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小金库”常见的舞弊手段手段1:偷梁换柱———使用不合规票据收费或在发票、票据上做文章,截留、隐匿收入。具体手段有:一是将生产经营、劳务服务收入不入账,账外设账;二是将固定资产出租收入、固定资产和存货(包括积压物资、边角料等)变卖、出售收入等其他业务收入不入账;三是对收回的已核销呆、坏账收入,不按会计制度规定入单位财务账;四是将罚没款、佣金、回扣、揽储费等非营业性收入和投资收益账外收支。手段2:瞒天过海———虚报冒领或与外单位人员串通,以假票据虚列或多列工资、劳务费、办公费、装修费等支出,将款项转移到账外,…  相似文献   

2.
一、“小金库”的形成 “小金库”一是通过隐匿、截留各种收入形成;二是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账外形成。  相似文献   

3.
“小金库”的表现形式及审计方法王艳华,杨廷“小金库”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隐匿、截留收入一些单位为了设置“小金库”,采取收人不入帐的手法,将销售收入私存私放,用于不正当开支。如某亏损企业,将销售的边角余料,基建物资款五万多元存于企业帐外,全部...  相似文献   

4.
一、"小金库"的表现形式及危害性"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的财经法规及其相关规定,私自侵占、挪用、转移国家和单位的收入,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其来源,可以将其分为七种形式:违规收费;资产处置或出租;经营性收入;虚假发票骗取的收入;以劳务费、  相似文献   

5.
一、账外经营收支不入账。有的金融企业为了小团体或个人利益,采取违法经营手段,将正常的经营业务在账外反映,造成金融企业损益核算失真。这些账外经营的主要手法,一是将对外投资收益,转入账外,私存私放,用于发放职工福利;二是账外吸收存款和放款,放贷收入不入账等。二、“以物抵贷”资产管理不善。有的金融企业由于“以物抵贷”资产管理不严,一是形成账外资产,导致拍卖收入账外反映,这不仅使国有资产流失,而且按规定应计收的利息收入也未入账;二是部分“以物抵贷”的资产尽管账上有反映,但在未拍卖之前出租收取的租金收入不…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局对区属6户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截留各项收入形成“小金库”。在调查中发现两个企业有“小金库”,一个是出租房屋收入;一个是代销商品的收入。2、有的固定资产,不列入账内,形成了账外资产。某企业用代销商品收入购置手机两部,在企业破产时拒不交回。某企业的厂长把用“小金库”购置的摄像机长期放在自己家中,离任后也未主动交回。3、在不规范的产权交易中,把资产廉价出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某企业的厂长自己用5万元买了企业价值10万元的进口小汽车。4、对下属核算单位“以包…  相似文献   

7.
在财务检查和收支审计业务中,经常可以见到“小金库”与“账外资金”这两个名词,许多人认为它们基本上是一回事。而事实上,小金库与账外资金是形式相似、性质迥异、目的不同、结果有别的两种经济行为。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正确区分两者的异同,对恰当处理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两者进行简要分析。 “小金库”与账外资金的来源 (一 )“小金库”资金的来源 “小金库”是指隐匿,截留、转移国家和单位的收入,未在本单位财务部门收支,私放私存、随意支取的各项资金。其主要来源有: 1.隐匿收入、…  相似文献   

8.
小金库的形成,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通过隐匿、截留各种收入形成小金库;二是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外形成小金库。由于小金库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一般情况下很难在会计资料中发现问题。因此,在审计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在审计方法的运用上,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杨勇 《现代审计》2008,(5):47-48
一、当前“小金库”的主要表现“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隐匿各种应交收入,或以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移到本单位财务账外,不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私存私放各项资金。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10.
审计参考     
审计参考漫淡'小金库'"小金库"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截留收入:1.销货收入(营业收入)不入帐;2.转让原材料收入不入帐;3.多余房产出租收入不入帐;4.设备租赁收入不入帐;5.车辆运输收入不入帐;6.出售废旧材料收入不入帐;7.投资联营收入不入帐;8....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往来的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小金库也更加隐蔽。这就要求我们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杜绝小金库,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健康有序地发展。一、小金库的形成渠道(一)隐瞒截留账外固定资产和废旧物资处置收入。如有些单位固定资产有意不留残值,当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账面该项固定资产金额为零,以后取得该项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和变价收入不入账,存入小金库;另外废旧物资,如下脚料、废品、废料、废碴等一般不在账上反映,因此处理的收入也不入账,存入小金库。(二)隐瞒截留其他业务收入。如固定资产的租金收入,机器的安装收入,咨询收入,变相的“…  相似文献   

12.
账外资产俗称“小金库”、“黑仓库”,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会部门账簿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而私存、私放的货币资金和各种财产物资。多年来,账外资产的问题一直非常突出,不仅造成单位和国家的收入流失,导致会计资料失真,扰乱了经济秩序,而且诱发了各种腐败现象。账外资产的来源基本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采取收入不入账方式,不出具发票、不作收入凭证,以各种手段转移收入,将资金存在本单位正式账簿之外。包括各种销售收入;出租收入;投资收益;出售残次品和边角废料收入;处理各项固定…  相似文献   

13.
田国志 《新远见》2011,(7):85-89
一、“小金库”的形成及其危害 “小金库”的来源尽管名目繁多,但其实质都是采取欺骗手段使国家资产逃避财务监督的,转变为单位或个人非法使用的行为,国有企业”小金库”的形成主要表现形式有隐匿收入设立”小金库”:虚列支出设立“小金库”:转移资产设立“小金库”;其他形式设立“小金库”。与贪污和私分国有资产等腐败犯罪和采取欺骗手段侵占国家财产的性质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4.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隐匿各种应交收入,或以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移到本单位财务账外,不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  相似文献   

15.
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后的思考张晓春九六年末,绥德县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联合对全县所有企业和单位进行了财税大检查。检查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偷税、漏税现象。如有的单位用收款收据、调拨单代替发票,隐匿销售收入,偷逃增值税;有的单位出租固定资产,收入...  相似文献   

16.
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中,我们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存在如下十五个方面的问题:1.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小金库"来源各异形式多样,主要有九种形式:一是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二是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将单位门店出租或下拨所属  相似文献   

17.
朱玲 《广东审计》2001,(3):38-39
党中央,国务院为维护经济秩序和加强廉政建设,1995年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一次清理“小金库”的专项检查,并三令五申禁止私设“小金库”。1999年清城区审计局对区属9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查出私设“小金库”的单位有5个,总金额190.54万元,由此可见,目前私设“小金库”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由于“小金库”的形成较为隐蔽,且有扩大的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 1、国有资产管理薄弱,出租收入转为账外。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在财务管理制度和现行行事单位…  相似文献   

18.
金融企业“小金库”,是指金融企业违反《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将应纳入单位法定会计账册内核算的有关收入款项,在单位大本账外另设账户并自由开支的行为。在新形势下,应如何审计、查找此类“小金库”呢?笔者认为,应当注重: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通过对企业审计,笔者认为,产品销售收入中假账的主要形式有如下几种:   1.未严格管理发票。发票是企业销售产品的主要原始凭证,也是计税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不按发票管理办法严格管理,在发票的使用和保管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为他人代开发票、套开发票、销售时尽量不开发票等,给贪污盗窃、偷税漏税、设立小金库等留下可乘之机。   2.产品销售收入入账的时间不正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在发出商品,同时收讫货款或取得索取价款凭据时,作为销售收入的入账时间,具体可以根据具体的商品…  相似文献   

20.
“小金库”形成的基本手段是截留、转移以及隐匿国家和单位的各项收入,或虚列各种形式的支出。套取现金后存入账外。因此,在查处“小金库”过程中,应注意从银行账户入手发现线索。第一步,调查银行的开户情况。调查被检查单位的开户银行,调阅银行存款明细账。掌握被查单位在银行开设的全部账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