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CPI指数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指数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文章利用SPSS、E-Views软件,将时间序列的ARIMA模型应用于中国地区CPI指数分析,通过对CPI指数进行拟合、预测分析,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陆军  梁静瑜 《世界经济》2007,30(4):13-24
本文介绍与分析了金融状况指数(FCI)的定义及作用,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中国的FCI,对其波动的原因进行了解释。通过对FCI与GDP增长率关系以及FCI对CPI预测能力的检验发现,在样本期內PCI与CDP增长率走势较吻合,且FCI对CPI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因此,本文认为,FCI可以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中国CPI指数的预测问题.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CPI指数的八个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技术建立起中国CPI指数的预测模型并对我国实际的CPI指数进行了预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PCA—SVM模型能够有效地对CPI指数进行短期预测。最后.与单纯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结果做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模型应用于CPI预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4.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反映经济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搜集整理的舆情大数据,以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为研究工具,对舆情大数据在PMI走势分析预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舆情数据与PMI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关系,其中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制造业PMI数据的相关性最强,说明舆情大数据在PMI走势预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二是不同来源、不同敏感度的舆情数据与PMI数据的相关关系存在较大差异,说明不同群体对经济的倾向明显不同,表现出“不对称的螺旋”特征。三是利用舆情数据可以在较小误差范围内实现PMI指数预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回归分析三种统计指标分析了CPI与GDP的关系 ,指出CPI作为通货膨胀指标的可行性。要实现CPI的控制目标 ,应以M 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黄秀海 《特区经济》2014,(8):203-205
根据浙江省抽样调查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探索居民消费的"自然"结构,测度各阶层居民消费的权重,首次提出并构建了多层次CPI指数体系。分析发现:政府发布的CPI指标远远低于汇编的多层次CPI指标;与居民实际感受的CPI指标对比,按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就业状况分类汇编的CPI指标差距最小。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救市     
王铮 《上海国资》2008,(11):48-51
似乎是转瞬之间.中国宏观经济已沧海桑田。 2008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还强势延续长达5年的2位数势头.同比增长10.4%.CPI指数为7.9%。经济学家们据此曾预测.CPI将在年内将创新高.而如何控制通货膨胀亦是当时各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系是否健康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高速的经济增长会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各有说法.本文根据1990-2010年的CPI,PPI,GDP,M2的年度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ADF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并根据此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广州市2000年1季度~2007年2季度的季度数据,本文运用协整方法、Granger检验对广州市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与地区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等区域经济指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与地区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同时地区GDP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二者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标,与制造业乃至整个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研究制造业PMI与进出口的关系能够为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文章采用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制造业PMI和进口、出口的月度数据,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并结合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制造业PMI可以对进口和出口进行预测,短期内制造业PMI的冲击会对进口和出口造成长期、显著的影响。根据预测结果可以适时采取调控措施,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main causes of inflation in China since the early 21st century are changes in the public's inflation expectations.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may not be adequate to cap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ce changes and money supply growth, as the economic system evolves and people's income and wealth grow. An examination of China's GDP deflator and broad money supply relative to nominal GDP show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eries is relatively weak. A further examination of China's monthly CPI series over the period 2001–2010 reveals that the autoregressive models are a better fit than the moving average models,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role of CPI expectations has been significant and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 importance of inflation expectations in CPI movement, we believe the Central Bank's monetary policy that targets CPI inflation should emphasize the use of policy instruments that have direct and strong communication links with the public. Quantitative measures would have their own use, but their effectiveness would be unlikely to match that of interest rate measures, especially from a short‐term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empirically the effect of corruption on countries' economic efficiency. By using a sample of 79 countries for the time period 2000–2006 the paper applies DEA window analysis and econometric panel data technique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re is a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tries' corruption perception levels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Furthermore, it appears that corruption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countries' economic efficiency. For the first time the turning points of such a relationship are being produced indicating that on average terms and regardless of countries' economic structure, 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 (CPI) above five initiate a positive effect on a countries' economic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指标,将科技产出指标在科技成果、技术扩散和销售能力3个层次上分为6个二级指标。首先对科技产出指标和GDP进行相关性分析,其次对GDP和6个二级指标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差分处理,建立时间序列的3个VAR模型,运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单位根检验和Engle-Granger 协整检验,得出通过检验的模型,对模型进行单变量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到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和专利授权数对GDP的贡献度。最后针对新疆未来经济高质量、健康和稳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提出引入网络搜索数据指标的动态计量模型研究国际入境旅游需求问题。实证研究数据为面板数据,时间范围为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游客来源地为21个中国旅游主要客源国,研究模型为静态及动态GMM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客源地国民生产总值对入境中国旅游起到正相关作用,国民生产越高,入境中国数越多,客源地与人民币汇率与入境数成负相关关系,即汇率越高,入境中国数越少,客源地对中国景区的搜索指数与入境数成正相关关系,搜索指数越高,入境数越高。总之,实证结果表明,客源地GDP、与人民币对入境中国旅游影响显著,与此同时,本入纳入模型的新变量搜索指数对入境中国旅游同样作用显著,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为了提高入境中国旅游人数,除了要关注传播经济指标外,还必须高度关注网络信息建设、信息反馈,因为网络关注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盛煜  杨桂元 《科技和产业》2014,14(11):104-107
利用2005年至2013年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与相应时期的上证综合指数的相关数据,采用协整关系检验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以此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PMI与上证综合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PMI是上证综合指数的Granger原因,而上证综合指数不是PMI的Granger原因,进而表明PMI有助于对上证综合指数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李艳 《特区经济》2012,(9):84-86
近年来,在持续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我国商品房市场开始出现成交量大幅下滑,房价逐步松动下滑的现象。但在此期间,房地产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不仅强于大盘走势,而且其波动幅度也高于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为此,本文选择房地产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指数为因变量,选择上证综指、发电量增长率、CPI、人民币贷款利率、房地产价格指数五个因素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统计建模,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房地产上市公司股价波动除具有一般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系统性、集聚性等特点外,还具有与人民币贷款利率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负相关的特点。受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中国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实体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不断积累的金融风险将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金融安全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因此,有必要构建我国整体及各区域的金融安全评估体系。根据2011-2019年第三季度(共计35个季度)的数据,从宏观经济环境、财政和金融三个维度选取指标并运用熵值法进行赋权,对全国及四大经济区域的金融安全指数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发现:①观测期内全国金融安全指数在整体上呈持续下行趋势,尤其是在2011-2012年二季度间出现了大幅下降;②四大经济区域的金融安全指数在2011-2015年一季度间均呈下行趋势,在2015年二季度至2019年三季度间相对稳定但一直处于低位。研究表明,观测期内我国整体及各区域的金融安全水平都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下降态势,四大经济区域的金融安全指数变化走势均不同且呈现出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张凯  周新苗 《特区经济》2020,(3):95-100
本文用Logit模型将贷款损失率转化为金融稳定性综合指标,并以此作为被解释变量,以CPI、GDP和利率等宏观经济因素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做出各宏观经济因素的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下一期的相应经济数据进行预测,并对下一期经济分别受各项宏观经济变量极端可信冲击下进行压力测试。研究结果显示,以上三种宏观经济因素对贷款损失率影响显著,其系数的经济意义也与现实相符。此外,根据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关于利率的研究部分准确验证了我国利率的产出经济效应和货币政策的时滞期。本文为政府降低贷款损失率,提高金融稳定性而进行系统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海经济》2011,(12):30-32
正当人们在为全球经济会否出现二次衰退而忧心忡忡时,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8月集体陷入停滞,沉重打击了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希望,经济二次探底的猜测瞬间散播全球。  相似文献   

20.
孟泽龙 《特区经济》2014,(7):106-108
本文通过34年来CPI变化率同M0、M1、M2、GDP增长率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对于物价水平变动有显著影响;且上一年的GDP对CPI变化率有着明显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采用各种调控手段保证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引起的;此外,从货币供应量的三个统计口径来看,M2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优于M0和M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