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慧 《开放时代》2012,(5):5-26
本文从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力评价谈起,跳脱不同评判方式所隐含的对民众发现与讨论社会问题时所彰显的民主主体性既肯定又质疑的矛盾性认知,进而将互联网与民主的生发放置于历史性的全球政治经济结构之中来探讨网络民主与参与式民主话语在中国互联网上兴起的背景、内涵以及与中国作为政治制度最根本层面的人民民主的差异与契合,从而通过反思“郭美美事件”中民主参与在网络上实践的主体、内容和结果的具体表现,从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两个维度来解构将民主潜力抽象性赋予给互联网所塑造的网络民主神话.  相似文献   

2.
李抒望 《江南论坛》2003,(12):27-28
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宽阔视野里,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到,民主政治建设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在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之间的差异;中央统揽全局使用的上层建筑话语与村委会、居委会的基层自治话语,无论在政治内涵、思考逻辑和问题取向上都存在着重大区别。作为系统性范畴,民主政治从国家政权层面进人基层社会层面时,需要经过一个形态转变,其具体表现就是从抽象的政治形态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形态。  相似文献   

3.
民主被认为是一种相对于家族统治、军人独裁、寡头治理的政治体系和制度安排,它通常与限任制度、选举制度、协商制度以及政策辩论相联系。随着教育的普及,公共领域的扩大,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民主体制和实践在各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但是,由于各国历史基础、传统观念、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力量对比的不同,民主实践不仅在各国采用不完全相同的方式,而且,其绩效也有很大不同。在有些国家,民主运行良好,而且"正效应"显著,显示了"好民主"的特征;而在有些国家的特定时段,民主不仅运行不畅,而且还显示了"病态"特征和"负效应"。这就促成了有关"民主质量"的讨论。文章认为,一种理想的民主政治应该在法治进步、经济发展、政治自由、人才选拔、公民参与、社会福利、政府效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具有优良表现。因此,法治水平、经济发展、政治自由、绩优选拔、公民参与、社会福利、政府效能应该成为评价和测量民主质量的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理念,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新转变。实际上,“和谐”正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宪政社会的本质一宽容,而和谐社会的实现过程就是民主与法治的宪政社会的建构过程。从“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开始,分析和谐社会的内容与本质,最后从制度层面探索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以来,民主化浪潮几乎席卷整个世界,虽然民主已成为大多数国家认同的价值,但至今民主仍没有统一的定义。古典民主理论倾向于从观念上来理解民主,用权威的来源或目的来界定民主。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了程序性民主概念,倾向于从制度上来解释民主。综合来看,民主就是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来实现人民的统治。民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民主政治作为人类的共同价值,有其自身的普遍性,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体需要法治与选举,需要社会自治与公民参与,还需要权力监督与政治透明等等。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人类的普遍追求,选举是民主的重要内容。协商民主的出发点是破解选举民主的困境,弥补选举民主的缺陷。这是一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制度。中国必须把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才能在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中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现代企业管理中,经济民主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管理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何种性质的企业,经济民主都具有三个基本功能:有效协调功能、利益共享功能和利益边界界定功能。我国国有企业在实行经济民主方面存在明显的制度优势。因此,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通过加强经济民主的制度建设,在三方面有所突破: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协调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企业管理层面发挥经济民主的作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职工民主管理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创造,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创新与发展入手,进而论述中国政党制度的生命力及其在新形势下实践中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5&;#183;31”重要讲话中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指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客观规律。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党的领导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依法治国是途径。三者的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金融制度的变革和演进过程中,政治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政治体制上的联邦制成为金融制度变迁的制约力量;联邦主义、民主共和主义和大众民主主义等多元化政治理念反映出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经济诉求,构成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美国联邦政府则成为金融制度变迁的主导者,并与地方政府进行不断的利益博弈;政治人物是金融制度变迁台前幕后的推手。美国金融制度的发展和变革不仅是经济和市场行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金融与政治的共生机制。美国金融是天生的政治金融,金融技术早已嵌入国家利益和复杂的政治生态之中。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从民主的本质出发,从国家、社会和家庭三个层面来剖析民主的历史体现、发展趋势及其意义,从而进一步来证明民主不是政治生活所特有的,它是生活的本然,是人的本质所本有的,以期使人们加深对民主的认识,促进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易幸麟 《江南论坛》2009,(11):10-11
民主政治在各国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当代中同的民主政治发展主题,是在执政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基础上,满足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占主流的大多数民众的物质精神文化诉求,保障民生的基本权盗。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政治思想,加强党在社会及各类社会组织的凝聚支撑力、澄清学界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认知误区、减少社会成本、增进社会和谐,本文就此作一粗浅分析,并试以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的“一线工作法”作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实践探索予以诠释。  相似文献   

13.
民主执政,既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经验之一,又是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实行民主执政必须扩大党内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波动的深层次原因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波动主要成因在于投资波动,投资波动的根源在于政府(地方和中央)投资冲动,仅以经济调控的手段似乎并不能有效地对此冲动加以遏制,这一点已为历史所证明。宪政制度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宪政的核心思想是对政府的权力进行限制并以此来保障公民的权利。如果能在民主和宪政之间不仅达到理论上的平衡,在操作的层面上也能通过精心设计的制度达到平衡状态,那么,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运行将更加完善,经济波动也将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5.
唐淙 《经济师》2010,(5):63-64
联合国与世界银行之间关系平行,这不仅体现在法律层面,也体现在实践层面。两组织关系的主要特点是——有限合作,合作的范围广、渠道多,但深度浅,合作基本限于功能领域,世界银行在政治领域一般持有自己的立场。两组织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这也是南北关系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政治领域之外的独立存在,NGO对民主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其在政治领域之内进行利益表达,进而促进民主决策,NGO与政治民主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是,NGO表达的利益不一定真实可靠,利益表达最终也不一定带来民主决策,甚至还有可能因为参与过度导致社会的动荡和混乱,这些失败并不能否定NGO与民主在本质上的正相关关系,而更适合说明政治民主的实现需要条件。认为,健康的成长空间和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配合是NGO发挥民主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以来,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网上发布权威信息、与网民在线交流等方式,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满足了民众知情权、表达权与监督权,对党和政府增强与民众沟通、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构建党群政群关系、加快民主政治进程、提升党和政府网络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一制度在发展和运用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总结、解决。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济民主不仅是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是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出了一个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物质基础、以企业内部劳动关系为核心内容,以民主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为外部条件的企业经济民主理论分析框架。阐述了生产者权力是社会化生产条件下企业经济民主的理想状态;企业内部主、客体分工的结合方式是区别企业经济民主不同发展程度的关键特征;社会化大生产与旧式分工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企业经济民主发展的动力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民主政治、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握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推进市场化改革,夯实民主建设的基础;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处理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发展党内民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史天健在他突然意外中断的学术生涯中,致力于探讨有关中国公民和中国政治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第一,公民怎样来看待合理的政治格局以及制度的问题(合法性与政治信任);第二,公民如何看待自己在政治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政治参与);第三,公民如何界定政府与公民之间,以及在不同类型的公民之间的权力划分(民主观念).他发现中国和东亚社会的公民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与西方的公民是截然不同的.在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上,中国(和东亚)公民大体上采纳一种垂直权力关系的政治价值.在个人利益单元的界定上,中国(和东亚)公民比西方公民更接受范围更大的利益单元.史天健反对盲目追捧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设计,而一直致力于从实证上理解中国政治文化的特质,作为建立中国民主政治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