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融资     
《船舶经济贸易》2008,(12):42-43
国内首例航运船舶融资产品“乘风破浪”;水运企业融资重大突破3家航运公司获亿元贷款;全球船舶融资3400亿美元;船市下行船舶金融服务求变;越南船舶总公司计划发行5.82亿美元债券;韩拟成立公司助船企渡财困.  相似文献   

2.
航运     
《船舶经济贸易》2009,(2):43-43
“大三通”满月福州口岸直航台湾船舶逾百艘次;达飞计划新开一条美洲支线;希腊银行向航运贷款170亿美元;中海与首钢合建航运公司;商船三井暂缓开辟亚洲南美独立航线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下滑,航运费率巨幅下挫,全球船舶融资愈发困难,一些航运公司对市场前景逐渐失去了信心,不惜支付数百万美元的违约金甚至放弃10%~20%的预付款而撤销部分船舶订单。一些新兴中小船企由于未能获得银行(团)预付款保函而不得不舍弃高价船舶订单,还有一些船企由于成本控制不力、脱期严重而被船东撕毁合同。  相似文献   

4.
年初以来.淡出船舶融资市场的欧洲老牌融资机构德国北方银行宣布拿出20亿美元吸引新客户。与之相反.中资银行在国家调控信贷的政策影响下,可能收紧信贷规模。欧洲银行与中资银行的一松一紧.改变了去年亚洲银行单边发力的状况.东两方银行在船舶融资业务上开始处于制衡状态.今年的船舶融资市场有望继续得以发展和改善。  相似文献   

5.
据希腊咨询机构Petrofin的统计.截至2012年11月.全球船舶融资总额为4750亿美元(包括海工船.但不包括海洋平台).同比减少5%:其中前40家银行的融资总额降至近5年的低点.仅为4221亿美元.比2008年的4629亿美元的历史高点减少9%:欧洲银行的融资比例从81%降至75%.  相似文献   

6.
船舶融资是指航运企业凭借其资信能力在金融市场融通船舶投资的行为。航运业是世界上资本最密集的行业之一,一艘大型集装箱船或者油船的造价动辄上亿美元,而一艘液化天然气船的造价更是高昂。航运企业要扩大规模,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广拓船舶融资渠道,以筹集大量的船舶发展资金。  相似文献   

7.
来自对航运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银行贷款仍然是航运企业偏爱的融资手段,银行贷款主要的优势在于它的低成本、易取得、相对灵活的条款和条件,以及非敏感的商业信息披露。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来自对银行的调查结果表明银行业已经减少了船舶融资的业务量;银行更加重视船舶融资贷款的安全,而不太关心市场份额。本文对有关金融环境的变化对航运企业融资决策和银行业选择影响的探究,旨在为航运业融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融     
《船舶经济贸易》2010,(5):51-51
工银租赁船舶超过60艘 截至目前.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已签约的租赁船舶超过60艘.在国内船舶租赁行业居首位。目前.工商银行“航运金融”板块已初步形成以“融资+租赁”为核心.覆盖新建船舶融资、船舶抵押融资、融资租赁融资等八大类产品的完整航运金融产品体系.成为国内产品体系最全、境内外客户覆盖面最广、服务体系最为完善的航运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9.
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我国船舶配套设备进出口总值74.6亿美元,同比下降6.8%.其中,船舶配套设备出口总值30.3亿美元,同比下降4.7%;进口船舶配套设备44.3亿美元,同比下降8.1%.预计,我国船舶配套设备进口额将会进一步下探.船舶配套设备的海外需求也同航运整体一样不景气,船舶配套设备出口将会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日本运输省(MOT)三十年来将首次修订沿海航运法规。据英刊《内燃机船》报道,日本运输省顾问机构——航运和造船工业合理化改革委员会希望通过逐步放宽1966年制订的船舶拥有量调整法规的限制,把日本沿海航运业引入竞争机制的轨道.1966年制订的法规对允许在日本沿海岸线航行的船舶数量作了规定,其条款之一规定各航运公司只能保持现有的船舶数量,退出营运一艘,补充一艘。日本运输省官员认为,制订船舶拥有量再调整法规的目的是为了扶持日本航运业。六十年代,日本沿海的航运能力供大于求,导致航运利润下降,造成航运公司无资金进行再投资,迫使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绿色航运、低碳航运的大环境下,航运公司关注新船的CO2排放量.同样吨位、同样设计航速的同种类船型,如果拥有相对好的快速性能,将受到各航运公司的青睐.本文主要介绍几款成熟应用的船舶工程软件,分析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应用这些软件,开发设计出具有优秀快速性能的船舶线型,以符合当下船舶节能减排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中国船舶工业增长势头强劲,造船生产经营成绩显著,船舶出口金额结束了长期在十几亿美元徘徊的局面,一跃达到30.2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57.03%,比机电产品出口增长高了12个百分点.船舶出口到9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希腊、挪威、美国、英国等世界航运大国和日本、韩国、德国等主要造船大国,成为中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机电产品出口支柱产业.2003年我国进口船舶8.1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3.74%.船舶出口额大大高于船舶进口额,贸易顺差22.1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融资     
《船舶经济贸易》2009,(10):45-46
上海将优先发展船舶等融资租赁市场;美航运公司新造船项目获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中外运集团拟发债10亿元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世界船舶市场依然延续2006年的兴旺态势,无论是造船完工量、新船订单、船价都一再突破历史记录。我国作为世界造船大国,在2007年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各项指标持续攀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船舶出口金额更是首次突破百亿美元,月均出口金额突破10亿美元。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船舶共计出口155.6万艘,出口金额达到122.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随着航运市场的兴旺,2007年我国船舶进口金额也有较大增长,进口船舶7960艘,金额9.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船舶配套产品进口25.9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27%。  相似文献   

15.
内部监控通过开展关键业务领域专项检查,以独立的监管视角,运用创效避险和提质增效的系统化分析方法,提出专业化的监控建议和意见。未来航运市场将面临供大于需等新常态、波动频繁、低价竞争激烈、航线运力过剩等挑战,也给船舶租赁监督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航运周期性震荡的环境下,公司在船舶租赁业务内部监管中存在的管理不足和改进措施,为发挥航运公司在船舶租赁业务监管中的价值作用提供参考,提出了航运公司在船舶租赁业务内部监管中发挥提质增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船舶融资一直是困扰航运企业、造船企业的突出问题。近日。记者就近期航运市场走势、船东一些成分变化以及银行融资服务等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助理徐力。  相似文献   

17.
拥有大约250年历史的英国船舶金融市场可谓宝刀不老.迄今还在吸引大批资金。根据英国《劳氏航运经济学人》杂志报道,截至2007年11月.英国船舶金融贷款账面总额已经达490亿美元,占全球船舶金融贷款总额2750亿美元的18%。由此可见,英国船舶金融市场还是富有活力的。然而.尽管英国资本市场仍然十分强大,却与世界上其他船舶金融中心一样,遭遇到金融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竞争威胁。  相似文献   

18.
邓露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144-146
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和先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正式出台。要大力发展上海航运产业,必须解决船舶融资难的问题。对我国已构建的船舶融资渠道进行梳理和分析,并且探讨国外成功的融资渠道,为我国船舶融资选择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12年的船舶融资市场可谓惨淡、缺乏亮点。西方传统船舶融资银行仍占据世界航运金融市场的主要份额,与市场预期相左.国内金融机构的份额不增反降,对船舶建造市场的投入有所减少,显示出监管层、高管层对船市抱有高度谨慎心理。  相似文献   

20.
丹麦马士基集装箱船舶航运公司为了应对其竞争对手的激烈挑战,最近向韩国大宇造船海洋订购了价值57亿美元的10艘18000TEU集装箱船。据称,这个大订单的10艘选择船将于今年底提出,而还有10艘选择船可能在以后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