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我国高校会计研究生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教育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会计研究生学位类型单一、培养模式单一的状况,丰富和发展了我国会计研究生教育制度。但随着会计硕士招生规模扩大和结构的变化,会计硕士培养模式也需要创新。培养单位应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考核与学位论文评价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以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 cc)研究生热招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是我国批准的首批培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 j研究生的21家单位之一,现面向全社会招生。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是国家学位主管部门2003年底正式批准在全国设立的专业学位MPAcc教育是面向会计职业界的硕士层次教育,有别于会计学术性学位类型,其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更突出职业要求.注重学术  相似文献   

3.
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于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学术型会计硕士研究生和在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研究生在生源、培养目标、就业渠道等方面显著不同。为了适应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需要在招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等放面进行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4.
职场     
高级会计人才正成为香饽饽2011年,我国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经历了一系列大事: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了《中国会计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方案》,建议设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高级会计硕士专业学位(EMPAcc)和会计博士专业学位(DPAcc)等四个系列,  相似文献   

5.
《天津财会》2009,(5):F0003-F0003
周晓苏 女,四川资中人,1952年11月出生 中共党员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6.
张俊瑞先生,1961年10月生,经济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办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理事及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国际交流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会计学会副会长。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张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资本市场会计与审计研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针对全日制材料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健全培养方案,加强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强化产学研合作,突出实践环节,规范管理制度,完善评价体系等举措,提出了全日制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6,(9):224-226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作为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校级综合试点改革单位,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对生源质量、培养方案设置、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基地建设、学生专业实践、学位论文选题与毕业答辩等各培养环节的创新改革及分析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及培养特色的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特别是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倍增,对其能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发展。设置MPAcc的初衷主要是为会计职业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但是,由于受到研究生教育"重在学术创新能力"的惯性思维影响,加上MPAcc教育开展时间较短,资源和经验都相对缺乏,导致现行的培养模式存在不少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2004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出关于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2004年7月,首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考生报名2004年10月,首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考试展开2005年2月,首届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完成一、应时而出:MPAcc迎面袭来在MBA、MPA等专业学位相继亮相之后,又有一个新的专业学位——会计专业硕士(MPAcc,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在国内露面。首批MPAcc试点院校有北京大学等21个。同时还有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分别与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按联合培养方式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根据计划,MPAcc全国首批总共招生的限额为1900名。  相似文献   

11.
黄丹  龚炎长  任丹 《价值工程》2011,30(20):227-228
农科类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农业技术专门人才的一种新学制和新途径。教育部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比例。本文从农科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产生的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办法等方面探索农科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正值会计专业学位在我国设立十周年,同时也是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会计教指委)成立十周年,十年历练、十年发展,十年耕耘、十年收获。十年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高度重视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项目,为促进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会计教指委始终以"规范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质量"为中心任务,以"服务、协调、调研、反馈"为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3,(11):249-250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科学与否将制约着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优劣。本文在重点分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进一步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通过对培养原则、培养要素和培养环节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创建以三螺旋理论为指导上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了提升职业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从主体、战略、环节、信息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协同创新视角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协同机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凝心聚力,锐意进取,2014年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成绩显著
  2014年,会计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会计教指委)在教育部、财政部的指导下,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中心工作,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开拓创新,在完善制度、质量认证、品牌建设、案例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会计之友》2004,(6):57-57
有关单位:经研究,批准中国人民大学等21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并就试点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培养面向会计职业的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健全和完善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与会计学学术性学位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关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及特点出发,探讨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5,(36):248-249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期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践环节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环节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入手,分析了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从实践环节的角度,探索了实践环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科学与否将制约着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优劣。本文从导师队伍建设,校企联合办学,学分制度改革,奖助贷体系和就业指导体系五个方面探索,提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二一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