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金融衍生工具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高风险、高利益,且为未来交易事项的特点,由此产生的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给传统的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三个方面。本文旨在揭示金融衍生工具对上述三个方面产生的冲击,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金融衍生工具所具有的衍生性、契约性、杠杆性特点决定了其价格波动大,不确定性大,风险高;而风险转移性特点决定了其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共存;创新性特点决定了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会不断更新,相应的规章制度(尤其是会计制度)往往不能及时更新.金融衍生工具的这些特点给传统财务会计带来了诸多影响,主要表现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新理财》2009,(1)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少人谈金融衍生工具色变,并且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提出诸多质疑。一时间,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问题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日前,在“2008年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高峰论坛”上,多位业界专家学者围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质量及其会计实务与学科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宣润 《财会学习》2020,(11):20-21
近年来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促使衍生金融工具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对于我国金融市场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的发生对于传统会计要素的定义、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以及会计披露工作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也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管理跟监督力度,促进我国金融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主要就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发展过程中的会计理论跟实务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赵昱锋 《海南金融》2005,(10):54-56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传统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是一种为规避风险和获取投机利润对初始投资要求较低的合约,也是企业规避金融风险的一个主要手段。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除期货外,大部分都是存在于会计主体财务报表之外,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如何恰当的确认、计量及揭示金融衍生工具和收益已成为当前会计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发展,如何科学地解决衍生金融工具在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有效地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的控制,己日益引起会计界的高度重视。本文拟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特点以及伴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而带来会计问题的分析入手,探讨曲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引发会计问题的对策,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就如何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风险控制谈一些个人看法。一、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特点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除了股票、债券、票据等基本金融工具以外,又出现了货币期货、外汇期权、互换交…  相似文献   

7.
金融创新使投资品种日趋丰富,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高风险的避险工具,其交易特点及风险水平给传统会计带来越业越多的难题,使传统会计的实现原则、计量基础和信息披露等受到强烈的冲击。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适时地进行会计改革已属必然。  相似文献   

8.
刘克羊 《财政监督》2011,(10):52-53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创新,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以及信息披露等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也给规避风险带来了挑战。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没有对内容工具的信息披露等做出专门的规定.只是套用针对所有金融工具的准则和规定。本文针对新的国际金融市场特征和新的会计准则.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类型及其特征,以及其能利用会计监管手段加强风险规避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克羊 《财政监督》2011,(29):52-53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创新,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以及信息披露等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也给规避风险带来了挑战。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没有对内容工具的信息披露等做出专门的规定,只是套用针对所有金融工具的准则和规定。本文针对新的国际金融市场特征和新的会计准则,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类型及其特征,以及其能利用会计监管手段加强风险规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金融衍生工具,由于其交易的杠杆性,成为游离于传统财务报表之外的巨大潜在风险源,并对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提出挑战,本文通过简要介绍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并通过揭示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性,向大家阐述自己对金融衍生工具会计问题的观点,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使得金融会计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对衍生金融工具作了简要介绍,在归纳衍生金融工具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冲击,并就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及信息披露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秦文 《中国外资》2011,(21):32-3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际竞争和全球金融风险也愈演愈烈。因此,企业采用金融衍生工具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潜在的金融风险,从而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下去。企业在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监管,以使金融衍生工具更好的发挥作用。本文重点对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但是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会对资本市场的平稳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由此可见,要通过会计监管的方式提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督和管理,实现金融衍生工具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含义理解,以此来发现和分析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财政部要求企业在2006年以后遵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衍生工具资产和负债。这一规定,改变了以往都是表外披露金融衍生工具的情况,首次将其纳入到了表内进行反映,这一变化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向国际企业会计准则趋同的一大步。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金融衍生工具的核心内容是,要求我国企业比照国际会计准则的披露要求,将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报表内进行确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的变化要反映在相应期间的损益表中。本文就金融衍生工具的表内反映将产生的潜在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金融衍生工具表内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金融市场的加速发育,金融衍生工具已通过各种途径涌入我国金融市场.因衍生金融工具引起的会计业务与日常会计业务相比具有其独特性,如仍按传统会计方法对其进行计量、确认,很难正确反映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最终将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为此,必须对传统会计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新业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传统金融工具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未来行情走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或权利金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等交易形式的新兴金融工具。本文通过对金融延伸工具的银行会计管理和风险防范的分析,探讨了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规范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商品套期合约是企业管理价格风险敞口、规避经营风险波动的金融衍生工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开展非标准化套期保值管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CAS24)对商品套期会计进行了规范和指导,为企业提供了不同的商品套期计量模式。商品套期合约复杂的金融属性和会计计量模式,使其价值评估成为评估工作中难点。本文结合商品套期合约及其对应商品,根据CAS24准则对其会计确认与计量模式进行分析与识别,给出其价值评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其对于处理会计风险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本文以衍生金融会计作为基准分析了其中的风险,并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办法进行了探讨。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及会计风险,对于保证企业交易中的可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些年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更是吸引了大批企业家开始采用金融衍生工具。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帮助企业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认识,同时正确看待会计风险。  相似文献   

19.
衍生金融工具冲击下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缺陷及弥补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衍生金融工具冲击下的会计制度缺陷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在金融产品的市场交易中,以基本金融工具如货币、股票、债券等为基础,从中衍生或以创新组织的方式产生出种类繁多的新金融工具,是我国金融产品交易全面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包括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等各种衍生工具,其依赖利率、汇率、商品或股票的价格及其他指数所形成的"合约",都具有强烈的金融投资风险性和金融企业未来权利与义务的不确定性,需要会计予以确认、计量和披露,而现行会计理论及制度体系均以"现实或未来可确定价值"为基础,相对于"现实或未来不确定性价值"的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就显得无能为力.下面从会计要素、会计属性、会计确认和会计报告等主要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跨期性、表外交易、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杠杆效应等显著特征,一方面使参与交易的会计主体要承受未来价格变动带来的巨大风险;另一方面又难以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充分反映.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给会计在确认标准、计量依据、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