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现实出发,从私有股权分散化企业中代理人局部利益与企业整体风险之间的矛盾、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生产经营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和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四大具体矛盾,拓展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具体表现,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原理的发展和创新。分析发现,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应对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各种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矛盾,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矛盾。随着这些矛盾的运动与发展,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仍然不可避免地生成。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虽有科技方面和政策方面的原因,但金融全球化、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对它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金融全球化、美国经济的良好势头以及近些年的各种金融、经济危机促使大量国际资本进入美国,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时美国经济的增长,股市的飙升又吸引了更多的国际资本,继续维持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此形成了美国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张媔 《全国商情》2012,(8):90-91
目前,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虽然表面平息,但引起的全球经济和政治矛盾并没得到真正解决,相反,这次首先在美国金融界爆发的危机比以往任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深刻。自美国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表示出极大关注。本文对2008年以后学界对经济危机根源的解读进行概括和分析,并回顾马克思的危机理论及当前学者的发展,最后,提出对经济危机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很多学者对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做了相应的分析,但是,他们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没有深层次挖掘造成此次经济危机最根本的原因。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表明,生产相对过剩是引起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居民消费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的积累,是爆发这场经济危机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社会化大生产导致破产法价值内涵发生变化,由传统的债权人本位或者债务人本位转向社会本位,由形式平等转向实质平等。社会本位和对实质平等的追求是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破产法新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危机对广东加工贸易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是广东经济的重要部分,美国次贷危机引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外需减弱,对广东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冲击。本文运用加工贸易增值率及计量分析方法,探讨1987—2008年加工贸易对广东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对广东经济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加工贸易出口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加工贸易进口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世界经济危机对广东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广东加工贸易如何在“危”中求“机”和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论述了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着重阐述了其模式创新,利益融合,内涵拓展等有利因素。同时也论述了经济全球化不利因素,阐述了经济危机,社会动乱,大国对抗等经济矛盾。末尾提示怎样应付经济全球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被全世界人民关注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本论》在欧美地区的畅销。本文从《资本论》的角度出发,在介绍了《资本论》中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之后,分析了现实经济危机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看似矛盾的表现,得出了危机的实质仍然符合马克思理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这次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根源和特点,批驳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中国储蓄率高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的谬论,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雇用劳动制度是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癌症”;对中国如何防治金融经济危机提出了六点看法与建议,特别提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防范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建议全党要掀起一个学习《资本论》的热潮,以提高防治金融经济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劳动异化、虚假的社会价值与经济危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和暴露,根源于由于劳动异化所造成的资本主义制度。虚假的社会价值是这一制度下所有商品所具有的特征(而不仅仅限于农产品)。同时,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是这一制度下劳动异化的两个方面,这本身是对价值规律所要求的按比例生产与分配的一种背离,诱发了经济危机。实体经济中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促使资本家在虚拟经济中开足马力。金融组织和工具的不断创新将资本家竞争和榨取剩余价值的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导致了大量虚假的社会价值,引发了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背后仍然是经济危机,这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近期国际金融危机正是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标志,是二战后矛盾积累的必然结果。1945年至今的60多年中,以美国为首的垄断资本主义进入了国际超级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具有与以往不同的七大特征,最基本的就是以金融——虚拟资本国际垄断并与信息技术垄断紧密结合而主导经济全球化。经过四个时期的发展,美国的金融膨胀和美元霸权王国,使它必然成为最大的"虚泡王国",爆发牵动世界的经济危机,加剧三大矛盾,宣告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的破产。现在世界经济达到了新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增长,其经济发展以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为显著特征。这与传统的经济理论发生了矛盾。本文通过对美国此次经济扩张具有深远影响的中长期因素的分析,揭示了美国“新经济”增长的奥秘,以期能为经济决策部门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转移为实体经济危机,为了克服现有经济危机并提高经济成长潜力,迎接气候变化,各国都提出了绿色增长政策并且越来越关心绿色增长问题。为此,中国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相关限定措施,寻求既不减缓经济涨势又能保护环境的方法,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大凡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即当一国的生产力经过一定的发展之后,其狭小的国内市场容易就必然与日益膨胀的生产能力形成矛盾,致使出现大量的失业、产品过剩的经济危机或者是间接性的开工不足,最后导致一国经济向国外市场扩张,甚至不惜使用一切手段保护本国市场并去争夺国外市场,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顺畅。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是一切社会因素进步发展的一般性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条件。但是,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增长速度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而是通过社会分配环节相互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的分配方式直接相关,而经济分配方式又与经济增长速度的辨证统一,经济增长通过社会分配方式作用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经济转型后期利益竞争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差距扩大。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绝大多数人所享有,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必须通过社会分配使经济增长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进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之于银行或保险,证券更直接的作用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说,证券市场的震荡必然会导致实体经济出现危机。以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为代表的一系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导火索,都是证券市场的震荡。吸取过去的惨痛教训,世界各国无不把保护证券市场稳定作为维持经济稳定、社会稳定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球经济、金融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起因,迅速发展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再而扩展到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导致各国金融动荡、经济下滑、企业倒闭、失业率大增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个社会需要法治和法院,因为法院通过法治可以把解决复杂社会矛盾、化解纠纷服务大局的过程技术化、程序化、法律化,能够以较小的成本缓冲、化解社会的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现实中,世界经济正经历低迷和调整期,受此冲击与影响,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困难都已经或者可能转化为各类案件进入司法领域。经济环境变化通常诱致司法制度变迁,针对当前审判工作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人民法院应努力实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人民法院应突出司法服务的重点,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通过具体性的制度安排,为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司法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继2008年以来,欧洲和美国经济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放缓,虽然我国保持了较为平缓的增长,嘉兴作为东南沿海城市,借助上海和杭州经济圈的带动,外贸主打产业保持了在全国来看平稳增长。但是,进入2015年之后,嘉兴整体外贸增长速度与往年同期相比均为负数。经济进入了增长放缓的新常态,在新一轮的经济调整中,嘉兴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倍增,转型应从组织、模式、技术、产品等多视角推进,外贸企业在转型中应关注国际电子商务新变化,因地制宜地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由美国始发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在全球蔓延之后,中国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此次危机爆发至今,全球经济增长仍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中;纷繁复杂的经济结构问题也凸显在中国经济面前。在诸多经济结构问题中,启动内需并不是"后经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结构难题的根源,解决有效需求问题才是最为核心的问题,主要的经济结构问题都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围绕此问题,建立了新的收入—支出模型对有效需求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该采取调节收入分配结构、保证较高的名义经济增长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