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认为,知识扩散为社会转型提供意识形成动力和技术动力,欠发达地区农村知识传播有3种途径:学校教育、媒介传播、口述文化;并具体分析了3种传播方式的传播特点,覆盖的社会阶层以及影响力;各种报刊在县、镇及农村的发行种类、零售量以及消费群体;农民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视剧的社会文化背景;口述文化对于农村人际互动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农业地区的农民在生活中形成不同的口述文化圈中口述文化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据此,作者认为,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的知识传播方式是传统社会结构、生活条件与习俗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乡村社会变迁场景中的婚嫁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透过对一个地区两个时期的婚俗比较,发现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农村改革开启了农村社会婚嫁习俗各个方面的重塑,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农村社会婚嫁习俗形式的更迭和内容的变异。在此意义上,乡村婚姻习俗的变迁过程实际是传统婚姻习俗与现代婚姻理念的互动过程,互动的结果并不是哪一方完全消灭对方,而是由冲突而融合,由融合而再造。农民正对传统婚嫁习俗和现代婚姻文化二者同时进行扬弃,从而创造了一种包含两者因素又不同于任何一方的婚俗新样态。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农村土地及其利用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但在目前人们的土地价值观仍然是较为单一的经济价值观而缺乏文化价值考虑的情况下,一些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行为已经或者正在对农村中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传统文化造成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4.
湘西农村地名记录着湘西地区的语言,蕴涵着湘西地区的独特文化,湘西农村地名既是土家族和苗族文化的记忆和"名片",也是湘西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历史产物和地质文化变迁的"活化石".本文通过开展湘西农村地名纪事研究,挖掘湘西农村地名的文化内涵,为弘扬湘西地域传统文化、发展地方经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前,云南民族地区农户土地资源相对静态归缩和单一利用刚性,忽略了土地使用权能的置换与动态组合,制约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步伐,全面冷静地分析民族地区农户土地流转缓慢的原因,创优土地流转内外环境.为加快土地流转提供内在动力和外部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6.
一、1929年无锡农村调查的背景及过程1928年,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关于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的两个决议,重申了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并明确指出在农村中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但当时理论界对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有不同看法和争论的。1929年陈翰笙同志主持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从事农村经济研究工作。这一年的春季,该所着手进行无锡农村调查,企图通过对农村的实地调查,了解农村经济情况,认识农村社会性质和农村中革命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7.
张丽 《山西农经》2020,(2):63-63,65
在社会发展新阶段,我国注重推进农村地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统一化经营管理,使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发展。在农村地区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型模式。土地流转能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现代化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广大农民获取了相应经济效益,能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稳定发展。分析了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土地流转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8.
刘红 《农业经济》2012,(5):64-66
我国的广大农村仍然处于“乡土社会”,村民在解决纠纷尤其是民事纠纷时,非常重视“情、礼、理”即传统的民间法,除非不得已才会诉诸法律.从农村社会的民事纠纷以及民间法的形成及特征出发,探寻在解决农村民事纠纷,之所以适当适用民间法的法理十分有必要.法律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中国社会的具体国情也要求法官在处理农村民事纠纷时,注意民间法的适用.但是民间法毕竟不是国家制定的法律,所以在具体适用时要注意灵活性、地域性以及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三峡移民迁入安置区后在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浙江安置区的特点,分析移民的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对地理环境、资源环境、人工环境、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的适应性,利用社会学统计分析方法对三峡移民外迁浙江的整合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对移民的后期扶持,消除有碍社会调适的不利因素;尊重和保持移民传统生活习俗;解决移民安置和土地配置的矛盾以及关注移民的教育问题等促进社会整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村落共同体处于变迁之中。在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下,传统乡村文化逐渐衰落,传统道德习俗逐步边缘化,社会治理的传统文化基础也逐步离散化。在农民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面临挑战。要想改变农村社会治理与社会实践脱节的困境,需整合乡村文化,实现农村社会的整体性治理,并运用现代理念,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1.
民间借贷的历史有几千年,村民对于这个祖辈传下来的金融机制非常习惯,充分体现了农户金融选择的倾向性.总体看来,在有的地区民间借贷有不断减弱的趋势,但是无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经济禾发达地区,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农村民间借贷的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12.
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既是中国梦、又是农民梦。当今农村社会和农业生产中,农民个体经营和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土地,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虽然国家层面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但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和困扰着土地流转的进程,如在流转过程中各方的利益诉求多元化,市场信息不通彻,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使得土地承包流转出现许多问题,另外由于传统思想中土地是生产生活的根本,还有农民本身知识水平低的问题对流转产生主客观方面的障碍。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则有助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经济》2004,(7):80-80
《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和四川师范大学将于2 0 0 4年9月上旬在四川成都西南财经大学联合召开“解决新时期中国‘三农’问题的新思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一、研讨会的主要议题:1 .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2 .当前农村经济形势和主要问题;3 .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状况和主要问题,包括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4.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5 .健全农村金融体制和统一城乡金融市场;6.征地制度改革和统一城乡土地市场;7.非农产业发展和城乡产业融合;8.农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明清南方田土面积民间计量方法及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面积的多少是衡量一个王朝农业生产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该王朝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反映。中国封建社会丈量工具、大小亩折算标准及各地风俗习惯上的差异,使历代王朝官方所统计和公布的全国耕地面积,其准确性和可信程度存在很大问题。明清时期更为严重。这时期我国南方地区民间习惯不以亩顷,而以产量、租额和田种等为单位计亩。自南宋以来,不以亩顷而以产量、租额和田种等计田的习俗,就在我国南方尤其是闽、浙地区广泛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山区的封闭的自然环境,其实质则是掩盖了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地租剥削。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明清时期官方公布的全国耕地面积名不符实,矛盾和疑点比比皆是,南方乃至北方一些地区民间不以亩顷计田的习俗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李炎媛 《农业经济》2018,(3):102-104
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同时也是农村居民拆借和应急的主要形式,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相比,民间借贷具有手续简便、灵活等特点,但同时也蕴藏着诸多社会风险。为此,完善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尤为重要,针对当前农村地区民间借贷面临的风险因素,应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地区民间借贷法律体系,在立法层面进一步明确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明确民间借贷的监管主体和监管范围,创新民间借贷法律规制路径,减少农村地区民间借贷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改革的发展,传统的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具有弱化趋势,但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却相对滞后于农村社会发展。本文从农村土地的功能视角出发,认为土地的传统社会保障功能是中国特定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土地功能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需要重新审视土地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替代作用,系统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养老问题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养老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尽管农村社会养老事业有所发展,但中国国情决定了家庭养老将长期居于主流地位。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建立在以孝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的基础上。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现代化过程中遭受了重大冲击,作为传统养老文化精神支柱的孝文化出现了衰落和变异,表现在以老人为家庭中心的家长制以及对祖先崇拜的衰微和继嗣文化的动摇。孝文化的衰落削弱了农村年轻人赡养老人的动力,导致重幼轻老、尽孝主体责任模糊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传统德孝文化的教育方式、用现代价值观重构孝文化、建立维护孝文化的社会信用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稀缺性与政府管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稀缺性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探讨政府管制工具.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城市中心、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分别具有竞争特征、转型特征和低收益特征,并因此衍生出不同的土地社会问题.研究结论:政府管制是解决土地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政府应以区域土地资产最大化和社会公正为原则,对不同类型地区实施有差异的管制政策.  相似文献   

19.
民间金融内生成长机制与政府规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以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对民间金融的成因进行经济学和社会一文化人类学的考察,运用规范的博弈论方法对乡土社会网络、信任关系和文化传统在民间金融成长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放贷人条例>中政府应对内生于中国乡土社会的民间金融形式采取分类引导、有序监管和渐进规范的策略,对那些绩效良好且具备规模效应的民间金融组织应逐步合法化,从而优化中国金融体系的总体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农民的生活来源、固定资产和生存保障,但是现在农村逐步的城市化发展使得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民,正在逐渐失去土地,"失地农户"没有了土地保障,又因为其没有其他的社会工作经验,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成为了社会就业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焦点,此文章将结合我国城乡结合地区失地农户供给决策和就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城乡结合地区失地农户生活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