企业成了初级技工的"培训基地"。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越来越凸显出"稳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内地企业为了加强同沿海地区合作,打开产品销路,扩大经营范围,开辟新的产业,纷纷向深圳、珠海、海南等沿海城市投资,成立了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的驻外企业,无疑,对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提供经济信息,发挥了一定的窗口作用。但从目前我市的实际情况看,驻沿海地区企业成功的不多,处境艰难的不少,亟待加强管理与监督。一是管理体制不顺,监督机制不全,违纪问题较多。驻沿海地区企业大多以独资、合资或挂靠内地企业,以企业派出机构,经销办事机构、分厂、分公司等多种形式成立,由于我国目前对企业的管理监督有严格的管辖范围规定,一般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加之地理、经济环境的影响,客观上给监督机关造成诸多不便,使驻外地企业的监督管理处于空白地带,也给违纪违规提供了生存的空隙,一些企业领导钻监督管理体制上的空子,利用驻外地企业大搞违纪  相似文献   

11.
“招工难”难在何处?在这个本由市场调节、由企业自己解决的问题上政府当如何作为?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政府要将“招工难”作为就业工作的新任务、新课题,积极开展企业用人指导,帮助企业有效化解“招工难”。  相似文献   

12.
企业以前叫人事科的部门,现在很多已改称为人力资源部,这并不只是在称呼上发生了变化,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规划、开发、激励、战略等管理要素,它认为人不仅仅是“事”,更是“资源”。它涉及很多问题:从企业文化到绩效管理到薪资福利再到招聘选拔,无一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因此它虽然只是企业管理的某一方面,但它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石首市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成立破解"招工难"课题组,通过对本地人力资源、外出务工人员、企业用工需求等方面进行调研,提出了解决本地"招工难"问题的对策。希望此对策对各地破解"招工难"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就业》2007,(7):17-19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时出现“招工难”的现象。与此同时,全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仍在积累,如何科学分析这种现象?劳动保障部在今年年初组织开展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和“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并结合全国120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职业供求信息,对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当前"招工难"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针对农民工为什么不愿外出打工,前些日子有人提出了"内地截留论",现在又冒出了个"儿童牵挂说",真是让人长了"见识".毋庸置疑,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不愿外出的原因之一,但就本质而言,这恐怕非但构不成主要原因,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充其量不过是主要原因衍生的一个表象罢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其供求关系也发生了相应变化。2004年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相继出现了“民工荒”,地处浙江省莫干山下的德清县部分行业和部分企业也出现了招工难和技工短缺的现象,有的企业投产后无法组织正常生产,有的企业因缺工导致生产能力下降。用工短缺特别是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推动内需刺激经济的强有力政策推动下,经济回暖明显,带来了房地产、物业服务业的复苏,但企业“招工难”问题变成了目前的一种忧虑。从2009年初到2010年初,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彻底逆转。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物业服务企业“招工难”不仅是珠三角、长三角,还有安徽、南京、重庆等省、市也开始出现普工紧缺现象,  相似文献   

18.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很多员工对自己的薪水并不满意,也有很多管理者无法合理分配薪资,因此薪酬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很多管理者提到薪酬管理,就本能地想到工资发放,这是不全面的。薪资是薪酬管理最直观的体现,但并不是全部。管理者应该从基本薪水、员工的劳动力贡献比值及奖金、员工状况等方面决定员工的薪资。也就是说,薪酬管理是要把固定薪资发放模式与人本思想相结合,从而达到合理且让员工满意的薪资发放。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尽管国家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是国有企业的诸多困难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除了管理体制不顺、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制度不新等原因外,在企业技术改造上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国有企业技术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据对辽宁省部分企业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技改方面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如海城市纺机厂199(年盲目引进设备,花掉Zop多万元,结果用不b,引进设备成为闲置设备;本溪曲轴厂“八五”期间技改项目,原定投资2950万元,后因增加10多项计划外项目,结果总投资增加到7800万元,造成主体项目无法按时完工,企业经营出现严重亏…  相似文献   

20.
葛朝辉 《中国就业》2009,(12):22-25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进一步企稳回升,国外消费市场逐渐复苏,湖州经济回暖势头明显,企业订单增加,生产日趋繁忙,用工需求旺盛。与今年年初很多人挤破门槛感叹“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眼下湖州市不少企业又遭遇“招工难”、“用工荒”的老问题,今秋湖州市区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的情况就是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