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市场周刊》2012,(5):76-77
《和父亲去旅行》陈铭磻 著 【导读】旅行本就是在喧嚣闹市中寻找到的片刻休息的时光.在这难得的静逸中.感受父亲的博大宽厚是别有感觉的.同样的风景和不同的人看会获得不同的感动。他年父亲带我看景.斯人已逝.如今我又带着孩子来看同样的景.  相似文献   

2.
《广告导报》2004,(6):137-137
说到记忆,就是父亲,或者是说对上一代我们父辈的记忆。最关键的词就是苦难、坚毅和内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父亲是在我最辉煌的时候去世的,我记得是2001年7月14日,北京申奥成功的第二天,我在办公室,老家给我打电话,说我父亲可能是癌症,那个时刻我永远难以忘怀。因为我在农村长大的,父亲受了很多苦,刚能享福的时候他去了。大家都知道,食道癌在治疗过程当中是极其痛苦的,化疗做手术,但是他从来没跟我说过一次他不舒服,没说过一次。而且他不让任何人去看他,他说因为我职业的关系,别人要来看,会给我带来麻烦,我要还这个人情。  相似文献   

3.
《销售与管理》2007,(8):66-66
尊敬的心理师: 您好! 我是浙江温州的一位读者,男.今年三十岁。最近我遇到一个很烦恼的问题.就是我的老婆近来变得很烦.天天唠叨我不会挣钱。因为我虽然在温州长大.生于经商世家,但我的父亲望子成龙.鼓励我考了大学,现毕业后分在温州的某中学教书。你也知道,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的干部.薪水就几千元.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农闲的时候,被亲戚们拉拢着做些买卖,谁知父亲这一做就做上了瘾,五六年了从没间断过。父亲的生意不大,只是贩卖一些农家常用的东西,也没有门脸儿.远集便去,平时就在家里。虽然赚钱不多,父亲却忙得津津有味,很多人都熟悉他。父亲中等个头,一张报@的脸,人们还跟他开玩笑说是“用应过度”。其实父亲是有因病病,尤其是一到三天,农活一忙,痛得就更厉害T。我不忍看他东问西跑的,便骑古自行车带力那个沉甸甸的大包管他去赶集。这天,我早早地到了某场,紧挨着一位卖莱籽的大爷上了摊。十点多钟,是位…  相似文献   

5.
一代人的脱贫 “三爷,不要看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我敢保证.将来我跟培华肯定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时隔30多年.我的父亲还很坚定地说.当时他和他岳父说的这句话,绝对不是吹牛。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我父亲是开拖拉机的,在工地上帮包工头运材料。一天,他上工地运槽钢,一个工人(与我父亲认识但不是装卸工)主动帮忙,站在拖拉机后面指挥我父亲倒车,我父亲倒了一段后,他喊再倒一点。他没有意识到后面已没有退路,我父亲也不知道,刚一倒车就把那个人撞倒在墙上。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事后处理说我父亲要负全责。我想,虽说我父亲的责任很大,但那个人不是装卸工,指挥倒车应该清楚自己所处位置的危险。请问,他一点责任也没有吗?工地包工头是否应该负连带责任?读者陈丽晋陈丽晋同志:您好,鉴于您对该事件的陈述较简…  相似文献   

7.
王跃文 《华商》2014,(15):75-75
作为一位瑶族诗人,黄爱平的诗歌里有一种强烈的对瑶族文化血统的追忆,对瑶族文化虚根的抗拒。他的血脉里流淌的是瑶族的血液,瑶族人民苦难深重的历史,注定了他诗歌灵魂的沉重和苍凉。他不断地用诗歌追问、寻觅,试图印证他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血统,执著而又迷惘。他在《父亲回家》‘诗中这样发问:“谁是他的父亲/谁给他讲述已经逝去的秋天/讲述鸟巢与河流/劳动与汗水/谁会告诉他/生活是一件严肃的事?”诗人在急切的追问之下,又说:“父亲……我不认识他/事实上/我也不认识我自己”。诗人对父亲的渴求和追念是那么焦灼迫切,而父亲在他眼里却又那么的模糊。父亲只能在诗人的遥想中出现,作为诗人的自己,却“不知道他的脏脸和烟卷/更不了解/他的酒量和哭泣……”诗中的父亲是一种隐喻,是诗人对瑶族文化身份和文化血统日渐失传的伤痛,是对日渐模糊的瑶族特征的沉重喟叹。父亲是根,根的缺失使得诗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知变得惶惑而茫然,所以他在诗中说,“事实上/我也不认识我自己。”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3,(9):60-61
我父亲一直是我的业务导师,我会把所有的想法告诉他,不管是愚蠢的.还是严肃的。如果你能有一位商务经验丰富、真正关心你、愿意和你共同讨论的企业家朋友,那么你是非常幸运的。在我25岁生日的时候,我的父亲问我:“你的人生计划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继续我的公关事业,然后结婚、生孩子。”父亲听完就建议我.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创建自己的公关公司呢?  相似文献   

9.
父亲赚的和我花的──一个农家大学生的经济帐刘俊彦儿子在北京上大学,农民父亲的脸上很荣光,连自己节衣缩食也成了一种快乐。前几天父亲给我来了一封信,像年终总结似的.把家里一年的收支列了出来;收入:1、棉花:1028元;2、小麦:刨去提留得120元;3、做...  相似文献   

10.
吃的徒劳     
杜杜 《市场周刊》2010,(12):114-115
真正的幸福有两种.已经失去的幸福和别人的幸福。照《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法国大文豪普鲁斯特的说法,真正的乐园是不复存在的乐园,别人幸福的最佳妙处.是可以入信。换言之,别人的幸福可以给我提供无边的想象驰骋空间.但是一旦同样的幸福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却会忽然有此一问:”咦,原来只是这样么?怎么不像”或者又陡然酲觉:“当年初做父亲看着女儿梳了两个玉女髻在跳舞。  相似文献   

11.
云帆 《商界》2009,(10):150-150
几年前.我在美国碰到一位台湾企业家。这位企业家父亲是1949年去台的大陆老兵.祖籍山东。当他知道我当过二十几年的解放军后,非要请我喝酒,说要请教个问题。席间,他疑惑地说:“我父亲至死也没弄明白.蒋先生几百万全副美械装备的军队,为什么被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打败了?”  相似文献   

12.
长青 《新财富》2006,(3):102-106
“讲诚信不是大企业的专利”王:对于“诚信”的价值,没有人不认同.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可以做到“诚信”。1985年我为新加坡政府编写儒家伦理道德教材时,曾在当地一个中学试讲“诚信”这一条伦理。有学生告诉我:我父亲经营一个钟表店。经常受到欺骗,逼得他为了生存也要欺骗别人。我的回答是,“诚信”对于企业是“生命”,“生命”没有大小。但是一个大企业不诚信,追成的损失会更大。小企业不诚信相对来说会损失少些。这是个取巧的回答。从“功效”的角度去看,能不能说诚信跟企业大小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在布鲁克林读书,后来上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之后就读哈佛法学院,在那儿我让父母大吃一惊。因为只读了两个月我就退学了。我的父亲。是《纽约先驱论坛报》专门负责犯罪新闻的记.他问我:“你准备做什么来谋生呢?”我说:“别问我。”我真的不知道。他又说:“为什么不做些公关呢?”  相似文献   

14.
五湖人 《销售与管理》2005,(10):8-10,13
1993年我开始从事家电销售工作,当时父亲不无担心地问我:你不抽烟、不喝酒又不打牌,从事销售工作能行吗?父亲的担心不无道理,当时的环境下,人们对销售人员的看法就像阿Q老人家“凡尼姑必与和尚私通”的观念一样,认为凡搞销售的人必须会抽烟、喝酒、打牌拉关系,否则趁早别干。当时我确实对自己能否干好这一行没有一点信心,  相似文献   

15.
龚细鹰 《华商》2014,(8):1-1
一天,与一位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是个寡言之人,吃饭期间,他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很少插话。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问道:“爸,怎么了?”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我与他合作过几次,对他印象不错。  相似文献   

16.
如果爱     
童城 《商界》2006,(2):88-90
我的老婆叫黄雅琴。一看这几个字,就会大致知道她是从那种既老式又自负的家庭出来的女子。我的老丈人退休前是市工商局局长,我的父亲则是偏远小镇粮食公司的出纳。而我娶了前者的掌上明珠。  相似文献   

17.
做男保姆,我突破了最后的底线1995年的夏天,我从湘西偏僻山区考上了省城长沙的一所大学。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我不敢有片刻的松懈,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就在我一心扑在学习上的同时,我的爱情鸟也飞来了,同班美丽的戴央向我射出了丘比特之箭。然而,正当我和戴央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翱游时,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改变了我的人生。大三那年,为了筹集我的学费,父亲上山抓蛇时被毒蛇咬伤。当我回到家时,父亲已经离我而去。我恨自己是害死父亲的罪魁祸首,长跪在父亲的灵柩前痛哭不已。面对体弱多病的母亲,面对两个弟弟…  相似文献   

18.
徐牧星的画     
说来徐牧星应该算作画三代.父亲(徐累)、母亲(喻慧)都是国画院的职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外公(喻继高)更是著名.中南海、钓鱼台、人民大会堂、政协礼堂等国家重要场所都挂着他的大作。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自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画画写字信手拈来.  相似文献   

19.
设想一下有一件看不见的斗篷,就像哈里·波特从他父亲那里继承来的那件一样,让你穿上就会成为隐身人.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衣服?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现在可以做到这一点了。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父亲陈志同志诞生于1910年1月19日(农历己酉年12月初九),出生地为江苏省丹阳市后巷镇大陈村。出身贫农、成份学徒。1927年由严朴(陆定一同志岳父)、史久朴两同志介绍入党(见中共无锡市委组织部81.3.25日关于陈志同志革命经历)。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历经坎坷、传奇的一生,是革命意志无比坚定、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