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介和 《浙商》2006,(8):18-18
一流的企业做文化、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做资本,三流的企业做项目、做产品。  相似文献   

2.
刘家凤 《商业科技》2009,(18):60-62
本研究首先探讨了几个影响知名汽车品牌中文名称再造的主要因素:如语言文化因素、品牌产品更新挟代、消费者英语水平、企业的全球一体化倾向等。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处理策略:(1)原有汽车产品品牌中文名中的语言文化意义若与目标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文化审美心理相;中突,原有名最好再造:(2)汽车品牌产品更新换代时,若其市场定位发生本质变化,原有中文名最好再造;(5)目标消费者群体英语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原本采用意译的中文名可重新采用音译与原英语品牌名称同时使用;(4)企业的全球一体化倾向程度越高,原本采用意译的中文名越可能重新采用音译.与原英语品牌名称内涵尽量保持一致.增强消费者对产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感知。最后.提出对跨国经营的中资企业的产品品牌名称处理策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实践小贴士     
《销售与管理》2006,(4):I0030-I0031
三种方式构建新品类;创建品牌的7个常见误区;培训经理需要做的五步;成为优秀经理六要素;企业如何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4.
黄建东 《大经贸》2008,(8):88-89
有一种说法,“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技术及品睥,超一流企业卖专利及标准”。也就是说,只有掌握了专利的企业,才能制定标准,才有资格制定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5.
2004年,里斯在其著名的市场定位(positioning)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品牌的定义之作(品牌之源),揭示了品牌背后的关键力量---品类。通过品类定位,将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得到有利的地位,实施攻心为上,占据消费者心灵这片营销的终极市场。  相似文献   

6.
张志 《成功营销》2012,(6):31-I0031
这样的定位与创意执行.在医药品类中是否会成功我们不得而知.但它的思路可供寻找独特市场定位的品牌参考。 一个医药品牌“help”.所售卖的产品——从感冒药、失眠药、头痛药到过敏药.与其他品牌没什么不同。特别的是它的营销.不论命名、包装、产品诉求或是沟通,用极具创意的方式令消费者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7.
点评:一流的企业做品牌,二流的企业做服务,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一部IPHONE手机,没人知晓200多家为其打工的供应商,人们记住的只有“苹果”这个品牌!但愿在不久的将来,全球最具影响力品牌中有更多来自中国的品牌!  相似文献   

8.
你肯定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文化(当然还有其它的变种)。我对这样的说法一直不以为然,因为一流的企业是必须三者皆有才能成为一流,也因为我过去一直以为文化是一个我们作为企业管理者几乎无法掌握的变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品牌》2010,(1):26-26
“产量是钱、质量是命,不能要钱不要命”。质量是产品的基础,没有质量,品牌、竞争、发展都是一句空话。只有打造一流的质量,才能打造一流的产品;只有拥有一流的产品,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商务周刊》2009,(18):95-95
有一种理论在中国很流行: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可是,金融危机一来,做标准的华尔街投行整体倒下,做品牌的通用汽车濒临倒闭的边缘,做产品的苹果则红红火火。在中国有着同样的故事。做标准的唐氏兄弟早就不见了踪影,做品牌的蒙牛在毒牛奶事件中名声一落千丈,相反,只会生产的没出息的三元牛奶却在全行业丑闻中得以身免,产品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1.
克文 《广告大观》2006,(1S):59-62
与狼共舞第二步:打造品类 市场细分是有必要的,按照市场的高、中、低三层布局,一个烟厂至多有5个核心品牌而已,其余的可能就要通过同品牌差异化来实现品种增加。而国内的烟厂动辄十几个品牌,完全靠品种策略来进行竞争是不理智的,这样不但耗费资源而且会造成目标对手增多,远不如实现单品牌的市场突破。品牌营销需要打造产品力:包括品类构建、产品组合和品牌传奇。品类的构建将使企业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从而处于领导地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如果企业都能意识到“一流的企业搞标准,二流的企业树品牌,三流的企业造产品。”家电行业的标准也许就不用采取这样强制执行的方法了。  相似文献   

13.
在英国的烘豆品类市场总额中,亨氏(Heinz)产品占有令人羡慕的64%市场份额一如果一定要说这个市场有什么品类龙头的话,那么亨氏当之无愧。该品类市场规模每年的增长速度大概是3%,而各个品牌如何让自己增长得更快呢?回答这个问题很有难度,在我看来,就像在经济疲软期让品牌增长转负为正那么难。然而,亨氏品牌做到了。  相似文献   

14.
品牌医药工业关注的是自己有限的单品,商业连锁关注品类与产品群。工业关注产品的销售方法和结果。着眼长期利益。商业更关注阶段性的销售。从市场角度,身处一线的商业企业比品牌医药工业更了解市场和消费者。从品牌角度.医药生产企业很关注品牌打造。一个核心品种打造企业品牌,品牌带动一系列产品的延伸,商业连锁往往关注一些非品牌、高毛利的产品,在近期新医改以后,它们开始通过一些方式,打造自有品牌或商标品种。  相似文献   

15.
叶小果 《网际商务》2014,(12):87-88
F先生的那些品类庞杂的产品,如今回忆起来就像读讣告,如果不是偶尔在浏览新闻时跳出来,我已经忘了他,正如大众之于F先生那个高调的品牌一般。那个品牌的英文名称与爱国谐音,因而F先生习惯打着“爱国”的旗号宣传公司的产品,还宣称“抗日”(打败日本品牌)、“反(国际品牌)围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告》2013,(1):60-63
"娱乐美食潮牌"的发展战略,跳出品类做品牌,让周黑鸭从传统卤味品类中脱颖而出,从完美的"味觉诱惑",蜕变为全方位的魅力吸引,使周黑鸭以一种崭新的品牌形象,迅速在全国市场刮起周黑鸭品牌风暴。有这样一只特立独行的鸭子,它身上充满了娱乐精神和潮流范儿,和它一起玩,一起时尚,一起分享,与它结交,你一定更加快乐。它,就是"娱乐美食潮牌"周黑鸭。2010年12月,在休闲卤味品类还停留在"卖产品"阶段时,周黑鸭与擅长  相似文献   

17.
赵晶 《糖烟酒周刊》2004,(24):B002-B003
近几年,白酒新企业、新产品、新品牌不断涌现.除个别大企业的新产品仍沿用老产品的通路外,绝大多数产品都自己去开拓市场。这样,市场开拓费用就摆到了眼前。很多企业觉得自己投入很多,年底一结算却收效甚微;有的企业投入不大。回款额却相当高;还有的企业投  相似文献   

18.
在每家店开业前,他们都会对周围社区的居民进行“陌生拜访”;他们不和开在一流、二流商圈的企业比豪华,却依然创造了“豪华”的成绩。 福建诺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奇),走的就是这种平民的路线,并首创了PFM(平价Parity、流行Fashion、多样Multiple)经营理念。经营品类主要是男士服装,风格以商务休闲和一部分时尚为主,价格普遍在100~300元之间。  相似文献   

19.
梁剑 《中国品牌》2016,(4):28-29
把品牌做成信仰、让智慧发挥到极致。美的迫切希望煮这碗米饭的锅能贴上"良工和匠心制造"的标签"作为一个制造业企业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产品的领先性,如何做到产品的领先性?我们需要不断利用新的技术,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要能给用户带来一种极致的体验,这样才能称之为一个好产品。美的生产电饭煲的事业部,每年要花110万元买中国消费者常见的各种品类大米,做各种测试。"  相似文献   

20.
《网际商务》2014,(5):14-15
许多品牌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希望提升市场份额。它们尝试不同的战术,从新产品功能创新、特点创新、价格促销到提升产品质量、提供增值服务。有些企业甚至投入巨资做娱乐广告赢得消费者的心,赢得产品品类优势。但问题在于,这些方法通常无法带来真正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