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萱 《生产力研究》2007,(9):43-44,89
随着我国将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必将成为中外资银行新一轮竞争的重点领域。我国银行零售业务存在着产品品种和结构单一,服务无差异化等问题,因此在开展零售业务时,商业银行应从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入手,在实行客户群细分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银行零售业务的品种和范围,利用科技手段完善服务渠道。  相似文献   

2.
渠道建设关乎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零售银行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零售银行业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渠道面临着分流、优化和整合的难题.本文结合现阶段零售银行服务渠道存在的问题,对榘道的优化和整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私人银行随着外资银行的涌入进入我国,它与个人理财不同,主要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财富管理产品及个性化服务,具有更高私密性。本文针对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私人银行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我国宣布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在制度待遇上,外资银行将与国内银行站在同一起点上。2006年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我国,意味着我国内资银行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将与外资银行展开各方位的竞争,从而对我国银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首先了分析目前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进而分析了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的影响和冲击,最后论述积极迎接外资银行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耕尘 《经济导刊》2007,(1):83-83
最近发生了一件注定要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那便是标志我国全面履行入世的基本承诺,面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公布.该条例有关外资银行分行百万门槛的一个条款引起了广泛关注.是怎么回事呢?具体说来就是,虽然我国全面履行入世的基本承诺,面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但是,只有在中国本土注册的外资银行分行才享有全面的国民待遇.而对于那些不在中国本土注册的外资银行分行来说,它们依然要受到某些方面的限制.这个限制便是,外国银行分行只可以吸收中国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  相似文献   

6.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挑战及国内银行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临"入世"后更大程度上的经济开放,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给国内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从而给我国银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结合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客观地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并针对性提出了提升国内银行自身的综合竞争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上个世纪最后四十年见证了国际银行业务和跨国银行业务显著增长的历程。推动这一发展的力量包括全球化、解除管制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在19世纪及20世纪初发生的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跨国银行业务发展浪潮中,那些来自殖民宗主国的银行领导了时代潮流。而在最近的这次跨国银行业务扩张中,美国的金融机构占据了领导地位,这是与第一次明显不同的。因此,许多学术文章都着重研究美国的银行,包括他们的动机、经营战略以及国际化经验。此外,与银行业国际化的第一阶段相比,此次银行业的国际化扩张更大程度地突出了批发和机构银行业务,而不是零售银行业务(除了少数例外)。  相似文献   

8.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选取我国银行市场上占主要地位的14家银行1994-2004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国内银行的流动性、非利息收入、经营费用和资产收益率降低,并使其资产质量下降,风险增加,但是技术外溢效应以及对国内银行盈利性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且,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对国有银行造成的冲击小于股份制银行.本文还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售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一类主要业务.随着银行业改革的深入,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竞争也日益激烈.本文从研究国内零售银行业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改革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了综合系统的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入世至今,银行业5年保护期已经彻底结束。2006年12月11日起,中国面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外资银行在外汇业务和国际结算等方面的优势将吸引“走出去”的企业,给中国离岸银行业务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中国银行业应在进一步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的能力,大力发展离岸银行业务,形成银企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伴随WTO过渡期的结束,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以及国内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对国有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是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中坚阶段,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愈加倾向于在零售板块逐鹿中原,而欧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发展较为发达,在银行各项收入中的比重稳步提升。融资脱媒和技术脱媒的压力,迫使商业银行大力开发零售业务市场。中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现状需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及中间业务三大分类来来分析,从而进一步揭示其存在的三大问题:业务体系理论问题、组织管理问题及业务发展问题。中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趋势,长远来看,传统的零售业务已经是各家商业银行都具备的产品,仅有刚开始发展的私人银行业务还没有普遍存在于各商业银行。如何打造自身品牌、找到自身特色,增强银行客户对零售银行业务的认可和忠诚度,需要各家商业银行对自身原有零售银行业务进行转型与创新。如何转型,如何创新,是摆在各银行面前的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入世的步伐大大加快,中国的银行业已感受到了外资银行挟势而来的威力,截至1999底,我国境内共设有外国银行分行157家,当地注册银行13家,外资财务公司7家,外国银行代表处248家.根据中国与美国签定的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中国将在5年间分两阶段对外开放.对此,香港渣打银行最近一项研究报告预期,10年后外资银行在中国贷款市场的占有率将由目前较低水平上升到8%.中国在入世头两年将先允许外资银行进行以国内企业为对象的人民币业务,而在5年内,将会让外资银行发展个人银行业务.中国人口众多且经济增长迅速,除了对银行零售产品,如信用卡有很大需求外,银行贷款的需求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面向社会富裕人士提供的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专业化一揽子高层次金融服务.本文从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入手,详细分析了国内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途径,以求更好的促肋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富裕人群规模不断扩大,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私人银行业务以丰厚的利润备受国际银行业重视,在欧美国家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也受国内银行的重视。本文从私人银行业务概念入手,分析我国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我国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建茹 《资本市场》2005,(12):65-66
作为花旗银行中国零售银行首席运营官,申卓胜先生负责花旗零售银行业务在中国的战略、管理及运作。申卓胜先生在银行零售业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在花旗任职已有15年之久,其中在多个领域担任了不同要职,如内部审计、房贷、研发、风险控制等。在2004年来中国之前,申卓胜先生在印度担任花旗印度零售银行的分行业务及财富管理主管一职。在11月3日的新书首发式之后,《资本市场》记者对申卓胜先生进行了专访。个人理财是核心业务《资本市场》:我们大家都认为,外资银行期盼的盛宴是全面开放的中国银行业——按照WTO协定,2006年中国银行业将对外资银…  相似文献   

17.
李峰  郭培志 《经济论坛》2006,(14):102-103
一、从我国的入世承诺看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领域过渡期即将结束,对于国内银行业的保护将宣告终结,随之而来的将是大量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外资银行来到我国的市场,与国内银行业进行竞争。入世后我国对于外资银行进入地域的限制将取消,这意味着外资银行可以进入国内的任意一个地区。目前来看,外资银行多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从事银行业务,但是对于目前发展比较落后或是经济发展不是太好的地区,外资银行很少进入从事银行业务。外资银行分布的这种状况显然不是我国所希望看到的,尤其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不相适…  相似文献   

18.
对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燕 《经济论坛》2004,(23):18-19
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金融开放对现行汇率制度的冲击。首先,加入WTO,对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都将实行国民待遇,外资银行将在各方面与国内银行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满足各银行对本币即外汇头寸调剂的需要,现存的以会员制为主体、封闭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将难以为续,必然逐渐走向开放。其次,外资银行在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后,  相似文献   

19.
盛梅 《经济导刊》1999,(5):69-72
随着金融业全能化、国际化、创新化趋势的不断发展,金融业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零售银行业上演了一局群雄逐鹿的竞争局面。老牌英国银行,巴克莱对此局面也不得不重新思考“现代银行业到底是什么”,不得不重新设计发展战略。当巴克莱银行的老板马丁·泰勒向董事会提交了一份把英国最有声望的银行分解成两个核心业务部门:即零售银行业务和公司银行业务的发展计划,但是他碰了一鼻子灰。46岁的泰勒5年多前进入银行业,他早已对几位董事在俄罗斯债券交易中造成的损失表示不满。1998年11月,泰勒决定离开巴克莱银行…  相似文献   

20.
彭立铭  范磊  肖向前   《经济视角》2006,(2):19-22
一、英国银行发展战略 劳埃德银行是英国四大银行之一.成立于1765年.原各泰勒与劳埃德公司。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行实现了银行经营战略的转型.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自1986年对股票市场和投资银行业放松管制.即金融业的“大震”后.其他清算银行采取对传统英国零售银行业务补充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