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敬峰 《山东经济》2009,25(2):155-160
山东制造业各行业在1997--2006年期间的进出口贸易及其比较优势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出口结构和生产结构的相关程度在逐渐提高,以资本自主积累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内生变化机制在山东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山东制造业应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注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主动加入跨国公司全球产品内分工价值链,在竞争中积累经验、资本和技术,提升自己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
牛志伟  邹昭晞 《改革》2020,(2):71-88
通过对国内外比较优势与产业升级理论的梳理,创新性地将其概括为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三条途径与产业升级的四个维度,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构建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转换与产业升级的理论框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标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从垂直结构升级考察,中国制造业呈现全方位崛起的态势,完成了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升级;从水平结构升级考察,依据进口中间品国内配套增值率指数测算,中国制造业国内集成配套能力较强,但依据进出口中间品增值率指数测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地位较低;从产业效率考察,中国制造业技术效率世界领先;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显示,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产业效益考察,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低下,但作为增加值构成要素的税收占比很高,中国制造业出口占总产值比重在世界排序较低,中国内需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杨志龙 《特区经济》2009,(6):219-220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国家生产能力的集中体现。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阐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制造业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的比较优势,总结差距与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策略,不断增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世界制造业中心,将我国发展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  相似文献   

4.
宁波经济发展目前形成了两大优势,一是制造业集群优势,二是以港口为代表的物流优势。这两大优势奠定了宁波在长三角和全国的重要经济地位,也在诸多方面确立了宁波在国家具有影响的战略地位。但随着竞争发展的不断变化,这两大优势发挥的作用力有趋弱的可能。为了在发展新阶段谋取新优势,宁波应该顺应电子交易、金融和现代物流等发展新趋势,结合当地的发展实际,设法将现有的制造业集群优势和物流优势转化为定价优势,并形成一批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宁波价格”。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被经济学家定义为劳动密集型国家,其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各国畅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劳动力比较优势是否会持续下去将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被经济学家定义为劳动密集型国家,其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各国畅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劳动力比较优势是否会持续下去将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的工资水平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人民币也不断升值,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削弱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优势。测量和评价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是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的评估其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本文探讨了从1998-2016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过程,并与美国、欧盟、东盟等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中国制造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具有相对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并进一步指出如何继续保持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1995~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有显著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呈现负相关,而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呈正相关。随着我国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和消费市场的扩大,外商直接投资推动着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未来,我国将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生产环节将由"低端的加工"向"研发和市场两端"外移,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要根据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引导。  相似文献   

9.
朱德义  吴敏 《亚太经济》2001,(2):47-49,79
本文主要从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对外贸易总量与结构的变动出发,同时从贸易竞争指数分析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产生与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近几年来制造业中行业利用外资的变化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珠三角"制造业竞争优势转向看"泛珠三角"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面临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的同时, “珠三角”制造业面临挑战,必须实现向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向。同时,“珠三角”制造业的战略调整将牵动整个泛珠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制造业要通过构建“共同目标和四大原则”实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钻石理论的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雷 《特区经济》2008,(6):269-270
本文首先对竞争优势的产生进行阐述,然后从钻石理论出发分析了影响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各个因素,从而提出增强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家电产品出口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则依赖于其出口发展战略的合理选择。通过分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种发展战略对当前我国家电产业的适用性,笔者认为:一方面,要继续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更好实现我国家电产业的升级;另一方面,要以竞争优势为发展方向,把我国家电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3.
叶海燕 《特区经济》2007,(3):180-18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但近年来,我国的就业结构却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二是部分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平衡就业结构以进一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4.
竞争优势的经济学分析及优势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青 《特区经济》2006,(5):299-301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论述的。对竞争优势进行经济学的分析、作出优势演进路径的判断并剖析优势演进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人们更深层次的理解竞争优势的涵义,也对运用经济学的已有研究成果来研究竞争优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一国据以发展经济和对外贸易的两种理论,各有其优缺点.绝对否定或肯定两者中的任意一个,在实践中都是有害的.正确的办法是把两者辩证结合起来,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实力还不强,产业结构还不合理,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国力,把两种理论结合起来考虑,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提高我国国际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王唯薇 《特区经济》2010,(4):208-210
电子信息服务产业是发展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核心,自然成为各城市发展高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重中之重。立志引领西部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外生比较优势大多集中在装备制造业。但是,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角度考察,重庆市可以通过"自我创造"的过程进入内生比较优势良性循环。这种"自我创造"的动态比较优势战略包括通过西三角经济圈的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功效创建的区域产业发展平台以及通过发展海外战略联盟创建的世界市场平台,培育优势,依托区域和城市之间的动态良性大循环谋求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提升广西在全国旅游市场中优势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所处的地域优势以及近几年自身的努力,促使了广西旅游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广西的旅游行业在全国处于中等地位。笔者对广西在全国旅游产业区域发展态势的地位展开分析,指出了阻碍广西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症结所在,结合广西实际情况就提升广西旅游行业在全国旅游市场竞争优势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强 《南方经济》2016,35(11):81-94
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2-2011年的企业微观数据,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和倍差法,研究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能够显著的提高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仍然是稳健的;从企业异质性的估计结果来看,民营企业、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以及出口产品多样性的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更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时,全要素生产率随着出口阅历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出口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研发投入的影响不明显,但是人力资本是企业创新要素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This article contains a survey of empirical evidence as regards the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Dutch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esides, a comparison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made for the Netherlands, Belgium and West Germany. From this review it seems rather clear the the Netherlands' industry has a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skill-intensive products and in natural-resource intensive products. Economies of scale also seem to contribute to Dutch industry's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role of R&D is less clear, while physical-capital intensity apparently does not contribute to Dutch indutry's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Also it looks like the Netherlands and West Germany have adjusted their industrial structure by moving away from simple products towards respectively skill-intensive products and fundamental products, while Belgium is rather behind in this process. The authors want to thank J. Kol for his valuable comments on 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20.
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使得中部地区的制造业有长足的进步。通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制造业竞争力测评并对内部结构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中以河南和湖北制造业发展最快,其中以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但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较弱。山西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较大,在中部六省中处于下游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