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运用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结合农户资金需求的特点,论证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有效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利用农村社会的内部特点说明了农村非正规金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重复博弈理论分析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低风险性,认为应该取消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抑制政策,使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长期不对称的非均衡状态下,扩大金融供给是农村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村资金互助主要针对中低收入农户资金需求难以满足的现状,提供金融服务,是有效解决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长期不对称的非均衡状态、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资金规模小、融资渠道狭窄、政策支持不足,农村资金互助金融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本文试图通过理论、现状的介绍和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由于历史及制度方面原因,发展远落后于城市,尤其在资金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户对于资金的需求,因此大力扶持和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原因及发展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在当前应利用非正规金融的优势,加强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监管,明晰产权,让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成农村一体化金融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非正规金融是指非法定的金融机构(即非正规金融部门)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个人之间或个人与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其存在表明已构建的正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现实与潜在需求。本文通过对温州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非正规金融更能满足不同收入等级农户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在比较分析了农户在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融资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最后分析了影响农户选择资金来源的因素,并对促进农村地区金融业健康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网络具有共享信息、分担风险、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等作用,从而可能减轻农村地区信贷交易的信息不对称。本文运用全国农村金融微观调查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考察农户的社会网络对其获取信贷的影响,研究表明:以血缘或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对农户获取信贷有显著影响,社会网络宽泛的农户,更容易获得贷款,社会网络是农户平滑消费或扩大生产的重要工具;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非正规金融,在正规金融它也发挥着积极作用;社会网络影响农户在非正规金融市场的信贷,但这种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贫富差距的出现而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6.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同时存在,长期以来,正规金融安排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与农村现实的金融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而非正规金融安排提供的金融服务却很好地满足了农村现实金融需求,并随着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进。本文将从需求角度入手,通过分析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来探析相应的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可能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2009年全国10省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村二元信贷市场结构下的农户借贷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当金融资产余额不足以满足农户资金需求,或因子女上学、家庭成员生病、修建房屋、农业生产投资而产生资金需求时,农户才会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或非正规金融中介融资;与非正规借贷相比,正规借贷与受教育程度和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正相关,而与家庭经营主业、房产价值负相关;当农户与资金供给方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时,其他变量就成为相对不重要的影响因素;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之间是一种替代与互补并存、互补更为突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市场进入方面进行了比较,包括两者的进入方式、进入过程、进入后绩效以及进入动因等。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市场进入方面各具特点,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替代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农村的作用,应放松对适度规模非正规金融组织市场进入的管制,引导规模扩大后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向正规金融机构方向发展,以增加当地资金供给、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银行通过与小型金融机构链接,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将大银行的资金通过小金融机构转移到农村地区,扩大农村金融的覆盖面和普惠性。通过农业银行来将资金批发给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再将资金零售小额贷款给农户,可有效打开资金从农业银行通往农户的路径,同时也有利于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这种模式满足了农业银行扶持"三农"、获取利润的要求;也满足了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迫切需要资金、迫切需要发展壮大的要求;更满足了农户极度短缺资金、实现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边雪梅  李洋 《中国外资》2013,(14):48-48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弥补正规金融对农村资金支持不足的一条有效途径,实现了资金的有效配置。相对于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存在一定的信息和成本优势,更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非正规金融本身也存在缺陷,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范和引导其健康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银行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需解决四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题一: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相对于城市工商贷款而言更为突出。农村金融机构面对的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和大量的农村中小企业,他们对金融需求一般具有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小等特点,金融机构对其服务的交易成本比较高。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博弈论,分析了农村金融市场上正规金融机构面临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正规金融惜贷现象和非正规金融信息优势导致农村金融市场上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的内在原因。在分析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提出了二者合作的两种模式,指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互利合作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实现多方共赢,从而让金融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管制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管制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打不死"的非正规金融,越是打压,规模越大。这一管制悖论不仅在中国存在,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同样存在。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泰国、菲律宾等)为了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瓶颈"状况,降低农村金融风险,一方面取缔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另一方面强迫正规金融组织加强对农村的资金供给。但事与愿违,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顽强地生存下来;正规金融组织也并未如政府所料,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瓶颈"状况,反而加重了农村经济的"贫血";广大中小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不仅依旧,反而贷款流入了那些资金并不缺乏的人手中(Aleem,1990)。这带给我们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政府为何管制农村非正规金融?二是政府的管制政策为何失效?三是正确的管制政策又该如何设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金融发展细化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两部分,对1997-2014年间江苏省苏北地区四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面板协整分析,验证了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同新型城镇化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表明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效应明显:正规金融对人口城镇化的支持效果显著,而非正规金融对满足农村融资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建议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非正规金融发展、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等措施来更好地满足新型城镇化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5.
高文博 《济南金融》2008,(10):70-73
"二元金融结构"是农村金融的典型特征。非正规金融在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矫正市场失灵和弥补资金缺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当前,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关键,不在于选择何种具体发展模式,而在于如何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比较优势提供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二元金融结构"下非正规金融发展策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元金融结构"是农村金融的典型特征.非正规金融在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矫正市场失灵和弥补资金缺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当前,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关键,不在于选择何种具体发展模式,而在于如何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比较优势提供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恒  张萌 《西南金融》2010,(5):24-26
本文在正规金融组织逐渐淡出农村金融格局的背景下,考察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状况。非正规金融组织凭借其"民间性质",有效降低了农村地区金融抑制的程度,弥补了正规金融组织留下的金融空白,这与其窘迫的生存现状是不相对称的。基于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认为:我国应加强引导和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使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与非正规金融市场相互协调,以共同解决农村地区的金融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农户有限理性的行为假设出发,分析传统农户与现代农户不同的金融需求特征,进而阐述农户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选择行为导致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正规金融组织存在严重的不足,这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的发展优势信息成本优势。对正规金融机构而言,了解和监督分散的农户的信息成本过于高昂,而非正规金融由于血缘、人缘、业缘、地缘等各方面的原因,具有交易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信用合作活动不断增多,合作范围与规模日益扩大。信用合作模式也从简单的资金余缺调剂,到依附于产供销链条的商业信用互助,以及发展独立的信用合作实体。农村信用合作因为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和高交易成本的问题,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可以并且正在成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接正规金融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