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GDP和人口数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变异系数及空间中心统计法、地带分离系数法,从时间维度及空间角度对环渤海经济区44个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环渤海经济区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第二、三产业收入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程度加大,产业的地理集中效应大于产业的结构效应;②辽宁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经济中心向辽宁方向偏移,而河北及山东经济区合力拉动人口中心向西南方向偏移;③地带内发展差异特别是河北经济区的发展差异是区域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地带分离系数以2008年为拐点呈现“U”型结构.最后提出促进河北地区的发展是环渤海经济区在今后的发展中的主要着力点,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文章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定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即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城乡两大区域逐渐收敛趋同。通过各市县经济增长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空间分析,得出江苏省城市、农村、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分别表现为向下收敛、向上收敛、向上发散和向下发散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统计分析与ESDA方法,选取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为测度指标,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县域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992年以来江苏省县域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趋于缩小,区域内服务业发展水平时间差异较大;从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来看,县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即在空间上集聚分布,且集聚趋势有所增强。此外,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苏南地区发展水平较高,苏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沿江地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沿海地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自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以来,加快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1992—2006年,我国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达10.15%,但与此同时,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日趋严重,成为困扰我国服务业均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服务业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测度其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莫兰指数和收敛性检验模型探究其区域差异、空间相关和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整体水平偏低但上升态势明显,八大综合经济区呈鲜明梯度结构特征;区域间净差异是八大综合经济区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八大综合经济区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自2016年空间集聚状态稳定,并形成东部和北部沿海经济区“高—高”集聚,东北、长江中游和西南经济区“低—低”集聚的分布格局;除长江中游和西南经济区外,全国以及其余经济区均存在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相比,考虑外部因素的条件β收敛检验中全国整体及各经济区的收敛状态未改变,但收敛速度有普遍提升,不同经济区的收敛特征和其对外部环境因素敏感度有显著差异。因此,应立足区域协同顶层设计,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缩小区域差异,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的集疏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三角12个集装箱港口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5年各港口的吞吐量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技术、重心偏移法和半径维数法等对长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总体极化—离散格局、区域中心—外围格局、港口收敛—发散格局进行综合测度,并运用R/S分析法研判港口体系的空间集疏演化趋势。研究表明:2000—2015年间,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总体上由极化向离散转型,其中组间差异是港口体系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港口运量集中分布于港口体系的运量重心,但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态势;多数港口属于向上收敛或向下收敛型港口,对港口体系空间集疏起到均衡化作用;另外,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在未来的空间疏散化现象和边缘港挑战效应将长期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统计学和ESDA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2010年长江中游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经济区绝对差异持续扩大,相对差异呈"M"型变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差异是经济区差异的主要贡献者;GlobalMoran’s I指数为正,县域经济空间相关性波动式减弱。②高水平县域有所增加,主要集中于省会城市下辖县域、地市市区或县级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明显;县域经济呈现出两级"中心—边缘"的空间结构。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经济基础因子对经济差异影响最大,行政因子、工业化因子分居二、三位,市场因子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杨士昊 《经贸实践》2016,(13):232-233
本文利用攀枝花市2000—2015年服务业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攀枝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人均收入增长对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城市化水平对服务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是因为"工业偏好"的政策导向以及服务业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所致.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0—2020年RCEP成员国面板数据,借鉴经典的Markandya研究方法,构建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的收敛模型。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差异逐渐收敛;中国与RCEP发达成员国的能源强度差异逐渐收敛,而发展中成员国与中国的能源强度差距逐渐扩大。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提高市场化程度有利于中国和发展中成员国的能源强度向低处收敛。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外商直接投资还未达到门槛值时,外商直接投资的提升会促使能源强度向低处收敛,当超过门槛值后能源强度差异将逐渐扩大。为此,中国要利用好RCEP合作平台,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产能合作,以命运共同体定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贸易往来日益密切,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也不断提高.本文基于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相关指数对中澳服务业各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度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析,最后给出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动态测算结果显示中澳间的服务贸易总体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则以水平型为主;中澳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受消费需求差异、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较大,而从分部门来看,消费需求差异、两国的对外开放程度、研发投入、货物贸易密集度和产业结构差异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影响,且各因素的影响方向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从三次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以及主要工业产品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对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之后发现,环渤海地区的省市间只在三次产业机构这样的宏观层面上具有较高的相似系数,而在工业内部以及主要工业产品上相似水平大大降低。因此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间只有一定程度的趋同。不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并且这种趋同现象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于环渤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确定了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然后对环渤海地区近三年的各指标进行整理,经过纵横对比分析各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2008年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认为总体上环渤海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内部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进而分析这种不平衡性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资源、环境问题。并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对策主张,以期对环渤海区域循环经济的平衡发展有所帮助,进一步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服务业开放程度的加深,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的规模正在迅速增长。由于服务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区位决策也必然不同于制造企业。文章试图从服务业的特征出发,探讨服务业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服务业FDI在中国的区位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系统整理了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从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投资区位选择行为。随后,利用1998-2004年中国大陆15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结果发现:(1)从全国来看,基础设施和政府干预程度是影响我国服务业FDI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2)在东部地区,服务业FDI体现出较强的追随客户的特性,而中西部地区需要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才能吸引更多的服务业FDI;(3)分时期的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FDI追随客户的特性有逐渐加强的趋势。此外,服务业跨国公司在投资时一直对经济开放程度高的地区有所偏爱。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70,自引:3,他引:67  
许召元  李善同 《经济研究》2006,41(7):106-1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地区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持续扩大的历程。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近年来我国的地区差距发展趋势出现了一定的变化,2000—2004年,我国的地区差距仍然在持续扩大,但扩展的速度比20世纪90年代有所减缓,2004年出现了地区差距缩小的迹象。本文考察了地区差距变化的决定因素,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存在条件收敛性,同时也存在促使地区差距持续扩大的因素,通过对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分解,本文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地区差距发展变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is a hot iss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As the conjunc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frontier to Taiwan,the west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 (WCS) is of great social a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The paper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WCS,decomposed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by using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d Theil coeJficient,and explores the industrial and regional source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of the WCS.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1) the WCS has important political,economic and military position,so it's better to regard it to be comprehensive region,not just refer to Fujian Province;(2)from the industrial decomposition of weighted variation coefficient,the influence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was tiny,conversely,the development inequity of the secondary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was the main sour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Their contribution has had the converse trend and the secondary contribution has gone beyond the tertiary since 2003;(3)from the regional decomposition of Theil coefficient,the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mainly came from inter-area inequity of 4 areas.Moreover,the inner economic disparity mainly drove by Fujian,suggesting that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equity in Fujian Province was comparatively outstanding.  相似文献   

16.
建立超效率DEA模型并运用视窗分析测算2010-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生态保护效率与科技服务业发展效率,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后者对前者的影响。结果表明:科研技术服务业效率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保护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科技资本服务业效率对当地生态保护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其周边地区有抑制效应;科技宣传服务业未对生态保护效率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长江经济带通过提高科技服务业效率改进生态保护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ze convergence in incomes per capita in Ecuador over the period 1992–2013. Using th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satellite data capturing nighttime luminosity by region to proxy income, we undertake an analysis of economic convergence between provinces and cantons in Ecuador over the period 1992–2013. Traditional regression analysis alongside dynamic distribution analysis is used to verify the existence and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convergence among Ecuadorian territories. What is found is that economic convergence across Ecuador’s provinces can be confirmed with a speed of convergence approximating Barro’s iron‐law of 2% per annum. In contrast to the expectations of finding convergence over recent years, the major progress in economic convergence was made over the 1992–2002 period. This was the period with the highes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uncertainty. Investigating convergence in human development indicators such as infant mortality rates suggests that the boom‐financed period of economic prosperity did however coincide with a significant catchup of provinces lagging in human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to leaders in this dimension.  相似文献   

18.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计算了我国物流业及其子行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物流业与三次产业的相互关系及融合情况,并基于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物流业与三次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以验证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所得的结果。结果显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和投入产出表所得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即我国物流业与三次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但物流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物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最后提出:通过促进物流业内部及外部融合,推动物流业结构调整、服务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协调发展,提高物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环渤海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文章应用统计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探析环渤海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地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7年环渤海地区各县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差距悬殊,欠发达区是其主要地域类型;欠发达区和贫困区在京津周边地区呈集聚分布,核心—边缘效应明显;1980—2007年环渤海地区各县农村居民纯收入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但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波动性缩小;农村居民纯收入整体结构由金字塔型转为中间集中型,人均纯收入空间自相关显著,其趋同性增强;基于各县1996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1996—2007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差异,将环渤海地区划分为6种增长类型,并提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增收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了高端服务业集聚、研发要素流动影响高端服务业竞争力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高端服务业竞争力与高端服务业集聚度、研发要素流动、劳动力数量、工业品支出份额正相关,与产品间替代弹性负相关。继而,利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因数据缺失,不包含港澳台地区)2003—2018年数据,空间探索性分析发现中国省域间高端服务业竞争力存在明显空间正自相关性。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检验结果也很好地支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表明高端服务业聚集度、R&D人员流动量和R&D资本流动量的提升正向促进高端服务业竞争力,但三者的总效应主要是由直接溢出效应决定的。本文结论为我国进一步促进高端服务业集聚,统筹区际间研发要素流动,进而提升中国高端服务业竞争力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