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采用浓硝酸氧化法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进行改性研究,采用SEM、氮气吸附-脱附测试及拉伸试验等研究了氧化改性对碳纤维表面特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浓HNO3氧化会降低碳纤维的力学强度;随氧化温度升高,碳纤维比表面积明显增大,表面总酸度增大。氧化处理优化了碳纤维表面特性。  相似文献   

2.
碳纤维具有耐高温、导电、导热、耐腐蚀等性能,可制作成各种复合材料产品,应用于不同领域中。为提升航空复合材料强度,研究使用浓硝酸、浓硝酸超声处理碳纤维表面,经处理会影响碳纤维表面的微结构、表面化学组成,达到增强复合材料性能效果。  相似文献   

3.
选用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和聚氨基树脂等3种黏合树脂,分别对经电解处理的碳纤维复合线进行涂胶成型,对它们的强度进行了比较,并用未经电解处理的碳纤维复合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碳纤维只有经过适当的表面处理,才能在复合材料中发挥良好的增强作用,而碳纤维复合材料所用的黏合树脂对材料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 简介 碳纤维是一种纤维状碳材料.它是一种强度比钢的大、密度比铝的小、比不锈钢还耐腐蚀、比耐热钢还耐高温、又能像铜那样导电,具有许多宝贵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纺织》2008,(5):120-123
简介 碳纤维是一种纤维状碳材料。它是一种强度比钢的大、密度比铝的小、比不锈钢还耐腐蚀、比耐热钢还耐高温、又能像铜那样导电,具有许多宝贵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抗蠕变、导热等特性,是航天航空、建筑、体育、复合材料等不可缺少的高性能高技术纤维。目前,碳纤维主要是制成碳纤维增强塑料这种复合材料来应用。用碳纤维与塑料制成的复合材料所做的飞机不但轻巧,而且消耗动力少,推力大,噪音小;用碳纤维制电子计算机的磁盘,能提高计算机的储存量和运算速度;用碳纤维增强塑料来制造卫星和火箭等宇宙飞行器,机械强度高,质量小,可节约大量的燃料。  相似文献   

6.
碳纤维中的碳元素含量超过九成,其性质具有相当高的强度与高模量的材料。此纤维材料具有极高的使用性能。此类物体通过其性能的不同,有不同的用途。文章从碳纤维的产品形式展开具体叙述,进而探讨了碳纤维的被使用领域,最后对碳纤维技术未来的发展之路做出美好的畅享,以期为未来的碳纤维发展道路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碳纤维具有高强度比、高模量比的性能,在复合材料中得到广泛应用。当前碳纤维镀铜的工艺主要有化学镀、电镀及焦磷酸盐电镀等,这些工艺程序较复杂且污染较严重,质量较低。而硫酸铜酸性镀铜液相对成本低廉,工艺稳定,且镀层质量较好。本文主要探讨其在碳纤维电镀铜的预处理,来改善碳纤维镀铜工艺。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材料产业有着一根神奇的“丝线”,它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七至九倍。这根神奇的丝线就是碳纤维。如今,碳纤维已被国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一方面,在国家科技专项支持下,近十年来我国碳纤维关键技术相继取得重大突破,碳纤维产业规模雏形已具;但另一方面,原丝落后,研用脱节,质量不高也正限制着碳纤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仅以本文浅介碳纤维的应用及其未来的展望,同时介绍东丽公司碳纤维业务的发展状况。 当前,世界上生产两种碳纤维。一种是用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生产的丙烯腈(PAN)基碳纤维;而另一种是用煤、石油精炼产生的沥青和合成沥青制得沥青基碳纤维。PAN-基碳纤维强度优于沥青基碳纤维,并在世界碳纤维总产量中占压倒多数。因此今天我愿意集中讨论PAN-基碳纤维。1971年,东丽成为世界首家成功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碳纤维的公司,产品称为“Torayca”,是东丽碳纤维的缩写。目前,东丽在世界范围内PAN-基碳纤维的生产及市场领域占领先地位。 1、碳纤维制造工艺 在PAN-基碳纤维生产时,称为母体原丝的聚丙烯纤维,先要由丙烯腈聚合和纺制成丝。然后将这些原丝放入氧化箱中,在200~300℃进行氧化。进而在碳化炉中于1000~2000℃的温度下被碳化成碳纤维。除了常规碳纤维(一般较细),PAN-基碳纤维还包括粗碳纤维,称作“大丝  相似文献   

10.
粘贴碳纤维布进行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在现今建筑工程中已广泛应用,它是采用高性能粘结剂将碳纤维布粘贴在各种建筑结构构件表面,以提高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弯、抗剪、抗震等能力,达到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加固、补强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碳纤维布在加固混凝土结构方面的技术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权交易的推出,使得企业的碳排放权资源成为一种资本,世界正在进入碳资本时代。碳资本时代给企业的竞争优势源泉带来了颠覆性影响。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产业基础观、资源基础观和新制度主义观,分析了碳资本时代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双向影响,提出了碳竞争优势的概念,研究了产业先见、碳排放价值链以及碳资本市场对企业获取碳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培育碳竞争优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实行节能减排有行政手段、财税手段和市场机制等措施。碳税作为财税手段、碳交易作为市场手段可以发挥各自的作用。追踪碳税和碳交易的应用现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重视节能减排政策的系统效果研究、加强碳税和碳交易市场的基础性工作以及进行碳税和碳交易的比较研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征收10元/吨、20元/吨、30元/吨和40元/吨碳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其次,利用经济产出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来衡量碳税的减排效果,最后,模拟保持居民福利水平不变的情况,分析碳税的“双重红利”。研究结论表明:碳税是一种可行的政策选择,能够明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除政府收入和消费增加,对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如实际GDP、名义GDP和居民福利均产生负效应;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降低,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受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碳税的实施充分发挥了能源强度效应的抑制作用并减弱了经济产出效应的促进作用;在征收碳税的同时降低个人所得税率,保持居民福利不变,可以实现碳税的“双重红利效应”。  相似文献   

14.
碳汇两种概念的辨析及碳汇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上对碳汇的概念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碳的聚集,另一种则解释为碳排放交易制度。根据《京都议定书》而引伸出的定义,应为后者,而国内大都翻译成了前者。这将导致人们对碳汇定义的误解。只有采用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定义才能更好地理解碳汇市场的诞生与发展。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目前的碳排放权交易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二是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碳排放权交易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12种国内外碳纤维在900℃下灼烧灰化时间,探索灰化恒重首次称量时间及达到恒重的时间。结果表明:900℃下需要用马弗炉灼烧4h以后可以对碳纤维首次称重,5h达到恒重。  相似文献   

16.
温室气体(GHG)的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建筑及其相关产业的活动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为了分析建筑生命周期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文章基于生命周期(LCA)评价理论,界定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范围,建立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模型。选取北京地区钢筋混凝土结构低层住宅作为案例研究,对其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探讨了减少建筑业碳排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对色泽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三甘醇产品进行了以活性炭为脱色剂的脱色研究,对活性炭进行了筛选,考察了温度、空速、处理量和处理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活性炭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活性炭对三甘醇进行脱色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但是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低碳企业虽然看到了崛起的契机,但受制于资金支持、生产规模,往往在与原有利益生态链的争夺中,难以取胜。  相似文献   

19.
激励机制设计与碳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有赖于合理的激励机制设计。在一国碳排放总额(或碳排放强度)承诺固定的情况下,探讨、比较了引导企业实施碳减排的不同激励机制。主要结论为:①由于信息不对称,单纯行政性减排机制缺乏经济效率;②除非交易成本过高,否则政府适当确定各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初始产权配置),并允许企业之间以自主确定的价格就配额进行自由交易的“碳交易”机制比政府直接征收碳税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钢铁工业与低碳经济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钢铁工业的发展方向和钢铁工业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