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农业部目前下发了《关于2005年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提出2005年粮食生产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努力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增加、种粮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土地细碎化是指每个农户的土地分为零碎的几块。本文以小麦和玉米为例,运用常规生产函数模型和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土地细碎化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土地细碎化不仅降低了粮食生产的规模效应,而且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影响。经预测,土地归整为一块将使粮食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农业部日前下发了《关于2005年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提出2005年粮食生产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努力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增加、种粮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了土地细碎化、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发现土地细碎化降低了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减少了粮食产量。土地细碎化降低粮食产量的传导路径有两个,一是减少农户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从而抑制了本应生产出来的粮食产量;二是增加了农户的投工量;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减少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工量,降低了粮食生产效率,表明中国的农业发展已经处于后刘易斯转折点阶段;农户家庭的医疗支出负向影响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医疗支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促进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一直都是各个国家(地区)永恒的话题。本文基于31个省区市2000-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全国、东部、西部的粮食产量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而对中部地区的粮食产量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研究还发现,扩大播种面积、提高教育水平是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自然灾害则是抑制粮食生产的因素。为增加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要充分考虑各地区资源禀赋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地完善粮食生产的支撑系统,包括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大力加强乡村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6.
又是一年秋来时,黑龙江垦区又传佳音——粮食总产113.2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0.55亿公斤,增长10.3%;粮食综合单产5430公斤/公顷,比上年提高0.8%。粮食生产连续第三年创下播种面积、综合单产和总产量“三超历史”的佳绩。同时,垦区粮食产量占全省粮食产量的29.9%,增加量占58.6%,为国家提供商品粮将突破100亿公斤。垦区的粮食生产业绩在我省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我国对粮食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DEA-Malmquist模型对2015-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度,揭示粮食生产增长的源泉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尚未实现DEA有效,不同省份粮食生产效率差异较大;生产技术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起正向作用,粮食生产技术未充分运用是阻碍粮食生产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加快粮食技术进步和技术推广、完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构建现代化粮食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用水存在供需矛盾加剧、水资源过度开发、用水效率低下、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着粮食安全。本文以13个粮食主产区为例,构建了包含水、耕地、劳动力、资本等粮食生产要素的粮食生产函数,并对粮食生产中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粮食产量与农业用水量正相关,在其他影响因子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主产区水资源投入每增加1%,粮食产量增加1.96%。受水资源限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将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将农户、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三个层面联结在一起,构建了生产集聚与粮食生产效率不同发展路径的逻辑机理与理论模型,并利用我国1996-2015年31省面板数据,以生产集聚为切入点揭示了农业生产集聚水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内在决定机制以及进一步验证理论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集聚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粮食生产效率,进而解释了我国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的"快速性";农业生产集聚通过农户层面的外在规模经济(规模效应)、农业生产层面地方化经济(专业化效应)和经济发展层面共享经济(技术溢出效应)三个层面作用机制促进我国粮食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开发改造中低产田是提高辽宁粮食产量的关键朱天文一、粮食发展目标及增声潜力根据省有关部门初步预计,到2000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到1600万吨,粮食产量将达到1750万吨,比1995年增加25%,到2010年,粮食产量将达到1900万吨,比199...  相似文献   

11.
《粮食经济研究》2005,(3):57-58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若不考虑欧盟,印度小麦和稻米产量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粗粮产量在美国、中国和巴西之后,位居第四。尽管它的粮食产量引人注目,其发展潜力依然巨大。目前制约印度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与其他大的粮食生产国相比单产低;粮食生产投入不足。印度粮食生产及产后加工,在提高效率、竞争力和利润率等方面潜力巨大,但印度粮食生产要想取得突破,必需解决农村道路、储运设施条件差,市场营销效率低,粮食加工发展落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泰和县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政策,在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粮食产业化水平上狠下功夫。2011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29万亩,总产达10.25亿斤,连续8年保持稳定增长。 泰和县是如何抓好粮食生产的呢?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当前,粮食的产、购、销形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经营的格局。国家以免除农业税和增加农业“直补”来促进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保证粮食的总量平衡和粮食安全。从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粮食生产实行“订单农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广优质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质量,增加粮食产量.农民增产增收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建立合办粮食储备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粮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提高粮食产量以增加供给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然后我国的具体情况是,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直接无限增加粮食产量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不得不在控制耕地减少,提高粮食单产的同时;去寻找另一条路,那就是减少粮食损失。在粮食损失问题中,涉及的原因很多,但储藏中损失更为严重,这不能不值得人们深思。本文对建立合办粮食储备体制进行探讨,旨意是通过建立体制,减少粮食损失,保障粮食供给,提高营运效率。一、粮食储备体制改革的紧迫性与出发点我国的粮食储备系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农村农户储备和国…  相似文献   

15.
一、粮食买方市场形成的原因  1.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是买方市场形成的直接原因。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完善以及一系列的农村富民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发展经济上。在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焕发出空前的生产热情,农户各自独立安排生产、收入,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迅速增加,新一轮的土地承包政策,进一步促进了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从粮食购销政策上看,国家通过两种途径来对粮农实行保护和倾斜。其一是提高粮食收…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利用1994~2009年省粮食生产相关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辽宁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变化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总体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潜力,而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和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农技服务、继续加大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以及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有效性的重要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7.
受人口增长、城市化、工业化及人均农业资源不足等现实问题的刚性约束,我国要始终保持粮食危机意识,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长期性。实施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要统筹好增长与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完善粮食生产激励政策,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可循环增长,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迫切性。农业部推出的支持粮食生产的十大政策主要以产量和收入的激励为目标,这对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和增加粮食产量,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央惠农政策的扶持下,湖北省已连续五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今年的粮食生产再传捷报,稻谷生产形势更加喜人。继早籼稻增产后,中籼稻又获丰收。据湖北省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分局对今年该省中籼稻生产成本、出售价格及收益等情况的调查,与去年相比,今年该省中籼稻产量增加,价格略涨,成本微升,产值、收益双增。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粮食主产区湖北省2004—2010年的县域面板数据,运用序列DEA分析方法对该省全面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和免除农业税以后的粮食生产进行分品种全要素生产率核算与分解,并讨论了该省粮食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变化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粮食生产TFP增长主要体现为技术进步单独驱动的模式,技术效率改进的作用相对有限。从TFP的变化趋势来看因为技术进步动力不足和技术效率持续恶化而在考察期内呈刚性下降的趋势。粮食生产增长的贡献来源仍然主要为生产要素投入,TFP对该省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较小。因此,扩大TFP增长对该省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份额,尤其是改善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成为该省粮食实现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前,中国粮食长期短缺,粮食工作的重心是发展粮食生产,增加粮食供给。1984年粮食产量迈上4000亿公斤台阶后,经历过几次“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大幅波动。随着粮食形势的变化,粮食政策相应调整,调整后的政策,又带来新变化。特别是1994、1995年粮食供求偏紧、粮价大幅上扬后,1995年下半年粮价开始同落,1996年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