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许可 《海南金融》2011,(4):27-30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层次性、互补性使得区域产业合作和转移成为可能.在泛珠地区产业转移中,区域产业结构同质化、金融服务层次不高以及规范化制度的缺乏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泛珠三角产业合作和转移.搭建产业群新型融资平台、强化"泛珠"区域产业整体布局和规划以及建立"泛珠"地区地方立法协调机制或许能成为破除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合...  相似文献   

2.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迫切要求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推进区域内金融合作进程.但是,目前区域内金融合作的统筹规划、运行机制仍显不足,基础设施平台欠缺,限制了合作的意愿和动力,同时,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等问题影响金融合作的深层次拓展.在当前金融制度框架下,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应遵循"平等、互惠、自愿、双赢"和"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近期内,应侧重于建立健全区域金融信息沟通平台;中长期内,要侧重于构建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李捍东 《中国金融》2007,(14):12-13
作为泛珠三角区域的成员,近年来广东省结合本省实际,积极利用香港金融服务业优势,以粤港金融合作为主轴,在区域金融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推动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积累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4.
搭建泛珠三角区域商业银行合作发展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洪 《南方金融》2006,(7):23-25
随着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的推进,经济一体化为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对商业银行提出了区域联动服务的需求。为参与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市场竞争,泛珠三角区域商业银行应加强合作,搭建区域商业银行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5.
从2003年末,广东省率先提出了泛珠三角合作的,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资源禀赋的差异,泛珠三角合作高调出场,并且在前两年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然而经过五年多时间的发展,泛珠三角合作也暴露除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合作不深入,缺乏统一的协调,诸侯经济状况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一些讨论,并提出相应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叶欣  钱阳 《中国税务》2013,(11):68-68
9月24日,第九届泛珠三角区域地税合作会议在贵阳召开。来自广东、四川、云南、湖南、福建、江西、海南、贵州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税局的百余名代表,围绕“合作发展共创未来”主题,突出“多彩贵州行、合作新起点”,开展深入探讨,交流经验心得,共谋发展大计。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鸣明出席并致辞。  相似文献   

7.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North在1968年曾在对制度及制度变迁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路径依赖理论。他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错误的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状态。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要脱身而出就十分困难。因此,在制度变迁与创新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并不断解决“路径依赖”问题。  相似文献   

8.
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必将随着经济合作的深化而掀起高潮。本文首先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性,然后探讨了其对区域金融合作进一步深化的制约,最后提出推进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对策,包括建立高层次、有效的区域金融合作协调机制,采取分层次的区域金融合作,建立区域性金融市场,打造区域金融信息统一平台等。  相似文献   

9.
林铁钢 《中国金融》2006,(16):10-11
“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金融论坛”2006年7月13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来自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9个省(区)金融学会的代表在论坛上发言,香港银行学会、澳门金融管理局也首次派代表出席论坛并发言。江西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吴新雄到会并致辞。会后,《中国金融》杂志记者对吴新雄副省长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加强泛珠三角区域的金融合作,应打破泛珠三角之间的金融经济界限,充分利用CEPA提供的新机遇,发挥各自的优势,以促进彼此之间已有的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在泛珠三角加强金融合作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构建泛珠三角金融合作的保障体系,寻求区域内金融合作长期和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颜蕾  丁攀  李霞 《海南金融》2009,(5):34-38
财政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研究财政收支及平衡对于国家制定合适的财政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泛珠九省区的财政收入、支出和财政平衡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泛珠九省区之间财政收支结构异同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合理构建各省区财政收支结构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解释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决定因素,本文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公司的价值会因对价的支付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会通过预期股改后的公司价值来决定对价。因此,对价和公司价值是相互联系的内生变量。其他外生变量或直接作用于对价,或通过影响公司的价值来影响对价。与现有相关文献中的单方程模型不同,本文模型将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合理地引入模型,因而更为系统地解释了对价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事业单位改革和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政府在发展社会事业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公共服务的多层次性和群众需求的多样化特征使得政府无力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公共服务供给者.因此,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上,一是要坚持多元化的改革取向,让能走向市场的事业单位进入市场,政府集中财力保障基础性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要动员社会力量举办社会事业,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三是要正确看待当前社会事业领域中非营利性组织的地位作用,并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为了取得理想的改革效果,财政必须要从改进拨款方式、加强绩效考评入手,加强对社会事业支出的管理.同时还应完善相关优惠政策,调动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及其改革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国,对农业长期实行补贴政策。1995年以来,为适应WTO《农业协议》的要求,美国不断调整补贴形式,减少“黄箱”政策,扩大“绿箱”政策。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及改革趋势对优化我国农业补贴的方式,特别是设计金融支农的政策措施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资本市场的完善,创新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症结在于资本市场发展存在缺陷。国有企业改革要想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突破口就在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自身功能的完善和发展,既可以为国有企业开辟新的资金源,降低高负债率;又能通过完善企业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进而改善融资机构,提高国有企业的绩效;还能通过流动性功能的加强,促进企业产权重组。其核心是构建一个完善、成熟、规范的市场机制,实现资本资源的优化,高效配置,最终从微观的、供给的层面来促进经济增长。为此,需以资源配置为核心,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以创新为动力,推动资本市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资金占用衡量利益侵占,以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背景,将家族上市公司按照上市方式划分为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类型,研究家族企业上市方式与家族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相比通过IPO直接上市的公司,以间接方式上市的家族企业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程度更高。本文认为,上市方式差异的根源在于其监管政策的不同,导致盈余信息质量的下降,因此,有必要在政策层面加强对间接上市企业的监管,从源头上降低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动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利率改革三十年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逐渐提出来的,是经济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深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和内在要求。纵观三十年的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大体经历了改革起步、大力推进、改革深入和改革攻坚这四个阶段,已经闯出了一条宽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道路。目前,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制度条件上都已不存在重大阻碍,只要继续深入探索,加强研究,把握好节奏,一定能够最终完成利率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发展与风险资本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有助于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世界上成功的高科技产业集群,都无一例外地依靠风险资本投资发动机的推动.我国也应以风险资本投资作为驱动器,促进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论述中国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社会基础,然后分析中国房地产税改革和实施的困难与阻力,尤其是社会对房地产税的认识误区,比如对房地产税本质的认识,与土地出让金的混淆等,进而论述房地产税的功能、改革的目标和目的,最后提出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建议.本文突出强调房地产税改革的近期目标应该以税制自身的改革、税制现代化,以及税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目的,而地方财政收入功能应该放到长期的目标中.建议国家采取"中央定调子,地方定方案"的策略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相似文献   

20.
卓锴化 《财政科学》2020,(5):154-160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德国形成了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保险三个支柱组成的养老保险制度,较为科学地划分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有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保障了老年人权益。当前,我国养老保险既面临着制度建设、夯实运行机制的任务,又面临着应对人口老龄化进行改革的压力,笔者建议借鉴德国做法,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养老保险统筹制度,补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短板,确保基金长期可持续运行。同时,大力支持发展企业(职业)年金,积极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加快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